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丙
- 作品数:75 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转化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向神经样细胞转化的情况。方法体外扩增培养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34和CD44的表达;采用击打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rdu标记的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输注后21d,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体外扩增的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不表达CD34,表达CD4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移植Brdu标记的MSCs组在大鼠损伤的脊髓组织中可同时表达Brdu和NSE。结论移植的MSCs可迁移到损伤的脊髓组织,并可转化为神经样细胞。
- 姚树智杨有庚陈玉丙左浩刘丽萍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脊髓损伤神经样细胞
- 白介素-17对人宫颈腺癌细胞株HeLa体外增殖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IL-17对人宫颈腺癌细胞株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0、1、10、50、100 ng/ml的r IL-17刺激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24小时,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根据筛选出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用r IL-17(0、50、100 ng/ml)刺激经饥饿诱导凋亡的细胞24小时,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 IL-17刺激细胞48小时,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r IL-17刺激细胞一定时间后,1、10及100 ng/ml浓度组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50 ng/ml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1);50 ng/ml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P<0.05),100 ng/ml组细胞下降更为显著(P<0.01);50 ng/ml和100 ng/ml两组细胞内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以50 ng/ml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 IL-17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VEG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促进宫颈腺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
- 邓康丽葛利本陈玉丙闫文星吴达军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宫颈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郑彤孟繁凯李光民陈玉丙孙静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细胞诱导分化
- 大鼠放射性空肠损伤模型制作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制作放射性空肠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单次照射剂量5 Gy,每隔72 h照射1次,共5次。动物于最后一次照射后7天称重处死,取空肠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动物体重降低明显;模型组肠黏膜绒毛表面坏死脱落;粘膜下层变性明显;间质炎细胞渗出减少。结论5 Gy连续5次全腹照射可以制作满意的放射性空肠损伤大鼠模型。
- 宋祥福陈玉丙王星云张桂英龚守良
- 关键词:放射性空肠
- 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对比被引量:50
- 2013年
-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例中晚期(IIBIVA)宫颈癌的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IMRT组(30例):接受IM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6~92 Gy。3D-CRT组(20例):接受3D-C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0~87 Gy。放疗期间两组均接受TP方案同步化疗,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输液第一天,顺铂40 mg/m2静脉输液第二天。21 d为1个周期,共行2个周期。总疗程为7~8 w。通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急、慢性放射损伤及生存率,比较IMRT组与3D-CRT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CR+PR)为96.7%,高于3D-CRT组的总有效率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9,P>0.05)。IMRT组急性消化道放射损伤的发生率为43.3%,明显低于3D-CRT组的60%(χ2=7.065,P<0.05)。急性泌尿系统损伤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血小板抑制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χ2=7.854,P<0.05),白细胞降低与血红蛋白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χ2=6.905。P<0.05),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直肠、膀胱V40均明显小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生存率为100%,3D-CRT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较3D-CRT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并降低急、慢性放射损伤,但不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 王晓婓陈玉丙韩志龙王铁君
- 关键词: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中晚期宫颈癌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损伤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胰腺损伤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胰腺结扎建立大鼠胰腺损伤模型;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大鼠的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标志,经尾静脉回输治疗胰腺损伤,逐日观察,并于回输后24h、48h、7d和15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淀粉酶与脂肪酶含量。结果分离纯化的MSCs细胞周期中,86.67%处于G0/G1期,表达MSCs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治疗组在回输MSCs15d后,肉眼可见坏死的胰腺组织外观基本恢复正常,24h、48h和7d,血清淀粉酶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5d时接近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h、48h、7d和15d时,治疗组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48h、7d和15d,治疗组血清中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组织损伤的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 滕春燕于庭于艳辉曲雅勤陈玉丙金春香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损伤淀粉酶脂肪酶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 ,为MSCs的系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并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并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代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型,应用成骨细胞诱导液和脂肪样细胞诱导液诱导MSCs定向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全骨髓细胞培养5d,镜下可见贴壁细胞增殖明显,细胞形态较均一,大部分呈梭形,7d左右可传代,经2~3次传代后细胞呈单一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即MSCs;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经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76.01%处于G0/G1期,7.13%处于G2/M期,16.86%处于S期;MSCs表面不表达CD34;在特定诱导液作用下,MSCs可分别向成骨样细胞及脂肪样细胞分化。结论已成功建立了分离培养及鉴定MSCs的方法 ,可用来评价体外培养的MSCs。
- 闫文星王洪艳刘丽萍邓丽张红梅陈玉丙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培养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Wistar大鼠的脊髓损伤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取得疗效。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不造模,于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生理盐水10μL;模型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不做任何治疗;低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109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mL;高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浓度为4×1010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μL。结果与结论:损伤后1d模型组和两治疗组均无恢复迹象,运动评分低于空白组(P<0.01);损伤7d,两治疗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15,30d,两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恢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脊髓功能有修复作用。
- 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王风华徐爽刘丽萍高德萱姜大伟
- 关键词:脊髓损伤静脉移植局部注射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胰腺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胰腺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贴壁法分离、纯化、扩增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后,用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入胰腺损伤模型大鼠体内,15d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SCs在大鼠胰腺组织的定位,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胰腺损伤组织的病理改变,PCR检测胰腺损伤区组织的Sry基因。结果体外纯化、扩增、富集的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86.67%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CD34呈阴性表达,CD44呈阳性表达。DAPI标记的MSCs移植治疗15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MSCs在损伤的胰腺组织中多见,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偶见;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损伤的胰腺组织结构开始恢复,胰岛再建;PCR结果显示,治疗组胰腺组织可扩增出Sry基因。结论MSCs对大鼠胰腺损伤组织可能具有修复作用。
- 滕春燕于庭王春娥陈玉丙金春香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损伤
- 治疗性Chk1和PARP1 RNA干扰载体在肿瘤放疗增敏中的作用
- 王铁君史春艳韩成敏杨建征贾晓晶刘晓岚陈玉丙刘忠山王红勇于雷
- 该项目首先自主设计合成、构建并成功筛选有效的针对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基因(Chk1)及DNA损伤修复关键蛋白基因(PARP1)的治疗性RNA干扰载体pGPU6/GFP/Neo-Chk1-536和pGPU6/GFP/Neo-...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