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磊
- 作品数:40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舌根部骨瘤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刘凤磊王金穗赵凤辉蔡玮郭应芳党雅梅
- 关键词:舌根部骨瘤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XG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例患者均行患侧肾切除术,术后经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均获治愈。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属少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需要依据病理证实,采用CT、MRI、细针穿刺等多种方式联合诊断会提高术前诊断率,应根据病变分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 郗新生尹永生史葆光冯彬刘凤磊
-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
- 伴USP6基因断裂的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1例报道被引量:1
- 2023年
-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异位骨化性疾病,是发生在肌肉和其他软组织中的罕见疾病。目前,骨化性肌炎的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为骨恶性肿瘤而行手术切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损害。本文报道1例发生竖脊肌内的骨化性肌炎,并综合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USP6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等明确诊断,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 何欣刘犇杨楠刘凤磊陈城陈城常守凤
-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特征
- Gal-3、CK19、HBME-1、cyclin D1、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细胞角蛋白19(CK19)、间质瘤相关抗体-1(HBME-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9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PTC(T-PTC组)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N-PTC组)各1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2组中Gal-3、CK19、HBME-1、cyclin D1、p53的表达水平,比较其表达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结果T-PTC组的Gal-3、CK19、HBME-1、cyclin D1、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TC组的(P<0.05)。各标志物单独用于PTC诊断时,cyclin D1的灵敏度(99.20%)和准确度(97.60%)最高,HBME-1、p53的特异度(100.00%)最高;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时,CK19+cyclin D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8.40%)、特异度(99.20%)和准确度(98.80%)综合比较最优,最适合用于PTC的诊断。结论Gal-3、CK19、HBME-1、cyclin D1、p53是PTC的重要标志物,CK19+cyclin D1联合检测可用于辅助PTC诊断。
- 刘犇王芳刘凤磊刘凤磊常守凤舍雅莉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角蛋白19
- 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源于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的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甘肃省人民医院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黑色素瘤者5例,组织标本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源于发育不良痣的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记HMB-45、Melan-A蛋白高表达,肿瘤组织均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随访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源于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极少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比其他来源的黑色素瘤侵袭性低,预后相对较好。
- 高正君刘凤磊司小强谢沛霖杨国虎薛晓东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BRAF基因
- 家族性黑色素瘤合并基底细胞癌2例
- 2018年
- 1临床资料
姐姐,53岁;妹妹,48岁,均自幼被发现面部多处黑痣样皮肤病损,姐姐46岁行额部皮肤病损切除植皮,术后病检:基底细胞癌。8年后因面部多处黑色皮损在我科住院,行面部病损扩大切除植皮或扩大切除缝合(切缘扩大1.5cm),术后病检: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混合痣、皮内痣等(图1.A,B)。
- 高正君司小强谢沛霖杨国虎薛晓东刘凤磊
-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家族性术后病检皮肤病损脂溢性角化
- 视网膜孤立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
- 2019年
- 患儿男,7岁。因发现左侧眼球突出4年,且进行性加重入院。患儿4年间曾先后于多家医院就诊,建议摘除眼球,家属均未同意。因近期眼球突出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我院。体检:发育正常,未见皮肤色素脱失斑、牛奶咖啡斑、面部血管纤维瘤或额前斑块,未见甲周纤维瘤及鲨革斑等。一级亲属无神经纤维瘤病。专科检查:左侧眼球明显突出,眼内结构不明。CT、MRI示左侧眼球内占位(视网膜母细胞瘤不除外)。临床诊断:左侧眼球占位。手术摘除病变眼球送病理检查。
- 刘凤磊何欣张晓玲梁小芹常守凤王金穗
- 关键词:视网膜肿瘤多形性病例报道
- 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肺腺癌ROS1表达的对比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肺腺癌中ROS1蛋白表达和融合基因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评估IHC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IHC和FISH技术对332例肺腺癌中ROS1蛋白表达和融合基因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检测的结果和相关性,并探讨ROS1融合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332例肺腺癌中FISH阳性者13例,阴性者319例,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为3.9%;ROS1蛋白表达结果:0者312例,1+者2例,2+者5例,3+者13例,ROS1蛋白过表达率为6.0%;经FISH检测312例ROS1蛋白表达为0的标本无ROS1融合基因,2例1+的标本中也无ROS1融合基因;5例2+的标本中有2例ROS1融合基因,13例3+的标本中11例有ROS1融合基因;IHC检测0和1+、2+、3+标本FISH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0(0/314)、40%(2/5)和84.6%(11/13);IHC检测ROS1蛋白为2+~3+的标本中72.2%(13/18)显示ROS1融合基因,0~1+患者中无1例有ROS1融合基因(Kappa系数=0.831,P〈0.01);IHC检测ROS1蛋白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100%和98.4%。结论 IHC检测ROS1蛋白表达和FISH检测ROS1融合基因,两种方法有较高的符合率,一致性较好,IH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检测肺腺癌ROS1融合基因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梁小芹王玲刘凤磊王卓赵凤辉郭应芳王金穗
- 关键词:肺肿瘤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 VEGF-D、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VEGF-D、uPA表达与胃癌淋巴管形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阐述胃癌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抗肿瘤治疗寻找新的途径。
...
- 刘凤磊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密度组织芯片
- 文献传递
- 乳腺纤维瘤病2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乳腺纤维瘤病是一种纤维组织来源的交界性肿瘤,临床少见,以浸润生长和局部复发为主要特点,但不易发生远处转移,易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病的明确诊断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且要与乳腺其他的梭形细胞病变进行鉴别。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乳腺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乳腺纤维瘤病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鉴别诊断及临床特点方面进行探讨,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 何欣李婷玉何乐杨楠刘凤磊李晓琴王登科
- 关键词:乳腺肿瘤纤维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