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巧庆
-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医情志护理对初期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初期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2组护理前Zung抑郁自评表(SDS)、Zung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M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用于初期血液透析老年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其免疫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蓝志娟章巧庆张彬娥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情志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性静脉炎相关护理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60例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吸烟率、内瘘侧肢体输液发生率、术侧肢体受压率、内瘘提前使用率、舒张压、透析龄、体质量指数、干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rain发生率、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发生率、收缩压、超滤率、低分子肝素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血清白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失败、血肿发生、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rain和超滤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与超滤率、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控制超滤率,加强护理规范化操作,预防内瘘性静脉炎发生。
- 章巧庆叶蔚蔚张彬娥何立梅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静脉炎护理干预
- 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260例规律性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集(182例)和验证集(78例)。通过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检测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正曲线对真实值和预测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拟合,采用列线图呈现预测模型效果。结果2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高钾血症126例,发生率为48.5%。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血钠、血磷、白蛋白、Hb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集AUC为0.788(95%CI:0.723~0.853),验证集AUC为0.706(95%CI:0.587~0.825),具有中等区分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尿素、血钠、血磷、白蛋白、Hb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干预阻止其结局事件的发生。
- 陈佩佩金烈梅紫薇周丽美张彬娥章巧庆朱雅艳
-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钾血症
- 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与护理对策
- 目的 探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及相应护理对策,为规范其使用操作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5 例因传统方法难以建立自体及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建立...
- 章巧庆张彬娥陈丽梅王剑
- 血液透析期间合并甲型H_1N_1流感患者的感染管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期间合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感染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例在血液透析期间合并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保护,3例合并甲型流感感染的病人均治愈。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期间,在本医院透析的其他病人和所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均未受到感染。结论严格消毒隔离、积极救治以及心理疏导是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病人合并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
- 吕春燕陈雪美章巧庆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液透析感染管理
-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抢救脑出血并发肾衰竭的护理被引量:2
- 2001年
- 为了提高脑出血并发肾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对 8例患者进行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血管通路畅通、出入量平衡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保暖等。结果 2 7例次 CRRT中 2 4例次顺利完成治疗 ,3例次因血滤器凝血 ,中途更换后完成 CRRT,未发生凝血、堵管、感染等并发症。5例治愈出院 ,2例自动出院 ,1例死亡 ,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提示
- 吕春燕章巧庆
- 关键词:血液透析过滤脑出血肾衰竭护理
- 两种尿激酶溶栓法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时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6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分为两组,A组先用尿激酶5万U注入动静脉导管内封管,30 min后接上透析管路进行透析,再从静脉壶微泵注入尿激酶5万U,维持3 h;B组在血液透析前从透析导管微泵注入尿激酶10万U维持3 h。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效果优于B组。结论 A组方法减少了非透析日暴露透析导管而致导管感染的机会,方便门诊患者。
- 吴华芬章巧庆陈雪美
- 关键词:透析导管尿激酶溶栓护理
- 血液透析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 2003年
- 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ARF),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死率高达30%~36%[1].血液透析(以下简称HD)是抢救ARF最有效的措施,既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又能减少ARF的并发症,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1993~2001年对21例ARF小儿进行HD治疗102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吴华芬吕春燕章巧庆
- 关键词:血液透析小儿肾功能护理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多态性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易感性和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血栓组,100例内瘘狭窄患者为狭窄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狭窄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TNF-α-308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测定三组患者的TNF-α和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血栓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狭窄组与对照组(t分别=2.39、11.22、6.06、4.24、10.65、7.71;2.68、12.22、7.13、5.94、13.55、10.37,P均<0.05),收缩压均明显低于狭窄组与对照组(t分别=2.46、3.30,P均<0.05),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0.49,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栓组TNF-α水平与v WF、GMP-140、FIB、D-D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0.73、0.64、0.78、0.66,P均<0.05)。进一步对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狭窄组与对照组的TNF-α-308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0.37,P均>0.05),血栓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狭窄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13.00、7.46、9.17,P均<0.05)。血栓组GG、GA基因型TNF-α、v WF、GMP-140、FIB、D-D水平均分别高于狭窄组、对照组GG、GA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93、2.78、2.28、6.84、5.56、8.01、5.78、2.77、10.30、3.79、8.39、3.56、3.49、9.36、8.40、9.10、7.00、3.78、10.47、4.62,P均<0.05),血栓组AA基因型TNF-α、FIB、D-D水平均高于狭窄组、对照组(t分别=3.64、3.13、2.48、3.47、4.18、2.34,P均<0.05),狭窄组GA基因型FIB水平高于对照组(t=2.16,P<0.05),且内瘘血栓组TNF-α-308的GA+AA基因型比值比
- 章巧庆叶蔚蔚朱晓影何立梅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多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
- 叶蔚蔚雷文辉毛明锋张彬娥章巧庆吴华芬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栓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