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敏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振幅整合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71例,同期行a EEG和MRI检查,并比较a EEG、MRI及aEEG+MRI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检出率;随访6个月,记录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aEEG对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检出率高于MRI及aEEG+MRI(P<0.05)。(2)本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21.1%(15/71)。(3)不同性别、年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异常、MRI异常及aEEG+MRI异常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分别高于无aEEG异常、无MRI异常及无aEEG+MRI异常患儿(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OR=2.155,95%CI(1.282,3.623)]及a EEG+MRI异常[OR=2.697,95%CI(1.469,4.951)]是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EEG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诊断价值高于MRI及aEEG+MRI;aEEG+MRI异常的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风险较高,二者均具有一定预后评估价值。
- 王维李佳王立利李小亚郑伟董琰张淑敏高静云
- 关键词:儿童振幅整合脑电图磁共振成像预后
- 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局灶性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究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考沙胺联治疗。比较两组癫痫发作频率、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血清神经损伤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认知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复杂部分发作及简单部分发作次数、MBP、GFAP、NSE、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复杂部分发作及简单部分发作次数、MBP、GFAP、NSE、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E、DA、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与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局灶性癫痫患儿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调节血清因子水平,减轻神经损伤,对认知功能无较大影响,且有一定安全性。
- 曹志伟张淑敏董琰张文娟李婷婷
-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疗效
- 儿童非典型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的探讨(附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非典型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主要是与SARS进行鉴别。方法 对 2 0 0 3年 4月~ 5月儿童非典型肺炎 87例采用隔离、ELISA法做肺炎支原体IgM、衣原体IgM、IgG ,柯萨奇病毒BIgM ,巨细胞病毒IgM。乳胶凝集法查EB病毒抗原 ,免疫金标法查EB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查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 ,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87例非典型肺炎中支原体肺炎 80例 ,衣原体肺炎 2例 ,EB病毒肺炎 5例。结论 目前SARS的实验诊断技术尚不普及 ,为了减少“疑似”和避免浪费 ,应尽可能做排除SARS的实验。而这些病原的抗原、抗体检查技术均已成熟 ,这些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对排除SARS和AP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庞保东刘寅曹丽华李树华彭建霞韩静高静云张淑敏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肺炎儿童
- 毛细支气管炎转变为儿童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转变为儿童哮喘的相关因素,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早期用药预防哮喘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年龄1个月~1岁、患毛细支气管炎并在1~5年后转化为儿童哮喘的患儿9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住院、患毛细支气管炎但在1~5年后未转化为儿童哮喘的患儿37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了解2组一般情况、出生时情况、喂养方式、生活习惯、个人史、父母亲情况、家族史、家庭情况、毛细支气管炎时发病情况、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需早期预防性治疗,防止哮喘发生。
- 岳爱红张淑敏王兰英杨硕
-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儿童哮喘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 张淑敏岳爱红王淑玲庞保东薛玲庞淑兰曹丽华
- 课题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与社会、家庭、营养等因素及微量元素及血铅、免疫功能(包括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
- 关键词: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唐山地区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 岳爱红张淑敏严慧王兰英庞保东厉红
- 课题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唐山地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探讨除社会、家庭、营养等因素外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功...
- 关键词: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甘露聚糖凝集素流行病学调查
- 血清AchRAb及补体在儿童重症肌无力中的水平及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及补体在儿童重症肌无力中的水平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重症肌无力患儿8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chRAb、补体3(complement3,C3)含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记录患儿的重症肌无力量化评分(QMG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病例组的血清AchRAb、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C3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的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例组QMGS评分为18~31(24.19±2.1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重症肌无力患儿中,QMGS评分与Osserman分型、病程、AchRAb、IFN-γ、TNF-α、C3、CD4^+T细胞比例分别呈正相关性(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hRAb、IFN-γ、C3为儿童重症肌无力QMG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血清AchRAb、C3在儿童重症肌无力中呈异常增高,且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相关,AchRAb、IFN-γ、C3为影响儿童重症肌无力病情的重要因素。
- 王立利张淑敏王红芳王维
- 关键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补体3
- 动态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V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电脑监护仪和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测患儿AEEG及MRI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分为AEEG异常组(n=52)和MRI异常组(n=34),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正常率、重症发生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再对影响儿童VE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EEG检测异常52例(92.9%),其中,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13例,重度异常6例;MRI检测异常34例(60.7%)。随访6个月,AEEG异常组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MRI异常组(P<0.05),且AEEG异常组重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RI异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VE预后与患儿年龄无关,与惊厥、AEEG异常、MRI异常及脑脊液异常有关(P<0.05)。结论 AEEG联合头颅MRI对VE急性期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异常均为VE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对VE患儿的病情分析、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王维李佳王立利李小亚郑伟董琰张淑敏高静云
-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病毒性脑炎预后评估
- 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 目的:研究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病(NC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0年2月至2012年11月确诊的29例NCL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及结论:儿童NCL的临床特点为智力...
- 张淑敏王爽吴晔符娜季涛云姜玉武秦炯吴希如张月华常杏芝黄昱刘晓燕杨志仙肖江喜包新华熊晖
- 关键词:儿童患者
- 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水平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Toll样受体(TLR)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各90例。A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B组接受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治疗。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WISC-Ⅳ量表评分、实验室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完全控制率为72.22%(65/90),高于A组的48.89%(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ISC-Ⅳ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S100β)、半胱氨酸蛋白酶-1、HMGB-1、TLR4、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17/90),与A组的13.33%(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降低HMGB-1、TLR4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功能因子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金超董琰张双郝立成陈娜张淑敏
- 关键词:小儿癫痫奥卡西平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