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小兵

作品数:25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衰竭
  • 4篇房颤
  • 3篇胆固醇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血管
  • 3篇血压
  • 3篇脂蛋白
  • 3篇脂蛋白胆固醇
  • 3篇他汀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综合征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固醇
  • 3篇冠心病

机构

  • 20篇合肥市第三人...
  • 7篇皖南医学院弋...
  • 3篇赣南医学院
  • 3篇安徽中医药高...
  • 3篇皖南医学院第...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安徽省潜山县...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25篇程小兵
  • 12篇潘文博
  • 10篇陈东
  • 7篇杨玉雯
  • 6篇盛春梅
  • 5篇陈燕
  • 4篇梁有峰
  • 4篇丁汝跃
  • 3篇徐承华
  • 3篇罗娟娟
  • 2篇单其俊
  • 1篇周胜军
  • 1篇汪祥海
  • 1篇朱代峰
  • 1篇韩卫星
  • 1篇钱晓君
  • 1篇宋丽萍
  • 1篇程小丹
  • 1篇陈清理
  • 1篇李锦锦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房颤的关系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以及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纳入房颤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4~82(67.2±12.1)岁;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82(65.2±10.2)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DW,ELISA测定hs-CR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疾病比例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组RDW、PDW、hs-CRP以及L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W(OR=1.070,95%CI:1.015~1.121)、PDW(OR=1.050,95%CI:1.019~1.082)、LAD(OR=1.064,95%CI:1.021~1.098)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RDW和PDW在房颤患者中均升高,且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程小兵罗娟娟陈燕潘文博钟万生陈东刘圣好丁汝跃盛春梅梁有峰樊宗成陈清理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高敏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入院后根据血浆BNP和hs-CRP水平分组。分别于PCI术后3-5 d、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PCI术后30 d、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ACS患者病死率和MACE事件发生率随血浆BNP、hs-CRP水平的升高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01),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r=0.736,P〈0.001)。结论 hsCRP、BNP对ACS行PCI治疗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程小兵潘文博钟万生杨玉雯徐承华
关键词: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血压变异性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对心房颤动发生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诊患者120例,其中永久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40例、阵发性房颇40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检测24h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比较四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房内径。结果心房颤动组的血压变异性、左房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0.20±0.12)比(0.09±0.02),(45.0±2.48)mmt±(35.0±2.03)mm,P〈0.05];房颤组内比较,永久性房颤组较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且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
程小兵潘文博钟万生陈东刘圣好丁汝跃樊宗成盛春梅梁有峰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压变异性左房内径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hs-CRP及sICAM-1、sVCAM-1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及血清黏附因子影响。方法:将人选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自术前至术后1个月。于PCI术前及术后1周、2周测血浆hs-CRP,及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h - 1 , sICAM -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 1, sV-CAM-1)。结果:两组术后1周hs-CRP均明显升高(P〈0.01),但对照组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后2周两组hs-CRP较术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在PCI术后第7d,两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PIC术后炎症反应,显著降低sICAM-1、sV-CAM-1水平,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程小兵潘文博钟万生杨玉雯徐承华周胜军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衰老标记蛋白30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清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30,SMP30)与高血压(hypertension,HP)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收集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HP患者4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HF分成两组,为单纯的HP患者339例,HP伴CHF患者66例。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SMP30与HP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联;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血清SMP30与HP伴CHF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HP伴CHF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CHF血清SMP30水平显著高于单纯HP患者。随着高血压等级和NYHA评分升高,血清SMP30水平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SMP30水平与HP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心肌酶谱指标显著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血清SMP30水平升高,增加CHF的发生风险。ROC曲线提示,尽管血清SMP30对CHF的预测性能稍低于NT-proBNP和LVEF,但SMP30联合NT-proBNP或LVEF的预测性能是高于单一指标。结论:HP+CHF患者血清SMP30水平显著高于单纯HP患者,血清SMP30水平与HP患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SMP30水平升高增加HP患者发生CHF的风险。血清SMP30可用作HP伴CHF患者诊断的一个血清分子标志物。
盛春梅陈厚良樊宗成程小兵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
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 15.0 μmol/L),B组62例(15.0 μmol/L≤Hcy<20.0 μmol/L),C组22例(Hcy≥20.0 μmol/L).分别测定其颈动脉厚度(IMT)、24h收缩压及舒张压、脉压标准差(SD).结果 三组血压变异性随着Hcy的增高而增大,B组明显高于A组[(14.6±4.6) μmol/L比(12.6±3.4) μmol/L],C组明显高于B组、A组[(18.0±3.6)μmol/L比(14.6±4.6) μmol/L比(12.6±3.4) μmol/L].IMT厚度也随之增加,B组高于A组[(1.51 ±0.15)mm比(1.30±0.19)mm],C组高于B组、A组[(1.82±0.6)mm比(51.51 ±0.15)mm比(1.30±0.1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 h 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IMT与24 h BPV呈直线相关(r=0.653、0.635,P<0.01),IMT与Hcy水平也呈直线相关(r=0.1252,P<0.01).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与高Hcy及IMT相关,Hcy增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钟万生程小兵潘文博陈东
关键词:高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变异性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hs-CRP、NO、IL-6、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房颤患者hs-CRP、NO、IL-6、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20 mg阿托伐他汀组和40 mg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 RP)、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20 mg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分别为(6.25±1.75)mg/L和(5.23±1.85)mg/L,IL-6水平分别为(14.53±2.32)ng/L和(13.02±2.12)ng/L;40 mg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分别为(6.45±1.65)mg/L和(4.25± 1.72)mg/L,IL-6水平分别为(14.65±2.42)ng/L和(11.12±1.25)ng/L.两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阿托伐他汀组NO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26.30±1.65)mmol/L和(35.25±1.78)mmol/L,脂联素水平分别为(7.26±3.25)μg/L和(8.56±3.12)μg/L.两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mg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明显,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变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程小兵潘文博钟万生杨玉雯徐承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阿托伐他汀
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压力泵
本发明公开了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压力泵,涉及扩张压力泵技术领域,包括泵体、导座、导头和压力表,导座固定安装于泵体顶部中心,导头固定连接于导座顶部中心,且导头与导座内壁开设的导气腔导通连接,导座内壁焊接有内丝表座,压力表输入...
陈厚良程小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新进展
2025年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复杂且日益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伴有明显的舒张功能障碍。HFpEF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占比已接近50%,其住院率和病死率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相当[1]。
陈厚良程小兵王力高彦琳王学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生物标记心肌收缩治疗学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57例临床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生化检查、B型脑钠肽(BNP)水平测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全胸片等检查,对DHF患者的BNP水平、心超特点以及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DHF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增高,平均值为594.7pg/mL(正常值<100 pg/mL),心脏超声特点为左心房明显增大占84.2%,平均值为44.6 mm,肺动脉压升高占71.9%,平均值48.5mmHg,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占19.3%,平均值10.4 mm,左室后壁增厚占8.7%,平均值9.7 mm,LVEF大致正常;心电图检查房颤占56.1%,所患基础疾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占56.1%、66.7%、47.3%和21.1%。结论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可能是发生DHF的主要病因,心超检查和BNP水平监测、心电图检查是诊断DHF的重要手段。
潘文博梁有峰钟万生丁汝跃刘圣好盛春梅樊宗成陈东程小兵
关键词:心力衰竭舒张性老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