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前兵

作品数:74 被引量:566H指数:16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苜蓿
  • 27篇紫花
  • 27篇紫花苜蓿
  • 15篇滴灌
  • 13篇土壤
  • 11篇营养品质
  • 11篇利用效率
  • 10篇干草
  • 9篇草产量
  • 8篇磷细菌
  • 8篇解磷
  • 8篇解磷细菌
  • 8篇干草产量
  • 7篇磷肥
  • 6篇生物量
  • 6篇磷素
  • 6篇磷素利用
  • 6篇灌溉
  • 6篇
  • 5篇磷素利用效率

机构

  • 73篇石河子大学
  • 10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73篇张前兵
  • 48篇马春晖
  • 36篇于磊
  • 28篇鲁为华
  • 11篇张凡凡
  • 5篇罗宏海
  • 5篇张旺锋
  • 5篇和海秀
  • 5篇孙艳梅
  • 4篇杨玲
  • 4篇张亚黎
  • 4篇王旭哲
  • 2篇杨洁晶
  • 2篇王永强
  • 2篇齐军仓
  • 2篇孙国君
  • 2篇任爱天
  • 2篇李曼
  • 2篇张战胜
  • 1篇李艳霞

传媒

  • 17篇草业学报
  • 11篇中国草地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草地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草原与草坪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草食家畜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饲料研究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6篇2024
  • 12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紧实度对青贮玉米有氧稳定期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紧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变化的影响,为生产实践选择适宜的青贮紧实度提供参考。以新饲玉10号青贮玉米为材料,发酵装料密度设计为5个梯度(350,400,500,600,700kg/m3),发酵期为50d,检测开窖后各紧实度处理第12,24,36,60,108h青贮发酵品质和主要微生物的变化,并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监测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有氧暴露时间与紧实度的交互作用对pH、乳酸、乙酸和氨态氮含量以及乳酸菌、霉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开窖108h后,紧实度为600kg/m3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最多,达到8.17lg cfu/g FW,其pH值和氨态氮含量最低,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最少,分别为5.38和7.72lg cfu/g FW;且紧实度600kg/m3有氧暴露后稳定的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到100h。通过综合评价,在有氧暴露后紧实度为600kg/m3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最好,建议600kg/m3为全株玉米最佳青贮紧实度。
王旭哲贾舒安张凡凡鲁为华张前兵马春晖
关键词: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紧实度
施氮对猫尾草栽培草地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5年
在新疆伊犁昭苏县境兵团76团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栽培草地开展施氮研究。试验设4个施氮处理CK(0)、N_1(90 kg·hm^(-2))、N_2(180 kg·hm^(-2))、N_3(270 kg·hm^(-2)),分别在抽穗期、扬花期、结实初期、结实后期及收割后再生草进行饲草产量测定,并对各生育期饲草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猫尾草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猫尾草各个生育期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各试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饲草产量(P<0.01),当施氮量为N3(270 kg·hm^(-2))时可收获干草7 133.6 kg·hm^(-2),比对照(4 952.2 kg·hm^(-2))高44.1%;施氮显著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的含量(P<0.05),当施氮量为N_2(180 kg·hm^(-2))时饲草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48%,比对照(4.43%)高出2.05个百分点;猫尾草生长高度随着施氮量的增长而增高;施氮量越高氮素利用效率越低,4个施肥水平下促进饲草产量增加最高的施氮水平是270 kg·hm^(-2),而就饲草营养品质的促进成效而言,最为显著的施氮水平是180 kg·hm^(-2)。
杨开虎于磊张前兵罗良俊杨国林和海秀
关键词:猫尾草施氮水平干草产量营养品质
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解磷细菌(PSB)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PSB和AMF对苜蓿生长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明确PSB与AMF的相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紫花苜蓿人工栽培及其高效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用4株菌,分别为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巨大芽孢杆菌(Bm)和枯草芽孢杆菌(Bs),以及能与苜蓿根系共生的摩西管柄囊霉(Fm)和幼套球囊霉(Ge),并将这两类菌双接种,分别为BmBs、BmFm、BmGe、BsFm、BsGe、FmGe,以加灭活菌为对照(CK),共计11个处理。测定接菌处理后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苜蓿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土壤pH、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单接种菌和双接种菌对苜蓿的应用效果。【结果】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为接菌处理显著高于CK(P<0.05),土壤pH、全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与CK相比,苜蓿地下生物量、株高和茎粗在单施解磷细菌Bm和Bs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8.57%—24.49%、8.59%—21.33%和3.86%—9.54%,在单施丛枝菌根真菌Fm和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9.15%—27.35%、2.51%—18.60%和4.59—8.58%,双接种BmBs、BmFm、BmGe、BsFm、BsGe、Fm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7.66%—41.62%、7.44%—34.56%和5.58%—26.61%。单施Fm和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均显著大于单施Bm和Bs处理(P<0.05),但Fm和Ge处理之间、Bm和Bs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双接菌处理中,Fm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最长,且显著大于其他施菌处理(P<0.05),其中BmBs处理对紫花苜蓿主根长的效应最弱。相关性分析表明,除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孙艳梅张前兵苗晓茸刘俊英于磊马春晖
关键词:苜蓿解磷细菌丛枝菌根真菌营养品质
保护播种对滴灌苜蓿种植当年第一茬草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明确春小麦与紫花苜蓿混合播种对田间杂草发生率的控制效应,研究保护播种对紫花苜蓿种植当年第一茬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设120(S1)、180(S2)和240 kg/hm^2(S3)3种不同的春小麦播种量,以不播种为对照(S_0),对紫花苜蓿第一茬草的各生长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随播种量的增加,春小麦干物质产量逐渐增大,杂草比例由35.3%降至18.4%。紫花苜蓿种植当年第一茬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干草产量均为S_1>S_0>S_2>S_3处理,且干草产量均为S_1处理显著大于S_3、S_0处理(P<0.05),而S_1与S_2处理、S_2与S_3、S_0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第一茬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钙、磷含量均逐渐减小,S1处理显著大于S_0、S_3处理(P<0.05),两个苜蓿品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保护播种能够有效降低紫花苜蓿田间杂草比例,综合考虑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当春小麦播种量为120~180 kg/hm^2时,紫花苜蓿第一茬草的生产性能最优。
张前兵于磊鲁为华马春晖和海秀
关键词:春小麦苜蓿
绿洲区滴灌条件下施磷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8
2015年
为提高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对北疆绿洲区滴灌条件下两个品种紫花苜蓿开展施磷的研究。设置一次性施180 kg/hm2磷肥(L1)、一次性施360 kg/hm2磷肥(H1)、分次施180 kg/hm2磷肥(L2)、分次施360 kg/hm2磷肥(H2)及不施肥(CK)5个处理,通过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模式对新牧2号第1茬干草产量、生长速度、叶茎比及第3茬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三得利第3茬干草产量、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余各生产性能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施磷模式对新牧2号各茬次粗蛋白、粗纤维及第1茬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0.05),对三得利第1,3茬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余各营养品质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取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法综合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各项指标,得到新牧2号和三得利的最佳施磷模式,按优劣排序为H1>L1>H2>L2>CK。
张凡凡于磊马春晖张前兵鲁为华
关键词:紫花苜蓿滴灌磷肥营养品质
绿洲区滴灌施磷对苜蓿地肥力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探讨绿洲区滴灌施磷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在石河子绿洲区滴灌苜蓿田设不同的施磷处理,即1次性施180kg·hm^(-2)磷肥(L1)、1次性施360kg·hm^(-2)磷肥(H1)、均分3次施180kg·hm^(-2)磷肥(L2)、均分3次施360kg·hm^(-2)磷肥(H2)及不施肥(CK),对各处理下苜蓿田土壤肥力和磷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较CK相比,L2处理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有机质含量(P<0.05),H1和H2处理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全磷含量(P<0.05)。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速效磷含量(P<0.05)。各处理对平均碱解氮含量及pH值无显著影响。‘新牧2号’苜蓿(Medicago sativa‘Xingmu No.2’)磷素利用效率最高的为L1和L2处理(F=17.02),‘三得利’(Medicago sativa‘Sanditi’)为L2处理(F=14.33)。因此,建议绿洲区苜蓿栽培滴灌施磷的最佳模式为均分3次施用180kg·hm^(-2)磷肥。
张凡凡于磊鲁为华张前兵马春晖
关键词:紫花苜蓿磷肥利用效率
绿洲区滴灌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管理与科学施策
2019年
合理的生产管理与科学施策是苜蓿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本文为滴灌苜蓿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作者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生产实践调查及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从滴灌苜蓿田间供水、滴灌带合理布置、最佳播种期选择、施肥策略、田间生长管理、干草收获时间选择及田间干燥技术等方面,将滴灌苜蓿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绿洲区滴灌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田间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提出了滴灌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管理模式与科学施策。以期为绿洲区滴灌苜蓿的优质高效生产制定合理的田间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及实际生产指导。
于磊张前兵张凡凡吴昊张新田鲁为华
关键词:苜蓿优质高产滴灌
磷、丛枝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讨施磷条件下不同比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明确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筛选出适合苜蓿生长的最佳接菌比例。接菌比例(AMF∶PSB)设置5个梯度,分别为3∶7(J1)、4∶6(J2)、5∶5(J3)、6∶4(J4)和7∶3(J5),设置2个施P_(2)O_(5)梯度:0(P0)和100 mg/kg(P1),共计10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接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和粗蛋白含量为P1处理大于P0处理,生长速度和总地上生物量为P1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而茎叶比则表现为P1处理显著小于P0处理(P<0.05)。P0条件下,苜蓿各茬次茎粗、生长速度、总地上生物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均表现为J1、J2、J3和J4处理显著大于J5处理(P<0.05);P1条件下,苜蓿各茬次生长速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为J1、J2、J3和J4处理显著大于J5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和地上生物量四者中两两互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模糊相似优先比排序,排名前三的处理分别为J1P1、J2P1和J4P1。在100 mg/kg的施磷(P_(2)O_(5))条件下,以3∶7的比例复合施入AMF和PSB能够有效提高苜蓿的生产性能。
刘选帅安晓霞张盈盈马春晖张前兵
关键词:紫花苜蓿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地上生物量营养品质
一种苜蓿与小麦混合种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苜蓿与小麦混合种植方法,包括:按照紫花苜蓿总播种量为1.8kg/hm<Sup>2</Sup>,春小麦播种量为180kg/hm<Sup>2</Sup>的标准,将春小麦种子与破皮处理后得到的紫花苜蓿的种子进行...
张前兵马春晖吴昊鲁为华于磊张新田叶热克姜莉
基于科研训练项目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及其反哺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科研训练项目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科研训练项目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科研训练项目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支持数量相对较少、结题质量不高、对指导教师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不够、立项项目内容与教学质量耦合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从科研项目训练的角度,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张前兵于磊李曼朱震新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