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忠明

作品数:117 被引量:733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25篇医药卫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0篇防风
  • 17篇定殖
  • 16篇定殖能力
  • 14篇芽孢
  • 13篇生物量
  • 13篇物量
  • 13篇刺五加
  • 12篇芽孢杆菌
  • 12篇杆菌
  • 11篇人参
  • 10篇链格孢
  • 10篇黄芩
  • 9篇药材
  • 9篇真菌
  • 9篇种群
  • 8篇色谱
  • 8篇净光合
  • 8篇净光合速率
  • 8篇光合速率
  • 7篇皂苷

机构

  • 116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白山市食品药...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敖东药业...
  • 1篇四平市食品药...
  • 1篇和龙市科学技...
  • 1篇吉林省生态恢...
  • 1篇国药集团北京...

作者

  • 116篇韩忠明
  • 98篇杨利民
  • 73篇韩梅
  • 44篇王云贺
  • 37篇孙卓
  • 22篇赵淑杰
  • 16篇张永刚
  • 12篇杜立财
  • 12篇程林
  • 12篇杨莉
  • 10篇王妍
  • 10篇刘翠晶
  • 10篇林红梅
  • 7篇孙卓
  • 7篇孔伟伟
  • 6篇战杨
  • 6篇吴劲松
  • 6篇邵玺文
  • 4篇杨丽华
  • 3篇赵岩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特产研究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药材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成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14篇2024
  • 19篇2023
  • 1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不同生境种群生物量与更新潜力被引量:19
2007年
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为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由于种子繁殖问题较大,而尚未实现真正的人工栽培,野生资源在长期过度利用中已遭到一定的破坏。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淫羊藿的有性生殖能力较弱,平均开花和结果率分别不超过8%和6%,最低开花和结果率均在次生杂木林下,分别仅有2%和0.8%。朝鲜淫羊藿主要以无性繁殖维持种群更新和增长,其中,2龄根茎无性繁殖活力最高,其产生的潜伏芽和1龄根茎数量平均占80%以上;3龄和4龄根茎产生的潜伏芽和1龄根茎数量显著减少,而4龄根茎的潜伏芽100%不能发育成1龄根茎;5龄以后的根茎不再有无性繁殖活力。朝鲜淫羊藿无性繁殖潜伏芽数量具有较大冗余性,并随着根茎龄级的增高和生境条件的变差其冗余性也增大。另外,朝鲜淫羊藿的开花率、结果率和根茎产生潜伏芽及1龄根茎数量,均随生境条件的不适宜性增强和根茎龄级增大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说明生境条件变差和生理功能衰退导致其种群增殖的不确定性增加,而有序性降低。总之,朝鲜淫羊藿是极易遭到利用威胁的易危物种,应注意对野生资源利用强度和方式的研究与控制。
杨利民韩梅吴劲松韩忠明张连学
关键词:朝鲜淫羊藿药用植物种群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12年
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之一。文中简要综述了目前有关中药材道地性理论、药效成分形成理论及其生态环境、遗传特性、采收加工技术等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指出清晰地认识以次生代谢产物为主体的药效成分的形成积累规律及其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实现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目前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瓶颈。为此,从多学科的视角,开展药材质量形成、积累、变化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认识规律阐明机制推动药材生产中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实现药材质量"安全、可控、稳定、一致"的目标,是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研究任务。
杨利民张永刚林红梅韩忠明杨莉
关键词:中药材道地性药效成分采收加工技术
防风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LCpro+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研究了白城地区防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防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00和16:00,分别为20.75和15.25μmol/(m2·s),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防风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非气孔限制;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4:00,为6.70 mmol/(m2·s),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气孔限制值日变化呈现轻微的双峰曲线变化,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环境因子中对防风净光合速率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Ta>Tl>RH>PAR>Ca,中华苦卖菜Pn与PAR、RH呈显著正相关,与Ca、Ta、Tl呈负相关,温度是影响白城防风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韩忠明胥苗苗杨利民韩梅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水分供给量对黄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06年
在黄芩生长季节设4种供水处理,即严重干旱处理Ⅰ(150 mm)、中度干旱处理Ⅱ(250 mm)、轻度干旱处理Ⅲ (350 mm)、充分供水处理Ⅳ(450 mm)作对照,研究了水分供给量对黄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供给量250 mm和350 mm处理,黄芩生长好,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均较高,Pn日均值为13.24~12.76μmolCO2·m^-2·s^-1;水分供给量150 mm和450 mm处理,黄芩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均较低;水分供给量350mm和450mm处理,黄芩Pn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水分供给量250 mm和350 mm处理,黄芩Pn与Ci呈显著正相关(p<0.05);WUE在150mm处理较高,与450mm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黄芩Pn降低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上午和下午气孔因素为主,中午非气孔因素为主;黄芩比较耐旱,适度的干旱提高黄芩Pn和药用部位根的生物量,提高黄芩根部黄芩苷的含量,吉林省黄芩规模种植区应选择黄芩生长季节降水量250~350 mm的地区.
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关键词:黄芩光合特性生物量
防风根腐病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从防风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MR-47,基于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MR-47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GenBank No OK287149.1)。通过对峙培养、显微镜观察,探究了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的抑菌机理;基于盆栽试验,明确菌株MR-47的定殖能力及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抑菌率达69.26%,病原菌菌丝出现缢缩、膨大、扭曲、畸形等现象;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了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在土壤中定殖35 d内,最大定殖量为8.38×10~6 CFU/g,最低为5.57×10~6 CFU/g;MR-47对防风根腐病防效达75.05%。因此,桃色顶孢霉MR-47在防风根腐病的病害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及应用潜力。
韩忠明孙卓王妍张福军马峰敏罗秋菊杨利民
关键词:防风促生作用
不同种源黄芩光合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光合特性、采收期内黄芩根产量及品质的动态变化,为黄芩优良种源的选择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6个种源(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和吉林)黄芩的光合特性;通过五点法取样,测定采收期内(8-10月)黄芩根的产量;并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和单株黄芩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间黄芩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其中陕西种源黄芩的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种源。不同种源黄芩根产量之间也有一定差异,陕西、吉林种源的产量较其他种源高,这与陕西、吉林种源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采收期内,河北、陕西、山西和山东种源的黄芩苷含量在09-21达到高峰后下降,而甘肃、吉林种源的黄芩苷含量从09-14就开始下降。单株黄芩苷产量以陕西种源最高,甘肃和河北种源最低,陕西种源单株黄芩苷产量在09-21是甘肃种源的3倍,是河北种源的2.4倍。【结论】在吉林省内,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建议引种陕西、山西种源的黄芩,并在采收期内适时采收,陕西和山西种源黄芩最佳采收时间为09-21左右,吉林当地种源黄芩的最佳采收时间为09-14左右。
韩梅杨利民韩忠明张永刚王立平
关键词:黄芩光合作用黄芩苷采收期
一株端梗霉属端梗孢霉MR-57及其应用
一株端梗霉属端梗孢霉MR‑57及其应用,属于功能微生物筛选及应用领域,该菌株MR‑57已于2021年11月2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GDMCC No:62084。该菌株MR‑57对毁灭柱孢菌等7种病原...
王云贺韩忠明王娇王妍杨丽华孙卓韩梅杨利民
鹿药中新化合物呋甾皂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用途
鹿药中新化合物呋甾皂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用途。本发明对鹿药设计、分离得到了一种呋甾皂苷类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命名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5-烯-3β,12,17α,22ξ,26-五醇-12-...
赵淑杰杨利民韩梅战杨韩忠明
一株耐盐芽胞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可以防控防风真菌性病害的菌株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的耐盐芽胞杆菌于2022年6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
林红梅孙卓韩忠明韩梅杨利民
刺五加3种真菌性病害特征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刺五加是我国传统珍贵的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为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刺五加规模化种植,其病害问题严重制约了刺五加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刺五加常见3种真菌性病害特点和防治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刺五加病害的预防和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丁艳哲杜立财孙卓王云贺韩忠明
关键词:刺五加灰霉病黑斑病立枯病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