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多媒体教学已进入《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多年,在教学工作中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本文总结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对于避免其不足、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提出自己的建议.
- 郝卫平汪建平刘辉
-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
- 自拟降脂护肝方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护肝方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血脂等测定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肝病科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降脂护肝方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肝功能和血脂等测定评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TC、TG、LDL-C等肝功能和血脂测定指标均较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和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降脂护肝方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且安全性可靠.
- 汪建平辛庆锋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药疗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60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西药(盐酸吡格列酮)+中药(祛痰化瘀汤)+推拿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西药(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FPG、2hpG水平,显著降低患者的CHOL、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 汪建平曹晶晶杨卫杰陈英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祛痰化瘀汤
-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被引量:3
- 2012年
-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不足10%者病变可累及末端回肠^[1]。该病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现报道如下。
- 黄付春汪建平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四联疗法
- 注射用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临床相关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神经细胞因子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93.42%(71/76)vs 81.58%(62/76),P<0.05)]。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improv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Rv)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Qm)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8%(5/76),与对照组(9.21%,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减轻机体炎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并可平衡脑血流�
- 汪建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注射用血栓通依达拉奉注射液脑血流动力学炎症安全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阴虚风动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阴虚风动型临床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lg-Meyer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阴虚风动型效果较单用西医治疗更好,可显著提高肢体功能。
- 汪建平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 系统化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系统化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作后复发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认知情况、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率和第1年复发率。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70%(2/54)和14.81%(8/5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问卷调查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抑郁和焦虑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可能与提高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认知水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率和心理健康等密切相关。
- 汪建平辛庆锋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 TC/HDL-C比值与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AI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IAS将患者分为AIAS组(n=37)和非AIAS组(n=4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高血压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AIAS组年龄、BMI、合并高血脂、SBP、DBP、血清LDL-C水平、TC/HDL-C比值、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AIAS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AI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SBP、血清LDL-C水平、TC/HDL-C比值、Gensini评分升高是高血压患者继发AIAS的危险因素,血清HDL-C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TC/HDL-C比值与高血压患者继发AIAS及IAS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且是AIAS发病的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AIAS发病风险评估。
- 原航王琳汪建平
- 关键词: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总胆固醇
- 耳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依据纠正眩晕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观察组给予耳针联合倍他司汀。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3.57%,组间差别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耳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 汪建平辛庆锋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针倍他司汀回顾性分析
- 莫沙必利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给予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B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C组患者给予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联合针刺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运动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A组和B组(61.5%、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胃运动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胃运动功能指标改善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3.8%和7.7%,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较单用促胃动力药和针刺更为显著,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 汪建平辛庆锋
-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莫沙必利针刺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