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专利
  • 2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护理
  • 9篇超声
  • 4篇引流
  • 4篇妊娠
  • 4篇教学
  • 3篇动脉
  • 3篇血栓
  • 3篇胎儿
  • 3篇让位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2篇定时器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眩晕
  • 2篇血尿
  • 2篇血栓形成
  • 2篇医护
  • 2篇医疗废物
  • 2篇医疗锐器
  • 2篇阴道

机构

  • 5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妇女儿童...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52篇张婷
  • 12篇韩蓁
  • 7篇原婷
  • 6篇刘金金
  • 5篇范荣
  • 5篇余萍
  • 5篇王艳艳
  • 4篇李雪兰
  • 4篇廖春艳
  • 4篇吴静
  • 4篇赵菲
  • 4篇金鲜珍
  • 4篇王玮
  • 4篇王华
  • 4篇王燕
  • 3篇孙继英
  • 3篇安瑞芳
  • 3篇王亮
  • 3篇牟春英
  • 3篇曹娜

传媒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第三届两岸三...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围产结局7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围产结局,为临床诊疗工作和后续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明确重点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病例共717例,其中单绒毛膜双胎206例(单绒毛膜组),双绒毛膜双胎511例(双绒毛膜组)。对两组的基本情况、母体结局和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绒毛膜性对双胎不良围产结局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①提供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终止妊娠孕周和出生体质量的分布情况图,单绒毛膜组中在孕28~36+6周终止妊娠的占67.96%,双绒毛膜组中占58.51%。单绒毛膜组中大儿体质量集中在2000~3000 g占72.78%,小儿体质量集中在1500~2500 g占65.68%;双绒毛膜组中分别占70.27%和64.66%。②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绒毛膜组比较,单绒毛膜组自发性早产率较高、入院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均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绒毛膜性是发生双胎之一死亡(OR 2.82,95%CI 1.41~5.64)、体质量不一致性≥25%(OR 2.00,95%CI 1.19~3.37)以及极低或超低体质量儿(OR 2.40,95%CI 1.26~4.59)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比于母体结局,绒毛膜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更大,单绒毛膜性是双胎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管理中应重视对绒毛膜性的判定以及对单绒毛膜双胎围产期的监测,以尽可能改善单绒毛膜双胎的围产结局。
原婷王艳艳田雪叶王玮张婷李雪兰韩蓁
关键词:双胎
胎儿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胎儿大动脉转位(TGA)的产前超声特点和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进行二三级预防TGA.方法: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的Voluson E8彩色超声诊断仪,按照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进行胎儿心脏结构筛查,筛查可...
韩蓁张婷田雪叶王玮李雪兰
孕早期胎儿ARSA检出率及其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系统评价孕早期(11~13+6周)胎儿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 RS A)的检出率及其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情况.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孕早期胎儿ARSA的检出率及其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采用R 3.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孕早期胎儿ARSA的检出率Meta分析共纳入5个研究,超声成功检出胎儿右锁骨下动脉共计5562例,其中诊断为胎儿ARSA 83例,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胎儿ARSA的检出率为1%(95%CI:0.01~0.02).②孕早期胎儿ARSA中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Meta分析共纳入6个研究,胎儿ARSA为118例,其中诊断为21三体的胎儿19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胎儿ARSA中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95%CI:0.02~0.31).结论 21三体综合征在孕早期胎儿ARSA中发生率较高,孕早期超声发现胎儿ARSA需建议孕妇进行进一步产前筛查.
赵菲张婷齐彩静原婷韩蓁
关键词: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1三体综合征胎儿META分析
手法复位治疗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张婷刘俊松程子君邢娟丽
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包括连接套、第一固定套、第一气垫、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振动器、第二固定套、第二气垫、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振动器、真空泵,该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费时费力...
金鲜珍马华张婷
文献传递
一种普外科用胃肠减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普外科用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焊接固定有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顶部焊接固定有顶板,顶板的上部依次安装有气压调节阀、气压表和导管,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调节装置,...
王惠君王沙高向楠张婷聂卫红廖春艳
文献传递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躯体活动受限人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
邢娟丽李宏慧张婷
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于该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5例)采用协同护理模式。采用自护能力测量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分别于入院时与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刚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研究组在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研究组在生理、环境、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维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和社会维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并积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屈彦牟春英曹娜郭晓娟王亮张婷李青莉
关键词:帕金森病协同护理模式自护能力
新时代医学留学生见习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医学留学生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医学生留学访学的重要选择。通过对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留学生见习教学情况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发现存在“异域面孔一定程度阻碍见习课学习”“线上课堂教学尚需优化”“英文授课专业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强英文授课能力提升”“善用病例导入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利用平台优势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促进线上教学效果达成”等有效整改举措,将构建成熟的留学生教学体系作为目标,教师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力争以高英文授课水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医学理论扎实、临床思维活跃的合格医学生,为国际医学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原婷李雪兰张婷王艳艳韩蓁
关键词:留学生见习课教学模式
剖宫产后瘢痕部位妊娠超声分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部位妊娠(CSP)不同超声分型的临床特征,探讨CSP早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确诊为CSP的患者107例,按照声像图特征,将纳入的CSP患者分为部分位于宫腔型(Ⅰ型)、孕囊型(Ⅱ型)、不均质包块型(Ⅲ型),比较各型患者人工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就诊原因等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间差异。结果:107例CSP患者中,Ⅰ型38例、Ⅱ型41例、Ⅲ型28例,I型、Ⅱ型与Ⅲ型的就诊原因有差异(P<0.05),其中Ⅲ型多以外院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等原因来就诊;Ⅰ型、Ⅱ型与Ⅲ型的治疗方式有差异(P<0.05):其中Ⅰ型、Ⅱ型多采用B超引导下清宫术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而Ⅲ型多采用经腹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结论:早期明确CSP超声分型,可尽早选择恰当治疗方式,对避免开腹手术及子宫切除等不良结局,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张婷原婷赵菲席如如韩蓁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超声分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