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成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会展“知识—能力”体系的会展课程设计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我国的会展专业教育缺少质量标准的现状,构建以会展经济学和会展管理学为知识坐标,以市场研究、学术研究、策划创意、市场调研、文案写作、沟通交流、设计制作和实践操作等为能力坐标的会展专业学生"知识—能力"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会展课程,期望对各类院校会展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 李铁成刘力陈文婧
- 关键词:课程设计
-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的我国会展业经济影响分析被引量:34
- 2014年
- 在事件活动领域,相对于体育活动,关于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将与会展相关的产业和区域全部纳入其中以避免失真和漏损,是会展经济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首次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通过将波及的12个产业部门进行归并,计算了我国30个省区会展产业的区域及区域间影响力,并以广交会为案例,进行了会展间接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而且几乎所有的省区都会产生相互间的波及效应;在总产出层面,会展产业的影响力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会展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案例研究表明,第104届广交会的间接经济影响约为162.43亿元(其中广东占比最高,为35.09%),直接与间接效应之比为1:2.9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五个产业部门受广交会影响较大,合计占比为77%。
- 李铁成刘力
- 关键词:会展业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广交会
-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下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州会展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视角出发,通过对广州会展类型结构特点及优化条件的分析,探讨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的方向,并提出促进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的措施建议。
- 李铁成
-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会展产业
- 新发展格局下发展消费类展会的学理思考与策略建议被引量:4
- 2021年
- 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消费体系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会展业一方面应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举办贸易类展会,发挥会展业的创新功能,推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加速实施;另一方面应从消费端切入,通过举办消费类展会,发挥会展业的消费引领功能,助力我国消费体系完善和消费升级。本文在新发展格局视阈下,以创新性的展会分类为起点,系统探讨了消费类展会的作用、消费类展会的兴起对会展业核心属性的影响、发展消费类展会的根本目的、需要做出的范式改变和高质量发展策略等问题,提出了推动会展融合创新、补上消费互联网短板、建立新型零售生态思维和探索会展拉动消费的政策保障等发展路径。
- 李铁成刘松萍
- 会展业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各层次的区域合作中,除作为合作平台而举办的展会外,会展业的深入合作并不多见,个中原因值得探讨。从理论上分析,传统区域合作理论、新区域主义、合作博弈论和共生理论等都对如何理解会展业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有启示意义。基于现代区域合作理论建构会展业区域合作的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深化对会展业区域合作现状的认识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 李铁成刘力
-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合作博弈论共生理论
- 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通过考察广州会展产业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广州会展产业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适应性。指出广州会展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展会类型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广州会展产业未来发展的六大对策。
- 李铁成刘力
- 关键词:会展产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
-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化合作办会机制创新研究
- 2013年
- 作为我国政府主导的国际中小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博会得到了多方政策支持,国际化进程较为迅速。随着联合主办国机制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创新中博会国际化办会机制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联合主办国机制与中博会国际化的关系以及中博会国际化发展水平现状研究入手,提出联合主办国机制创新的方向与目标是实现国际化合作办会,中博会可在未来五年内,分五个阶段,选择五条路径,完成由联合主办国机制向国际化合作办会机制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将面监如何理顺中博会公共服务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关系,如何构建一个将各方利益关系紧密联接在一起的市场主体,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等困难与挑战。
- 李铁成刘力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系统的政策体系研究被引量:21
- 2021年
- 现有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相关政策分散在诸多政策文件中,存在部门和地区条块分割、政策指向和政策力度具有区域差异以及便利化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针对制定协调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以及体系化突出的专项政策的日益迫切要求,首先,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的环境变化;其次,梳理总结得出广东省既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相关政策特点为相关部门和城市高度重视,但政策条款零散分布、体系标准不一,以及联通性有待加强;再次,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构成的理论分析,提出"1+4+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即包含协同创新顶层制度设计系统政策、协同创新中层实施系统政策(包括主体协同创新政策、要素协同创新政策、产业协同创新政策和空间协同创新政策)和协同创新底层支持系统政策(包括协同创新平台政策和协同创新环境政策)的三维结构政策体系,并设计相对应的政策体系和政策措施,包括7个政策子系统、25个政策覆盖范围和91个政策着力点;最后,建议以上述政策体系框架为依据,遵循筛选、整合、打通和补新的原则,着手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实施细则》、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汇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 李铁成刘力
- 会展业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在各层次的区域合作中,除作为合作平台而举办的展会外,会展业的深入合作并不多见,个中原因值得探讨。从理论上分析,传统区域合作理论、新区域主义、合作博弈论和共生理论等都对如何理解会展业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有启示意义。...
- 李铁成赖裕华刘力
-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合作博弈论共生理论
- “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途径与创新实践被引量:1
- 2014年
- 自2002年4月以来,在试点高校和创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高校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国典型性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其他一些高校也依托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探索着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形成了许多"非典型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对创业教育模式现存问题的分析,我国"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从四方面入手:因校而异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企业家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为目标建设师资队伍、完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和着力建设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等。浙江万里学院等的实践案例,代表了我国一些高校对构建"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所做出的努力。
- 李铁成刘力
-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参与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