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 论先秦时期戎的涵义变迁
- 2023年
- 对于戎的涵义的认识,历代以来众说纷纭,但大家一致认为戎自始至终皆是族称。戎是周人习用的称谓语汇,商人几乎不用。先周至西周时期,戎的涵义由兵器引申为敌人、敌国,涉及戎的相关史实,均与周戎战争有关。进入春秋以后,戎始成为族称,指在语言、体质、饮食、服饰、经济及礼制等方面有别于夏、狄、夷等的人群,戎狄、夷狄是此时诸夏对异族常用的泛称。战国以降,内夏外夷的民族分布地理格局形成,夷蛮戎狄与四方相结合,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说法在儒家经典《礼记》中被固定下来,西戎泛指西部族群的观点日益流行。
- 吴伟
- 关键词:专名敌人族称
- 《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15年
-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陈列设计工作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博物馆学或相关专业虽认识到了陈列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开设了《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但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策展实践等问题,应着力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打造实践平台来培养实用性人才。
- 吴伟
-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教学手段
- 两汉柩前即位礼考——基于“天子副玺”说的考察
- 2023年
- 大、小夏侯《尚书·顾命》中有“天子副玺”之说,此说以汉朝的柩前即位礼与皇帝玺、天子玺相对之制为参考,结合宣帝末年改变治国方针的现状,形成于宣帝甘露三年(前51)左右。西汉武帝朝始行柩前即位礼,文、景两帝即位于宗庙,并不是二次即位。两汉柩前即位礼的相同之处:两汉的柩前即位礼流程基本相同,新君所受之玺皆为皇帝信玺、皇帝行玺(成帝后或增皇帝之玺),礼毕后玺皆保管于宫内殿中。不同之处:东汉柩前即位礼增添了斩蛇剑、随侯珠等天子权力的象征物,凸显了光武帝“中兴”之君的形象与东汉王朝的“中兴”属性。
- 刘晨亮吴伟
- 关键词:东汉西汉《尚书》
- 从《洛诰》、《召诰》看周初营建——兼论王城与成周问题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献记载周初营建共有3次:武王克商后,在今瀍河西岸营建周;周公摄政期间,在今瀍河东岸营建新邑洛,用以安置殷移民;成王元祀,在汉魏洛阳故城处营成周作为东都。王城是周之内城,乃宗庙宫寝所在,西周既已存在,不名王城而称王。周平王东迁于洛邑而非他处。周考王封其弟于郏,后称西周,即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东周王城遗址。因成周遭受洪水侵袭,周赧王徙都西周。
- 吴伟
- 论青铜小口折肩尊与无耳折肩罍的定名被引量:1
- 2021年
- 青铜小口折肩尊与无耳折肩罍的定名分歧长期困扰学术界。青铜小口折肩尊、罍分别在不同时期从陶小口折肩尊、罍仿制而来,从源头上就决定了两者形制差别明显。就演变轨迹而言,铜小口折肩尊与铜罍各自独立发展,并不存在更替关系。青铜小口折肩尊、罍在体量上差别明显,装饰风格也大有不同。青铜小口折肩尊的定名才是允当的。
- 吴伟杜娟
- 关键词:体量装饰
- 论甘肃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进程
- 2020年
- 甘肃是我国最早开展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经过数代学者百余年的探索和研究,发掘了一批重要遗址,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但建立起本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旧石器年代序列,也为探讨本地区石器技术发展与古人类的生存适应策略提供了翔实资料。
- 吴伟
- 关键词:旧石器考古文化进程
- 东汉旒数考被引量:1
- 2022年
- 冕依靠垂旒之多寡,反映身份等级,地位最尊之皇帝冕有十二旒,次之有九、七、五、三旒冕。时至今日,学术界依然未能解决东汉三公、诸侯冕的旒数问题。本文借助文献学、历史学方法,以期解决此旒数问题,首先,回归文献本身,考察五种文本之渊源;其次,考察不仅限于东汉一朝的冠制、印绶之制、车制所构成的礼仪等级,由此恢复东汉冕服所构成的礼仪等级,并以此为根柢推导东汉旒数之制。研究认为:东汉三公、诸侯冕应为七旒,其上还应有皇太子九旒、诸侯王八旒两级,此是亲亲、尊尊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旒数在由旒、章数组成的复式礼仪等级中发挥内部区分的作用,此复式礼仪等级一直延续到南齐永明六年(公元488年)。
- 刘晨亮吴伟
- 关键词:东汉
- 司马楚之形象的再造——以其投北魏前史事为中心
- 2022年
- 《资治通鉴》所载司马楚之降北魏前史事的叙事时间、顺序存在谬误。《通鉴》虽以《宋书·王镇恶传附弟康传》与《魏书·司马楚之传》为史料来源,但因错误地将“与司马顺明、道恭所在聚党”与流落颍洛间的司马宗室集团攻打金墉城视为两事,并将“与司马顺明、道恭所在聚党”与“收众据长社”视为攻打金墉城前的准备,导致了《通鉴》叙事时间、顺序的错误。《魏书·司马楚之传》存在刻意模糊“与司马顺明、道恭所在聚党”和“收众据长社”两个独立历史事件边界之现象,此现象为李彪、崔光《魏国史》“再造”司马楚之史事的痕迹。《魏国史》“再造”司马楚之史事的目的是掩盖司马楚之曾假意降魏等破坏司马家族现实政治利益的历史。
- 刘晨亮吴伟
- 关键词:北魏《资治通鉴》《魏书》
- 试论春秋以前西戎为西地之戎被引量:2
- 2015年
- 春秋以前,西戎特指活动于今西和、礼县一带的一支戎族,多见于文献记载,与周秦关系密切。西周末年,西戎与申、缯、犬戎联合迫使周王室东迁。春秋早期,秦穆公吞并西戎。从此,作为独立族群的西戎退出历史舞台,转而与秦族融合。战国以后,西戎含义出现变化,泛指西部戎狄族群,并沿用至今。寺洼文化是分布于甘肃东部地区戎族的物质文化遗存,与西戎有关的考古文化遗存即分布于今西和、礼县一带的寺洼文化遗址。
- 吴伟
- 关键词:春秋寺洼文化
- 论兰州地区史前文明进程与社会发展
- 2021年
- 经过田野调查和科学发掘,已经建立起兰州地区完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年代序列,丰富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兰州史前史提供了实证。兰州地区史前社会发展迅速,先民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原始贸易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若干具有生产技术优势的中心性聚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贫富分化差距的扩大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原始宗教活动和礼乐文化开始萌芽,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
- 吴伟杜娟
- 关键词:史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