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2011-2012年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ICU的目标性监测,了解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因素,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2012年2592例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率,并对3种侵入性操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和2012年ICU患者感染例数分别为131例和136例,感染率分别为10.39%和10.37%,依病情严重程度(Average Severity of IllnessScore,ASIS)调整后日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74‰及6.20‰;2011年和2012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37.03‰和32.72‰,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率(CRBSI)分别为3.2‰和0.49‰,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CAUTI)分别为2.2‰合0.84‰;ICU医院感染以鲍氏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2012年VAP、CRBSI和CAUTI较2011年有明显下降。
- 邹俊宁朱明黄海燕吴艳艳邓敏熊莉娟
- 关键词: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
- 和络舒肝胶囊抗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和络舒肝胶囊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4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和络舒肝组。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只鼠攻击感染小鼠,6周后建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和络舒肝混悬液灌胃(2粒/20ml生理盐水,1ml/只),每天1次,连续8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局部黏着斑激酶(FAK)、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和络舒肝胶囊能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尤其是III型胶原(P<0.01)。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中,VEGF和FAK的表达增加,使用和络舒肝胶囊可显著抑制肝组织中VEGF和FAK的表达(P<0.01)。结论和络舒肝胶囊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肝内血管病变有关。
- 童巧霞吴艳艳徐标罗端德
- 关键词:肝纤维化日本血吸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芦荟大黄素和吡喹酮联合治疗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TGF-β/Smad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和吡喹酮的联合治疗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前3组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5条.感染8wk后,第一组小鼠以吡喹酮500mg/(kg·d)治疗2d(吡喹酮组),第2组小鼠以吡喹酮500mg/(kg·d)治疗2d后用芦荟大黄素0.3mg/(kg·d)治疗8wk(吡喹酮+芦荟大黄素组),第3组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第16周末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应用HE染色法、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分析各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与Smad2mRNA、Smad7mRNA、TGF-β1、TIMP-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治疗后血吸虫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组织中Smad2mRNA、TGF-β1、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和吡喹酮组(q=6.20,4.38;q=6.22,4.41;q=6.30,4.52;q=6.25,4.44;q=6.29,4.48,P<0.01或0.05);肝组织中Smad7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和吡喹酮组(q=6.32,4.62,P<0.01或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可通过降低肝组织中TGF-β1、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抑制Smad2基因的表达,促进Smad7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吴艳艳何生松邓敏
- 关键词:血吸虫肝纤维化芦荟大黄素吡喹酮SMAD2SMAD7
- 泰脂安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泰脂安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0.1 g.mL-1泰脂安混悬液1 g.kg-1.d-1治疗8周。测定血清和肝脏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VG染色检测肝脏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结果泰脂安能减轻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和TIMP-1的表达。肝纤维化中,血清和肝脏匀浆MDA、NO含量和NOS的表达增加,肝脏组织TGF-β1、PDGF的表达增加,使用泰脂安可显著降低MDA、NO含量,抑制NOS、TGF-β1和PDGF的表达(P<0.01)。结论泰脂安对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MDA、NO含量及NOS、TGF-β1和PDGF的表达水平相关。
- 童巧霞吴艳艳
- 关键词:肝纤维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干扰素抗性和病毒性肝炎被引量:8
- 2005年
- 干扰素(IFN)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失效及疾病复发成为IFN治疗的重大缺陷。IFN抗性具有多种机制,本文就IFN抗体的产生、Ⅰ型IFN受体表达的下降、病毒蛋白的干扰和前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增高4个方面进行综述。
- 吴艳艳童巧霞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前炎性因子疾病复发受体表达病毒蛋白
- 4249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实查当日住院患者4 249例,查出医院感染患者118例、12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8%、例次感染率为2.94%。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40%。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35%,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菌送检率为29.10%。检出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构成比为71.11%,真菌感染居其次,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居第三位。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处于可控状态,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应提高病原菌标本送检率。
- 高芳张杰吴艳艳邹俊宁朱明熊莉娟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 芦荟大黄素对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建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用芦荟大黄素0.3mg.kg-1.d-1治疗8周。测定小鼠肝脏匀浆丙二醛(MD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其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局部黏着斑激酶(FAK)、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芦荟大黄素能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改变,使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肝脏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降低,显著抑制肝组织中TGF-β1、VEGF和FAK的表达(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VEGF和FAK的表达相关。
- 许丹周巍于洪刚吴艳艳
- 关键词:血吸虫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鼠
- 芦荟大黄素和吡喹酮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分析其对吡喹酮治疗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丙二醛(MDA)、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吴艳艳
-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吡喹酮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湖北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湖北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HBVDNA阳性病例276例,其中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其中30例经病理学证实)78例,慢性乙型肝炎110例,重症肝炎32例,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6例,取其外周血,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BVDNA载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测定HBV基因型。结果湖北省地区基因型主要以C型和B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均值水平为1.2×106copies/m l,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男女性别在HBV基因型构成比中无差异。混合型及基因型C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结论湖北省地区基因型主要以C型和B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均值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混合型及基因型C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湖北省地区存在基因型共同感染问题。
- 童巧霞吴艳艳罗端德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型临床表型
-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就甲型H1N1流感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作一介绍。
- 吴艳艳邓敏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