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永
- 作品数:49 被引量:137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空气涡轮制冷低温粉碎法回收废弃橡胶
- 1997年
- 利用带回冷循环的空气涡轮制冷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将废旧橡胶进行冷冻、粉碎,制成60目以上的精细胶粉。此法的冷冻能耗成本仅为国际上通用的液氮法的1/10,整个1艺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刘思永王屏
- 关键词:废旧橡胶
- 空气涡轮制冷低温粉碎法生产精细胶粉技术研究被引量:10
- 1998年
- 介绍了利用空气涡轮制冷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将废旧橡胶进行冷冻、粉碎,制成60目以上细度胶粉的技术原理及主要设备的设计特点。本技术的突出优点是能耗低,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胶粉生产方法。
- 王屏刘思永
- 关键词:精细胶粉制冷系统
- 升力面方法在冲压空气涡轮性能计算中的应用
- 1997年
- 应用现代螺旋桨升力面元方法计算冲压空气涡轮的气动性能,叶片采用单层涡模型,尾涡采用与Goldstein假设一致的刚性尾涡,将螺旋马蹄尾涡视为开口涡环以便于编程。对一个模型冲压空气涡轮作数值计算,在小负荷和较大负荷工况下风能利用系数均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涡元控制点的诱导速度和环量分布合理。
- 张剑锋刘思永
- 关键词:冲压空气涡轮升力面风力涡轮风力机械
- 可变桨距水平轴风力涡轮混合型流场算法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利用雷诺平均Navier Stokes方程 ,采用高数值稳定性的代数Baldwin Lomax湍流模型 ,模拟可变桨距水平轴风力涡轮在给定工况下全三维混合型流场 ,比较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 ,探讨了桨叶载荷分布原因 ,分析了风力涡轮流场主要气动特性 ,指出了提高风力涡轮气动性能优化方向。
- 刘思永方祥军王屏
-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涡轮变桨距湍流模型气动性能
- 一种低压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分析与设计被引量:8
- 2005年
- 为获得高载荷无低压级导叶对转涡轮气动设计规律,以一个流量5·25kg/s,膨胀比5·69,高低压涡轮转速均为2·5×104r/min的高效超跨声对转涡轮作设计实例,从基元级分析、通流设计和全三维数值模拟三个部分研究了对转涡轮在取消低压级导叶后出现的诸多新特征给气动设计带来的困难及相应采取措施。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动设计参数条件下对转涡轮比传统涡轮效率高1·77%。对转涡轮设计关键问题是在合理选择主流参数后,解决高压涡轮动叶既作功又整流双重功能。
- 方祥军刘思永王屏张维军
- 关键词:涡轮导向叶片气动特性数值仿真
- 空气涡轮制冷低温粉碎法回收废弃橡胶被引量:3
- 1996年
- 利用带回冷循环的空气涡轮制冷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将废旧橡胶进行冷冻、粉碎,制成60目以上的精细胶粉。此法的冷冻能耗成本仅为国际上通用的液氮法的1/10,整个工艺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刘思永王屏
- 关键词:废旧橡胶回收利用
- 冲压空气涡轮性能的局部改进升力线算法被引量:5
- 1997年
- 将现代螺旋桨的改进升力线算法应用于冲压空气涡轮性能计算,结合冲压空气涡轮结构特性对叶片模化作了局部改进.对一个冲压空气涡轮模型作了计算,与实验结果和改进升力线法的对比表明,局部改进后的叶片环量和诱导速度分布合理,计算精度和宽度有明显改善,与实验符合较好.
- 张剑锋刘思永
- 关键词:冲压空气涡轮尾涡航空发动机
- 可变桨距冲压空气涡轮混合型流场数值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冲压空气涡轮流场数值研究主要目的是模拟在实际高空加油工作状态下涡轮变桨距气动特性 .数值风洞实验采用代数Baldwin Lomax湍流模型 ,雷诺平均Navier Stokes方程 ,模拟可变桨距冲压空气涡轮全三维混合型流场 ,并分析其流场主要气动特性 ,探讨桨叶载荷分布原因 ,然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改进桨叶近轮毂区域气动性能可进一步提高冲压涡轮载荷 .
- 方祥军刘思永王屏
- 关键词:冲压空气涡轮可调动叶片数值模拟
- 轴流式轮盘破裂转速的数值计算方法被引量:16
- 2001年
- 对 3种轴流式轮盘在常温和高温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提出了一种应用有限元法计算轮盘破裂转速的破裂准则 ,得出了 3种轮盘的破裂转速 ;并将计算结果与大变形解析法及试验值作了对比分析。
- 古爱军张学仁王屏刘思永
- 关键词:轮盘转速航空发动机
- 超跨声速无导叶对转涡轮整流型动叶设计被引量:2
- 2006年
- 为了探讨对转涡轮气动设计规律,采用常用于导叶的可控涡法设计对转涡轮上游整流动叶,并配合可控子午成型设计,用以控制对转涡轮内径向压力分布,并与传统涡轮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该方法设计的5.25kg/s小流量模型对转涡轮效率为94.2%。三维数值模拟表明:对转涡轮取消导叶后,在设计自由度减小,参数受到制约条件下,整流动叶采用可控涡设计是调控对转涡轮流场积极有效措施之一。
- 方祥军刘思永王屏
- 关键词:气动设计通流设计对转涡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