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婷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物质
  • 3篇裂解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生物质焦油
  • 2篇生物质热解
  • 2篇裂解催化剂
  • 2篇焦油
  • 2篇焦油裂解
  • 2篇谷壳
  • 2篇捕集
  • 1篇对焦
  • 1篇生物质能
  • 1篇热解
  • 1篇模型化合物
  • 1篇可燃气体
  • 1篇化合物
  • 1篇焦炭
  • 1篇CO2捕集
  • 1篇CO_2捕集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5篇孙婷婷
  • 4篇刘晓燕
  • 4篇唐宁路
  • 4篇吴正舜
  • 2篇陈义锋
  • 2篇李学慧
  • 1篇米铁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该催化剂以颗粒状的氧化钙,或氧化镁,或生物质热解炭,或谷壳气化后的灰份,或者它们之间的混合物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元素Co作为活性组份,其Co的含量占催化剂质量15%以上。其中过渡金属...
吴正舜唐宁路刘晓燕孙婷婷李学慧陈义锋
Li_4SiO_4对CO_2捕集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Li2CO3和SiO2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CO2捕集剂Li4SiO4,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合成的材料在CO2捕集前后的晶相变化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Li4SiO4材料吸附CO2的性能,并在小型热态实验台架上进行了CO2热态捕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i4SiO4对CO2的捕集性能受Li4SiO4合成温度、CO2的吸附温度以及气体中CO2含量的影响,在700℃下制得的Li4SiO4具有最佳的CO2吸附特性,最大吸附增量可达34%。Li4SiO4的吸附能力随着CO2含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CO2浓度分别为75%、67%、60%时,700℃Li4SiO4对CO2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6.68 mmol/g、3.37 mmol/g、2.02 mmol/g(理论量8.33 mmol/g)。
孙婷婷吴正舜刘晓燕唐宁路
焦炭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裂解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焦炭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裂解。考察焦炭对甲苯、甲苯与萘、甲苯与苯酚的催化裂解率及析炭率。结果表明:焦炭对甲苯的催化裂解率与同温度下的热裂解率相当,分别为61.68%与59.02%,析炭率有所降低,由8.54%变为4.16%;对萘的催化裂解率也与同温度下的热裂解率相当,分别为57.95%与56.20%,析炭率也有所降低,由20.72%变为11.89%;而焦炭对苯酚的裂解率与同温度下热裂解率相比有明显增加,由38.25%增加到97.41%,析炭率同样有所降低,由10.96%变为7.03%;说明焦炭对焦油中的组分有选择催化裂解作用。对上述反应前后焦炭样的XRD分析,发现反应后析出的炭与作为催化剂的炭是同一晶型的炭,对末裂解冷凝液的GC-MS分析,发现焦油模型化合物通过裂解后有少部分向芳香化程度增加的方向进行转化。
米铁唐宁路吴正舜刘晓燕孙婷婷
关键词:焦炭催化剂催化裂解
一种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该催化剂以颗粒状的氧化钙,或氧化镁,或生物质热解炭,或谷壳气化后的灰份,或者它们之间的混合物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元素Co作为活性组份,其Co的含量占催化剂质量15%以上。其中过渡金属...
吴正舜唐宁路刘晓燕孙婷婷李学慧陈义锋
文献传递
基于CO2捕集的生物质催化热解
为了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生物质能作为一种高效、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已受到全球各界关注,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生物质热解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实现生物质能量转换的最有效途径,可用其气化发电或转化为气态燃料,但是热解气...
孙婷婷
关键词:生物质能催化热解可燃气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