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 作品数:4 被引量:77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渭河盆地西安坳陷的地壳精细结构被引量:29
- 2013年
- 2005年,跨西安坳陷完成一条NW方向,69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该区域的地壳精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图像.地震反射CMP叠加时间剖面显示,以反射事件C为界,地壳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地壳由多组近水平反射带组成,具有分段连续性好、局部存在反射带明显错断或形态突变等特征,清晰地刻画出西安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坳陷底界、渭河断裂带、临潼—长安断裂带和秦岭山前断裂带的几何形态和关系.反射事件C是结晶地壳内宽度约0.5s的反射带,最深处位于桩号30km,底界约6.5s,向西北缓慢抬升至5.5s,向南东迅速抬升至5.5s.下地壳有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A、RB:RB是位于桩号40~47km之间的局部反射团,而RA为宽度约2s、向坳陷倾斜的反射带.以桩号38km为界,反射Moho形态截然不同,而且出现了显著的错断:大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位于双程走时11~14s水平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宽度约3s;小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一宽度约2s、并向大桩号倾斜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其形态和反射事件RA相同.根据地震波速度资料,求得这几个反射带顶界的深度分别为:10.5~13.5km(反射带C)、20.3~21.5km(反射带RB)、16.8~34.3km(反射带RA)和32~36.7km(反射带Moho)左右.作者认为形态一致的反射事件RA和反射Moho很可能是古秦岭洋向华北地台俯冲的遗迹.此外,西安坳陷内错断新生界深达反射事件C的渭河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和莫霍错断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地壳现今活动性很强,是未来强震发生值得注意的地区.
- 任隽冯希杰王夫运彭建兵刘晨戴王强李高阳张艺马冀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渭河盆地大陆动力学秦岭造山带
- 陕西省地震局监测预报方案(试行)(2000-2010年)
- 原廷宏李炳乾刘晨王亚秀王恩虎姬建中张宇翔黄长林白珂莽梁宪章王卫东
- 依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和中国地震局制定的《省级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编写纲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面分析我省地震监测预报现状和发展需求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地震监测预报实...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震
- 渭河盆地及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46
- 2012年
- 利用穿越区域南段为秦岭褶皱带山区,中段为渭河断陷盆地,北段为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分区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由壳内反射波较为连续可靠的P2以及P3所确定的.鄂尔多斯地台是本区M界面最深的地区,地壳厚度大,达42km左右,结构相对简单,结晶基底浅.秦岭褶皱带的地壳厚度约37~38km,结晶基底浅,甚至出露.渭河断陷盆地莫霍界面相对两侧明显且不对称的上隆,地壳结构复杂;而莫霍界面相对鄂尔多斯地块突变隆起和上地幔高速物质侵入于下地壳,是该区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 任隽彭建兵王夫运刘晨冯希杰戴王强
- 关键词:地壳结构
- 区域时间和震级可预报模型在华北及西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8
- 1999年
- 应用能把不同精度和完整性的地震资料甚至考古地震资料结合起来,估计震源区的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地震矩年变化率.在此基础上,把区域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型应用到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地震时间间隔和上次地震的震级正相关,表明该模型是成立的.其震源应力积累参数之一的c值小于全球板缘地震得到的平均值0.33,说明地震复发周期与上次地震震级的相关性较弱,体现了中国大陆地震不同于板缘地震,意味着板缘地震和内陆地震模型存在差别.
- 邵辉成金学申杜兴信王平王平刘志辉
- 关键词:震级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