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
- 作品数:34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鼻咽原发性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鼻咽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EMP)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其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例鼻咽EMP进行临床分析、病理检验、随访观察、EBERS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15例鼻咽EMP,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男女比1.5∶1;中位年龄47岁。影像学资料显示鼻咽黏膜隆起、结节或肿块,未有其它骨组织病变;病理组织学形态呈现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单克隆性,并表达B细胞及浆细胞抗原特性,EBERS原位杂交除1例阳性外,其余14例均阴性。【结论】EMP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头颈部,以上呼吸道尤其是鼻咽部多发,其确诊须综合影像学、实验室检验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呈单克隆性浆细胞特点;EMP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但约13%的病例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须长期密切随访监测病情的发展;EB病毒在EM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向锦刘大伟张玉吴秋良
- 关键词:鼻咽浆细胞瘤骨髓瘤
-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被引量:2
- 2020年
- 1病例报告患者,45岁,因右下肢肿痛1^+个月,胸闷3天于2018年7月27日入本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痛,于当地医院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遂住院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6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2周后症状好转出院。
- 曾费天之刘大伟郭朋夏梦何勉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痛LYNCH综合征子宫内膜癌抗凝治疗
-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代偿肝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肝脏功能的代偿能力。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D-gal)作为肝脏毒剂,构建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通过腹腔移植分别植入微囊化肝细胞和游离肝细胞。结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多项血生化指标以及模型动物生存率比较,评估植入细胞对肝功能衰竭的代偿能力。结果细胞植入后12 h开始对模型动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ALB产生影响,其影响力在细胞植入后24-48 h达到高峰。对比游离肝细胞,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各项肝生化指标的改善尤为明显,且动物的存活率最高。结论微囊化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有助于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存活率,可明显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肝功能。
- 孙丽霞刘大伟刘芳范新娟赵国强
- 关键词:肝细胞微囊化肝衰竭
- 卵圆细胞标志分子在肝癌细胞株BEL-7402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发生与卵圆细胞之间的分子关联及诱导分化前后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酶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卵圆细胞的多种标志分子CK7、CK8、CK18、CK19、AFP及GGT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中的表达状态,并观察BEL-7402诱导分化前后各种标志分子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 BEL-7402中CK7、CK8、CK18、AFP及GGT表达阳性,CK19表达阴性,与卵圆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早期阶段的分子表达谱相似。BEL-7402诱导分化前后各分子标记物及GGT酶活性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BEL-7402与卵圆细胞在分子表达谱上有高度相似性,提示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卵圆细胞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在诱导分化过程中,BEL-7402标志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要晚于其在细胞周期方面的变化。
- 杨迪成娜刘大伟刘芳向锦赵国强
- 关键词:肝细胞癌卵圆细胞生物学特征
- 罕见脑实质内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研究背景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为低级别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好发于小脑、第四脑室顶或颅后窝,故也称为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以病灶中含神经细胞性"菊形团"和(或)围血管假"菊形团"结构,以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分为特点。目前文献共报道约50例,主要发生于第四脑室及其邻近区域,仅少数发生于第四脑室外,本文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发生于脑实质内的RGNT病例,根据组织学检测方法分析其诊断要点,以期提高临床对该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12岁。因反复肢体抽搐2年伴轻微间歇性头痛1周入院。MRI显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未累及脑室和硬脑膜,T1WI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术中可见病灶位于脑实质内伴囊性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全切除。肿瘤细胞形成小Homer-Wright样"菊形团"和围血管假"菊形团"结构,并可见典型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区域;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肿瘤细胞突触素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结论相对于经典部位,脑实质内RGNT更为罕见,术前难以明确诊断。鉴于发病部位罕见、组织学构象复杂且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临床应提高对脑实质内RGNT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构象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鉴别。
- 刘大伟卢晓芳李扬罗柏宁李智
- 关键词:脑肿瘤神经胶质神经元病理学
- 肠道多灶性非移植/HIV相关的EB病毒相关性平滑肌肿瘤一例被引量:3
- 2020年
- EB病毒相关性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s,EBV-SMT),主要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移植术后相关,可分为HIV相关性平滑肌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平滑肌肿瘤及移植术后相关性平滑肌肿瘤。该文报道1例EBV-SMT与上述三者均不相关,为31岁男性患者,无HIV感染、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无移植术的EBV-SMT,该例为结肠多发肿物,因无相关病史,易于误诊。分析该病例特点并结合国外文献,就EBV-SM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非HIV感染、非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非移植术后的EBV-SMT的认识。
- 王冉廖献花李淑华刘大伟
- 关键词:平滑肌肿瘤病例特点多灶性EB病毒病理学特征
- 肝脏细粒棘球蚴病1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的13例肝细粒棘球蚴外科切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临床资料、B超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例肝细粒棘球蚴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5例;发病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32岁;肝右叶是主要的好发位置,占比为10/13;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9/13)或症状不明显而在体检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专家工作组(WHO-IWGE)彩超分类方案肝细粒棘球蚴分为6种类型,本组研究的13个病例中囊性病变(CL)型1例,囊性包虫病(CE)1型2例,CE2型4例,CE3型3例,CE4型3例。病理检查发现,肝细粒棘球蚴大小不一,直径2.7~13.5 cm,10/13的病例直径大于10 cm,大体上细粒棘球蚴囊壁外观为瓷白色凉皮样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和坏死,显微镜下分为角皮层和胚层两层;囊内为棘球蚴液和数量不等的原头蚴。特殊染色显示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并清楚地显示角皮层特征性的平行的板层纹理结构和深染的原头蚴钩器等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示外囊宿主免疫反应中的炎性细胞含数量不等的CD20和CD3阳性表达的B和T淋巴细胞、CD38阳性的浆细胞,部分病例可见明显CD68阳性的肉芽肿病变,同时发现少数B淋巴细胞灶性弱表达IgG和IgG4。结论细粒棘球蚴病是流行于西藏等牧区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肝脏是其主要累及器官,其临床、B超和病理学特征很有研究必要。
- 刘丽莎郭卫平汪跃锋董愉脱颖王晟万双平措扎西彭琳李健韩安家刘大伟
- 关键词:肝疾病寄生虫病病理学
- 一例膝关节树枝状脂肪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1
- 2010年
- 患者男,40岁。左膝关节反复无痛性肿胀8年于2009年6月26日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肿胀,无疼痛,反复发作多次,因肿胀逐渐明显而来我院就诊。曾于外院先后3次膝关节穿刺抽液,关节液镜检和细菌培养阴性。体检:左膝明显肿胀,无红、热及压痛,浮髌征阳性(++),伸膝轻度受限。实验室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均阴性。
- 高振华孟悛非刘大伟
- 关键词:左膝关节影像表现脂肪瘤树枝状C-反应蛋白
- 骨髓间质干细胞肝向诱导分化前后肝功能代偿能力的比较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状态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并进行综合比较评估。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D-gal)构建的雌性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BMSCs移植组,幼稚肝细胞移植组,成熟肝细胞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结合多项血生化指标对不同分化阶段BMSCs的肝功能代偿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入细胞在受体动物体内的存留状态及定位情况。结果各组肝衰模型动物经细胞移植后,所测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明显下降,白蛋白(ALB)的水平有所上升。各移植组之间相比,诱导至成熟肝细胞状态的细胞无论对肝功能的改善或是降低动物死亡率,效果均为最优。细胞移植后的第30天,仍能在受体动物肝脏内检查到sry基因信号。结论体外诱导分化至不同阶段的BMSCs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衰竭肝脏的功能,而诱导分化至成熟状态的细胞对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最强,可作为代偿肝功能的重要细胞源之一。
- 刘芳陈少红刘青波范新娟唐芳刘大伟赵国强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衰竭细胞移植
- Aggressive angiomyxoma of sphenoidal sinus
- Aggressive angiomyxoma is a rare mesenchymal tumour original ly thought only to occur in the female pelvis and...
- 肖萍刘大伟韩安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