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玲

作品数:167 被引量:1,22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7篇对虾
  • 34篇免疫
  • 32篇凡纳滨对虾
  • 28篇病毒
  • 23篇芽孢杆菌
  • 20篇弧菌
  • 17篇WSSV
  • 16篇芽孢
  • 16篇养殖
  • 16篇益生菌
  • 14篇基因
  • 14篇杆菌
  • 12篇试剂
  • 12篇水产
  • 12篇饲料
  • 12篇肽聚糖
  • 11篇杆状
  • 11篇杆状病毒
  • 10篇试剂盒
  • 10篇抗病力

机构

  • 16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7篇中国海洋大学
  • 26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山东出入境检...

作者

  • 165篇宋晓玲
  • 52篇黄倢
  • 45篇杨冰
  • 40篇刘莉
  • 38篇王秀华
  • 23篇张庆利
  • 18篇史成银
  • 17篇周进
  • 14篇李玉宏
  • 12篇陈国福
  • 12篇许华
  • 11篇孙艳
  • 8篇刘庆慧
  • 7篇王崇明
  • 7篇于佳
  • 7篇张晓静
  • 6篇谢国驷
  • 6篇杨丛海
  • 6篇韦嵩
  • 6篇李赟

传媒

  • 20篇海洋水产研究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6篇渔业科学进展
  • 12篇水产学报
  • 5篇动物医学进展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科学
  • 3篇高技术通讯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北京水产
  • 2篇鱼类病害研究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水利渔业
  • 1篇饲料工业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11篇2004
  • 11篇2003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凝胶的多聚酶链式反应试剂保存方法及反应试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凝胶的多聚酶链反应试剂保存方法及反应试剂,是将一种或几种多聚酶链式反应液的组分包埋在凝胶内进行保存,其中凝胶的熔点低于用于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的聚合酶的灭活温度。另外本发明还包括可以常温保存和运输的反应试剂...
张庆利黄倢杨冰宋晓玲刘庆慧刘莉
一种溶藻弧菌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藻弧菌菌株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SL073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193。该菌株制备的溶藻弧菌SSL073粉剂,可用于增强对虾细胞...
宋晓玲刘莉黄倢杨冰
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力和抗病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3株芽孢杆菌为候选益生菌,采用单一和复合形式包裹饲料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免疫,21d后肌肉注射wssv进行病毒感染实验.通过14d的病毒感染实验结果可知:添加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组、添加地衣芽孢杆菌饲料...
宋晓玲李玉宏孙艳柴鹏程黄健
关键词:芽孢杆菌凡纳滨对虾WSSVCASPASE
微生物多糖的结构及免疫增强活性的相互关系
在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多糖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免疫增强剂,包括细菌性多糖和真菌性多糖,种类主要有葡聚糖、肽聚糖和脂多糖等。对微生物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和阐述。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多糖的结构及与其结构相关的免...
张悦宋晓玲黄倢
关键词:微生物多糖葡聚糖肽聚糖脂多糖
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ELISA快速检测被引量:44
1999年
对虾病毒性暴发病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其病原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ypodermalandhematopoieticnecrosisbaculovirusHHNBV)[1]或称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
史成银黄倢宋晓玲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杆状病毒对虾
人工培育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为调查研究不同养殖场携带WSSV、IHHNV病毒与不携带上述2种病毒的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和组成,本文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山东、天津、浙江部分苗种场凡纳滨对虾(...
张晓静宋晓玲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弧菌WSSVIHHNV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试剂盒包括:采样管、内装蒸馏水的漂洗管、内装TE缓冲液的核酸变性管、内装扩增反应液和核酸染料的扩增检测管、阴性对照管、阳性对照管、FTA膜片及...
张庆利黄倢宋晓玲刘莉
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优势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微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均有样品检测为WSSV阳性,6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均检测到弧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33%~93.58%。2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希瓦氏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67%~34.21%。4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发光杆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03%~66.83%。
张盛静赵小金宋晓玲张晓静万晓媛黄倢
关键词: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优势菌WSSV
肽聚糖制剂提高凡纳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将肽聚糖制剂添加到普通对虾饲料中,制成分别含肽聚糖制剂1% 和0.1% 的免疫饲料,按常规方法投喂凡纳对虾.4周后测定每个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人工投喂感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实验前投喂普通饲料组对虾和投喂免疫饲料组对虾的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别(p>0.05),各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显著(p<0.05);感染实验后各实验组存活对虾的各项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对虾摄食添加了肽聚糖制剂的免疫饲料后,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其中尤其以添加了1%肽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到实验结束时累计死亡率只有10%,而对照组为75%;1%添加量组与0.1%添加量组及对照组之间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在对虾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增加生产收益的目的.
宋晓玲王秀华陈国福周进刘莉
关键词:凡纳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投喂虾饲料WSSV
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及抗病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 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 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孙博超杨运楷李玉宏宋晓玲黄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芽孢杆菌WSSV定量PCR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