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37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护理
  • 7篇基因
  • 7篇喉癌
  • 6篇细胞
  • 6篇甲基化
  • 5篇蛋白
  • 5篇癌组织
  • 4篇喉癌组织
  • 4篇喉肿瘤
  • 3篇抑癌
  • 3篇抑癌基因
  • 3篇组蛋白
  • 3篇脱氧
  • 3篇细胞系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癌基因
  • 3篇鼻腔
  • 3篇鼻窦
  • 3篇DNA甲基化

机构

  • 36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杨静
  • 12篇季文樾
  • 9篇曹志伟
  • 8篇赵旭东
  • 5篇宋岩
  • 5篇金明珠
  • 4篇顾兆伟
  • 4篇何丽霞
  • 3篇边志刚
  • 2篇柳斌
  • 2篇王丽萍
  • 2篇郑东明
  • 2篇黄瑞
  • 1篇张海波
  • 1篇王瑾
  • 1篇舒红
  • 1篇崔潇
  • 1篇曲亚荣
  • 1篇马秀岚
  • 1篇孙欣

传媒

  • 7篇临床耳鼻咽喉...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全国耳鼻咽喉...
  • 1篇2018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喉癌细胞系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及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dC及TSA处理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抑癌基因RASSF1A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结果:①在Hep-2细胞中未经药物干预前抑癌基因RASSF1A表现为甲基化,抑癌基因RASSF1A弱表达。②在5-Aza-dC及TSA的作用下,Hep-2细胞系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其中5-Aza-dC及TSA联合应用效果与单独应用5-Aza-dC效果相似,单独应用TSA无明显效果。③在5-Aza-dC及TSA的作用下,Hep-2细胞系中RASSF1A基因表达上调,其中5-Aza-dC作用较TSA作用强,2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协同增效作用。结论: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原因。应用5-Aza-dC及TSA能够通过逆转抑癌基因RASSF1A的DNA甲基化水平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从而使其表达得到了增强。
杨静季文樾曲亚荣何丽霞赵旭东
关键词:喉肿瘤5-AZA-DCRASSF1A基因
电动鼻窦切割钻和微波切除部分下鼻甲对鼻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电动鼻窦切割钻(HUMMER)和微波切除部分下鼻甲对鼻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UMMER切除部分下鼻甲组(HUMMER组)和微波切除部分下鼻甲组(微波组)各20例,无鼻腔疾病的健康对照组10例。每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取材,健康对照组任选5例取材。每次取每个研究对象的下鼻甲黏膜,分别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所有患者取材之前用糖精试验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结果:①HUMMER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MTR分别为(3.63±0.57)、(3.76±0.43)、(6.09±1.19)mm/min,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微波组术后3、6个月MTR分别为(3.96±0.40)和(3.95±0.32)mm/min,与健康对照组(6.20±0.68)mm/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微波组术后6个月与HUMMER组术后6个月M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HUMMER组和微波组术前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纤毛排列紊乱、缺失,粗细长短不一,部分黏膜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化生为单层立方上皮;HUMMER组术后鼻黏膜上皮再生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本和正常黏膜纤毛系统表现一致。微波组术后鼻黏膜纤毛上皮很少再生,黏膜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纤毛断裂缺失较重。结论:HUMMER切除部分下鼻甲术在保护和恢复鼻腔功能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杨静柳斌曹志伟
关键词:微波鼻甲
大耳白兔气管切开术后炎症及机械损伤导致气管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切口大小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气管切开术后导致气管狭窄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平均分4组行气管切开术。Ⅰa组为大切口加细菌注入组,Ⅰb组为大切口不注入细菌组;Ⅱa组为小切口加细菌注入组,Ⅱb组为小切口不注入细菌组。于术后1,2,3,4,8周分批处死白兔,在多时间点观察气管内横径、纵径,气管外横径、纵径,气管内环面积,气管外环面积,狭窄率,感染率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4组在气管内横纵径,气管内径面积,狭窄率,感染率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时切口大小及急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产生气管狭窄有显著影响。
宋岩杨静季文樾
关键词:气管狭窄气管切开术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8-OHDG、YKL-40、NRG-1表达与后遗神经痛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究带状疱疹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与后遗神经痛(PHN)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9例作为疾病组,根据治疗后随访90d,以患者是否发生PHN分为发生组(n=31)、未发生组(n=48);另选取同期50例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8-OHDG、YKL-40、NRG-1表达水平;用Spearson法分析患者血清8-OHDG、YKL-40、NRG-1水平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8-OHDG、YKL-40、NRG-1对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血清8-OHDG、YKL-40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RG-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组疱疹类型中出血型占比、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清8-OHDG、YKL-40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血清NRG-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经S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8-OHDG、YKL-40水平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清NRG-1水平与V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8-OHDG、YKL-40、NRG-1联合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_(三者联合-8-0HDG)=2.697、Z_(三者联合-YKL-40)=2.748、Z_(三者联合-NR-1)=2.849,P=0.007、P=0.006、P=0.00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2%、89.58%。结论带状疱疹患者血清8-OHDG、YKL-40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NRG-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对改善带状疱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丹杨静郑东明
关键词:8-羟基脱氧鸟苷神经调节蛋白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电动鼻窦切割钻切除部分下鼻甲对鼻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电动鼻窦切割钻切除部分下鼻甲对鼻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影响。方法:用糖精法测定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和10例无鼻腔疾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的鼻黏膜纤毛输送率。取30例病例组其中10例和10例对照组其中2例下鼻甲黏膜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糖精试验: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术前的鼻黏膜纤毛输送率(3.63±0.57)mm/min与健康对照(6.20±0.68)mm/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术后6个月的鼻黏膜纤毛输送率(6.09±1.19)mm/min与术前、术后3个月(3.76±0.43)mm/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及电镜观察:电动鼻窦切割钻切除部分下鼻甲术后鼻黏膜上皮再生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纤毛密集、粗细长短均匀、方向一致,基本和正常黏膜纤毛系统表现一致。结论:电动鼻窦切割钻切除部分下鼻甲术后黏膜再生较好,鼻黏膜纤毛清除系统基本恢复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
杨静柳斌曹志伟
关键词:慢性肥厚性鼻炎鼻黏膜
5-Aza-dC和TSA对人喉癌细胞系中C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和制霉菌素A(TSA)对人喉癌细胞系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5-Aza-dC和TSA处理前后的Hep-2人喉癌细胞系基因CHFR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Hep-2人喉癌细胞系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显示DNA甲基化,用5-Aza-dC作用后DNA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mRNA表达量上调(1.75±0.21);用TSA作用后DNA甲基化程度和mRNA表达量(1.05±0.13)无明显变化。联合使用5-Aza-dC和TSA后DNA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2.15±0.18)。结论:CHFR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频发事件,是导致其mRNA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5-Aza-dC单独应用和联合TSA能够逆转DNA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其基因表达,为临床使用药物治疗喉癌提供了新思路。
何丽霞季文樾杨静赵旭东
关键词:CHFR基因
喉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抑制基因表达与DNA甲基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MGMT、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DNA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分析50例喉癌组织中MGMT、RASSF1...
杨静金明珠季文樾顾兆伟赵旭东
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鼻咽癌HNE-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H19)对鼻咽癌HNE-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 qPCR检测鼻咽癌HNE-1细胞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lncRNA H19与miR-107的表达。CCK-8法检测HNE-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HNE-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lncRNA H19与miR-107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相比,lncRNA H19在鼻咽癌HNE-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0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lncRNA H19-siRNA转染后,HNE-1细胞中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降低,miR-10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HNE-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证实,miR-107是lncRNA H19的下游靶点。结论 lncRNA H19通过靶向调控miR-107调控鼻咽癌HNE-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
于晓峰杨静曹志伟
关键词:鼻咽癌增殖
喉癌组织中Klotho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Klotho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80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Klotho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状况。结果 80例喉癌组织中的Klotho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890±0.012,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790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lotho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290±0.00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536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Klotho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率分别为53.8%(43/80)、26.2%(2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otho基因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可能受Klotho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调控,且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朱新江杨静李晓玲
关键词:喉癌KLOTHO基因DNA甲基化
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女,49岁,因双侧鼻塞,流涕2年于2009年1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渐进性加重,经常流黏液样鼻涕,偶有头面部胀痛、晨起鼻痒及打喷嚏。7个月前我院门诊检查发现双侧鼻腔息肉样物,于门诊取病理诊断为“鼻息肉”。
杨静曹志伟舒红赵旭东何丽霞
关键词:呼吸道上皮鼻腔错构瘤腺瘤样门诊检查渐进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