胡莹
- 作品数:55 被引量:40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江苏省2013年-2015年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3年-2015年风疹病毒(RV)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该期间疑似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于Vero-Slam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分离到的7株RV E1基因739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RV各基因型参考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江苏省3株RV分离株属于1E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9.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0%。4株RV分离株属于2B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8.9%~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血凝抑制位点和中和位点等抗原表位未发生变异,1E基因型风疹毒株在E1蛋白的aa338(Leu338→Phe338)、aa357(Leu357→Val357)发生变异。结论江苏省2013年-2015年风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为1E和2B基因型,与目前我国其他省份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一致,E1基因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
- 邓秀英陆培善郭宏雄冷红英吴昀胡莹
-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基因特征
- 江苏省2006年~2008年脊髓灰质炎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冷红英严旭玲胡莹吴昀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液体疫苗免疫成功率
- 江苏省201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13个省辖市监测点的健康人群,分〈8月龄、8月龄~、1.5~岁、5~岁、15~岁、25~40岁和流动人口15~岁组等7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共采集合格标本6 926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1.85%,GMC为596.44IU/L。麻疹IgG抗体阳性率、GMC均以1.5~〈5岁年龄组最高(96.47%,1 544.10IU/L),〈8月龄组最低(36.24%,64.74IU/L),不同年龄组人群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gG抗体阳性率以无锡市最高(94.94%),GMC以连云港市最高(1 294.41IU/L),两者均以扬州市最低(65.50%,154.10IU/L),不同地区人群间IgG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除〈8月龄组外均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或流行的风险较低。
- 胡莹陆培善刘元宝冷红英吴昀邓秀英
-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
- 风疹疫苗对人群免疫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风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妇女在妊娠早期被感染,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导致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使胎儿缺损和先天性畸形,主要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和精神障碍等.
- 严旭玲冷红英胡莹
- 关键词:风疹疫苗免疫效应
- 江苏省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现状,对其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并计算阳性率。结果:2009年共监测5 075份标本,阳性率93.69%,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66,P<0.01)。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51.97,P<0.01)。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地区个别年龄组仍有阳性率偏低现象,应注意加强免疫。
- 胡莹陆培善邓秀英刘元宝马福宝陶红
- 关键词:麻疹免疫抗体
- 江苏省脊灰病毒阳性AFP病例残留麻痹影响因素
- 2011年
-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阳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残留麻痹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2009年江苏省(AFP)病例1 548例,采集粪便标本1 540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PV),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540例中,检出PV60例,检出率3.90%,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例散在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岁组阳性病例均高于1~2岁和≥3岁组;<1岁组、未服苗或服苗<3次、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60 d的PV阳性AFP病例残留麻痹率均较高;首次服苗并分离出混合型脊灰病毒的5例病例均残留麻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总发生率为0.29/100万,首次服苗后为1.56/100万。结论江苏省仍有一定数量的脊灰疫苗株阳性病例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发生;年龄、服苗史、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是残留麻痹的主要影响因素。
- 汪志国马福宝汤奋扬冷红英胡莹吴昀严旭玲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 2012—2015年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方法在苏中(扬州、南通市)、苏北(淮安、徐州市)8个监测点,采集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2 669份血清标本,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测定乙脑抗体水平。结果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6.4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2.71;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GMT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P<0.05);不同年龄组、年份、地区及免疫接种次数乙脑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15岁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具有保护作用,乙脑低滴度抗体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
- 邓秀英胡莹陆培善冷红英吴昀毕诚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血清学监测
- 2015年镇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麻疹。方法 2015年,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两个县区选取<8月、8~月、5~岁、15~岁、25~40岁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68.5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值为288.78mIU/mL,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三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镇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高,不足以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应加强疫情监测,并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 贺皆晓胡莹袁兆虎周印张万军钱云柯
- 关键词:麻疹抗体
- 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麻疹流行趋势的预测与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江苏省麻疹疫情进行预测分析,并探讨提高预测实用性的思路。方法:以1980年~2005年江苏省麻疹发病资料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2006年的发病资料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考核样本。先采用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然后进行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模型对2009年强化免疫效果进行简单评价,探讨对疫情进行预警的方法和思路。结果:江苏省麻疹的发病趋势自2005年明显上升之后保持平稳,但有小幅波动,这与实际情况吻合。结论: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传染病发病情况的拟合结果满意,预测效果良好,可为麻疹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丁晓艳彭志行陶红贾成梅刘元宝陆培善胡莹邓秀英马福宝
-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麻疹
- 江苏省儿童和成人麻疹传播影响因素的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江苏省8月龄~14岁儿童(儿童)、≥15岁成人(成人)麻疹传播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儿童、成人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调查。结果共有24组儿童,74组成人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发病危险因素为出疹前7~21 d医院就诊史(就诊史)、去过人口密集室内场所、最常去医院级别高,保护因素为孩子母亲患过麻疹、含麻疹成分疫苗史(疫苗史);成人麻疹发病危险因素有就诊史、出疹前7~21 d外出旅行史(旅行史),保护因素有疫苗史、本地长期居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儿童,危险因素为就诊史(OR=165.13,95%CI:2.32~3 980.88),保护因素为疫苗史(OR=0.06,95%CI:0.01~0.86)。对于成人,就诊史(OR=12.71,95%CI:4.25~38.02)、旅行史(OR=6.74,95%CI:1.51~30.18)为危险因素,接种史(OR=0.18,95%CI:0.06~0.49)为保护因素。结论要达到控制消除麻疹目标,应改进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儿童疫苗覆盖率,对成人也应探索可行的疫苗接种策略。
- 刘元宝胡莹邓秀英陆培善汪志国马福宝马超苏琪茹郝利新
- 关键词:麻疹病例对照研究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