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樨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混沌机制
- 祖元刚黄樨万维明
- 该项目属于理论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数学的交叉学科。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系统化,控制论,近代科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动力学等,是一项多学科交叉,以生命系统能量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数理分析为主要手段,...
- 关键词:
- 数学与计算机仿真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1年
- 介绍了数学仿真和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现状 ,论述了将两者引入生命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和必然趋势 ,进而对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理论生态学的数学仿真和计算机仿真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借助于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描述和分析 ,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 ,研究生命过程的规律 ;借助于计算机仿真 ,则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变成人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
- 黄樨
- 关键词:数学仿真计算机仿真生态学动力学模型
- 二种群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分析
- 2001年
- 每一个生命系统均存在一个能量系统与之相对应。能量进入生命系统后按生理的组织和功能进行分配 ,形成具有特定的能量传递关系 ,组分配置关系及相互关联形式的能量结构 ,这种结构是完成一定生命功能的物质基础 ,也是不同生命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以二种群生态系统分析为例 ,从其能量的传输类型 。
- 张捷徐辉黄樨李铁男
- 关键词:控制特性
- 虚拟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生长预报系统初探被引量:2
- 2004年
- 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在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栽培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态因素的不确定性,使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工作成为了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研究了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能量生长过程的影响方式,提出了利用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生长仿真的策略和目标函数。根据已往的生态因子组合关系归纳出植物生长的几种典型的生态环境,通过Markov过程虚拟了这些生态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并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验数据,建立了此环境下的植物生长预报模型,从而模拟植物可能的生长状态,估算生长过程中产量分布的置信区间和各种生长状态的概率。
- 黄樨臧淑英
- 关键词:MARKOV过程
- 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方程平衡点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被引量:1
- 2002年
- 用解析几何作为一种近似的方法讨论了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两个典型方程解函数平衡点的求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每一方程的奇点轨迹是一对双曲线,而方程组的平衡点则是两组双曲线的交点.结果认为:方程组的平衡点可以通过求解两组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交点得到近似值,这是生命能量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定性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 黄樨艾子香
- 关键词:动力学方程
- 农林生态系统工程的能量分析及其计算机仿真被引量:4
- 2000年
- 通过对简单农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介绍了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及其与生态因子间函数关系进行能量分析的一般方法。并根据能量分析的数学模型进一步进行计算机数值仿真,使抽象的数学分析变为易于接受的图形表达形式;通过生态环境造成的偏差建立控制函数,为生态工程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 黄樨业宁
-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
- 科技论文的撰写要领被引量:1
- 2018年
- 文章基于科技论文的特点与要求,分析科技论文的布局与结构,阐述撰写要领与创作要点,简述书写标准和行文规范,提出"IMRDC"模式,为基层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 徐风黄樨孙万砚
-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
- 生命能量系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被引量:1
- 1997年
- 借助于当代学术思潮中关于系统科学、自组织和复杂性的一些新观点、新结论,本文解释了生命能量系统活动的内部机制和结构,阐明了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哲学思想的讨论。
- 黄樨
- 关键词:方法论
- 种子植物系统营养生长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被引量:11
- 2001年
- 介绍了植物系统营养生长过程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讨论了仿真的目标与策略,探索了通过计算机仿真来实现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于种子植物营养生长过程研究中的一般问题,如系统参数辨识、方程的数值分析及其可视化图形的制作、植物系统能量活动与物质活动间的映射关系等;并以东北大豆的营养生长分析为例,提出了植物系统营养生长过程的仿真方法,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再现了植物营养生长的数值化和可视化动态过程。本文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开拓计算机仿真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有效运用途径。
- 黄樨
- 关键词:植物营养计算机仿真植物生长
-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被引量:82
- 2005年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草场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等,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主要景观组分的转移过程贡献率,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草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逐渐扩大,而湿地则一直大幅度减少;耕地和草地是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但二者的景观动态及过程却不相同,耕地的景观过程表现为空间集中性加强,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景观不稳定;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湿地景观,其破碎化过程最为明显且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都在迅速减少,这种景观过程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造成负面影响。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和功能减退,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等生态过程,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恢复与建设生态脆弱的资源型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须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控,而这一调控的有效途径在于政策、体制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
- 臧淑英黄樨郑树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响应资源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