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炳灿
-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3种稻飞虱实验种群的发育与增殖力比较研究
- 1993年
- 在本试验条件下,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产卵量、内禀增长力、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等比较结果表明,以白背飞虱最大,种群发展最快;褐飞虱次之,种群发展速率居中;灰飞虱最小,种群发展最慢。3种稻飞虱理论上逐日分别以1.1633、1.1252和1.0801倍的增长率作几何级数增加,这为估计种群消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 黄次伟冯炳灿陈建明
- 关键词:稻飞虱种群发育
- 浙北直播水稻主要虫害和稻纹枯病发生趋势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冯克强黄次伟叶海英冯炳灿金梅松许兆镇何法根
- 关键词:直播水稻虫害稻纹枯病
- 棉铃虫卵粒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被引量:3
- 1997年
- 通过1996年在第三、四代棉铃虫盛发期对27块棉田的2700棉株上的卵量随机抽样调查,经Iwao聚集指数测定,m/m>1;Taylor幂法测定,a=21462>0,b=13717>1;Iwaom—m回归分析,a=-00401≌0,b=25440>1。结果表明,棉铃虫卵粒呈聚集分布。又经Iwao法计算理论抽样数量获如下模式:t=196≌2,D=01,n=(38396/x)+6176;t=196≌2,D=02,n=(9599/x)+1544;t=196≌2,D=03,n=(427/x)+686。
- 虞轶俊冯炳灿冯炳灿周新生杨樟法
- 关键词:棉铃虫分布型抽样技术
-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22
- 1994年
- 白背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分布、趋性、发育和繁殖力是不同的。它喜欢在杂交稻(汕优6号)上生活和繁殖,取食后成虫寿命最长,取食量、产卵趋性、产卵量、田间虫量均最大,种群增长快;在粳稻上却相反;常规灿稻和糯稻介于二者之间。在同一类型品种中,抗虫品种比感虫品种在上述特性方面差异明显。说明抗虫育种和种植抗虫品种是对该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 黄次伟冯炳灿陈建明
- 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种群增长
- 轻简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被引量:6
- 1999年
- 通过定田、同品种、同时、同方法、同步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直播稻、抛秧稻和移栽稻病虫 害发生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多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程度为直播稻重于抛秧稻,抛秧稻又重于移栽稻。早稻抛秧稻病虫为害程度与不同育秧方式和秧苗素质有关,适量施用钾肥能提高稻株抗病虫能力,减轻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的为害。直播晚粳稻植株密度,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根据轻简栽培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应加强综合防治力度,有效地控制病 虫为害。
- 黄次伟钱久谦葛为彬金梅松冯炳灿
- 关键词:水稻轻简栽培水稻病虫害灾变规律
- 早稻白背飞虱的增殖力和为害损失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早稻田笼罩接虫试验结果表明,白背飞虱不同虫量繁殖一个世代后,平均增殖26.57±5.27倍,子代数量随着接虫数的增加而增加,子代短翅型成虫比例则相反;水稻受害后的秕谷率、千粒重、产量与虫量的关系符合用Logistic曲线拟合的方程。同时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允许损失率和防治指标。
- 蒋学辉冯炳灿黄次伟
- 关键词:早稻白背飞虱增殖力
- 水稻褐飞虱预报因子的主因素分析及其发生量预报
- 1996年
- 收集和整理龙游县病虫测报站1991年前积累的19年田间虫量、灯诱虫量、气象和栽培技术等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组建褐飞虱主害代(五代)发生程度的长、中、短期预报模式15个,从中选出相关系数极显著的因子共10个,经主因素分析后选取5个因子,然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组建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预测式。通过对1973至1991年19年回代检验,历史符合率达89.47%,对1992~1995年4年试报,预报准确。
- 陈建明黄次伟冯炳灿凌迎春郑火根张招娣
- 关键词:褐飞虱发生量预报
- 晚稻第五代褐飞虱发生程度的主成分分析
- 1997年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浦江县病虫测报站1974~1994年褐飞虱发生的有关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9.599%,超过85%.7月份降雨量、平均最高气温。
- 陈建明黄次伟凌迎春凌迎春冯炳灿胡初生
-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主成分分析晚稻
- 水稻白背飞虱、褐飞虱取食动态研究被引量:19
- 1993年
-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āth)和褐飞虱Nilaparvate lugens(St1)在水稻上混合发生,以口针刺入维管束组织吸食汁液,并排出蜜露。对褐飞虱的吸食和排蜜露,Suenaga(1959)、Sogawa(1970)、Sogawa和Cheng(1979)、Heinrichs等(1981)、顾秀慧等(1987)、都健等(1991)均有研究报道,但白背飞虱的取食报道很少,两种飞虱种群的系统取食动态未见报道。本文于1987年采用茚三酮法,同时逐日测定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所排的蜜露量,以蜜露的多少来表示相对取食量,分析取食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调整防治适期,合理评价和利用抗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 黄次伟冯炳灿
- 关键词:白背飞虱褐飞虱取食水稻害虫
- 几种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稻田天敌草间小黑蛛的影响被引量:7
- 1996年
- 近年来.我省开展了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筛选出一批对杀虫、防病、除草效果好且又低毒、对人畜安全的药荆,在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盆使用杀菌剂、除草剂后.
- 陈建明黄次伟冯炳灿程家安
- 关键词:除草剂杀菌剂草间小黑蛛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