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贵
- 作品数:56 被引量:3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演变
- 妈祖信仰是我国政府惟一认可的一种民间信仰。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其社会文化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最初的"海上...
- 陈兴贵
- 文献传递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原则及措施被引量:3
- 2007年
-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提供表演和展现的舞台,应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创新中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 陈兴贵
-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以人为本
- 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特点与问题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国家级"非遗"名录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名录明显存在着民族、地区、类别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代表性传承人在总数上严重不足、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不协调、类别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国家级"非遗"名录依然存在表述笼统和不规范、申报地区与项目流行地区不一致、项目分类不明确、传承人数量偏少难以满足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传承人名录体系的分级制度导致传承人人为阶层化等问题。
- 陈兴贵
-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 彝族民间舞蹈的特征与社会文化功能被引量:13
- 2009年
- 民间舞蹈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以文化人类学功能主义的观点,探求彝族民间舞蹈具有集体性、宗教性、民俗性、文化性、综合性等特点,分析彝族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起到满足彝族人生理需求、交流、教育、社会整合等功能。
- 陈兴贵
- 关键词:彝族民间舞蹈社会文化功能
-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挑战与机遇被引量:2
- 2009年
-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灵魂,传统意义上的田野调查的理想对象是原始、封闭、落后的族群。然而随着中国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严格意义上的原始、封闭的族群已很难找到,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这种变迁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课题和研究视野。
- 陈兴贵
- 关键词:社会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
- 解释人类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启示
- 2010年
- 解释人类学将文化视为一套具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认为人类学是一门阐释性的科学,并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述方式。解释人类学是一种对文化特殊性的研究。从解释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应该对民族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从主位的视角理解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以深描的方式记录文化事实,在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民族文化研究。
- 陈兴贵
- 关键词:解释人类学深描民族文化研究
- 文化生态适应与人类社会文化的演进——人类学家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理论述评被引量:7
- 2012年
- 斯图尔德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类学是研究共性的,是寻找文化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他认为对文化规律的研究有三种倾向即单线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他所提倡的是多线进化思想。斯图尔德的整个进化论思想建立在文化生态适应、文化类型划分和社会文化整合层次上。
- 陈兴贵王美
- 关键词:文化类型
- 传统村落“整体活化”理路分析被引量:25
- 2020年
- 鉴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活化被认为是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双重目标的重要途径。整体活化是维持传统村落作为生产生活综合性空间的必然选择,是延续农耕文明整体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化解可持续发展中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传统村落活化应着眼于村民、农业、经济、旅游、景观、文化、机制等七个维度,构建具有高度整合性、综合性和关联性的整体活化体系。通过七个维度的活化,培育内生动力,维系“农性”本质,夯实物质基础,突显文化魅力,营建宜居环境,提升经济价值,完善治理机制,使传统村落焕发新的活力,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活动,继续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
- 王美陈兴贵
- 关键词:传统村落学理
-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3
- 2006年
- 民族旅游日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开发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当超前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旅游项目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 陈兴贵
- 关键词:民族旅游
- 三峡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三峡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21世纪以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受到了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峡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做好民族文化调研,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理论支撑;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推动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升级;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智力保障;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开发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
- 陈兴贵
- 关键词: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