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炯彪
-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胸椎手术前方入路的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钟炯彪王文军
- 关键词:前方入路胸椎手术胸骨劈开上胸椎胸椎后凸胸椎结核
- 后路经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植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4
- 2013年
-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椎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通常是由外界高能量撞击所致,多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及重物砸伤,导致多个椎体不同程度受损,同时可能合并后凸畸形、脊髓受损或马尾功能性损害等其他损伤,脊柱稳定性被破坏,严重者可出现截瘫.传统的后路跨伤椎复位内固定术存在术中椎体高度复位不理想、对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维持不满意及内固定松脱和断裂等缺点.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指出经伤椎置钉植骨内固定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良好.本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对3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植骨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许胤钟炯彪谌思萍
- 关键词:腰椎骨移植内固定器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均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略低于末次随访时(P<0.05);颈椎弧度D值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术前(P<0.01)。本组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86.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椎管减压充分,神经症状缓解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可达到迅速而持久的固定效果。
- 钟炯彪李捷一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
- 颈髓磁共振T2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颈髓MRIT2高信号的改变能否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CSM患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OP虬)18例,病程2个月~11年,平均25.7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其手术前后疗效与MRI进行对比,观察脊髓内r12高信号的不同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1年,平均6月。术前病程长、MRIT2加权像长节段高信号患者往往病情重,预后较差(P〈0.05);多数病程短、单节段高信号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颈髓MRIT2高信号对CSM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胡文凯王文军王少波钟炯彪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
-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11年3月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从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结果切口引流时间2~8d,平均4d;腰大池置管时间3~10d,平均6d。1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脊液复发、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 许胤钟炯彪李波
-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漏
- 前路U形钛板在腰骶段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价U形钛板在前路腰骶段肿瘤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腰骶椎肿瘤患者均采取前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6例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1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骨水泥填充、钛板内固定。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压迫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良性肿瘤患者3个月后均达骨性融合;15例应用骨水泥填充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内置物位置良好无移位,1例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未坚持放化疗,3个月后局部复发,出现瘫痪症状,余13例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结论:前路腰骶段脊柱肿瘤切除后应用骨水泥或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钛板内固定有利于维持脊柱及骨盆的连续性,可前路一期完成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固定牢靠,创伤较小,是腰骶段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选择的方式之一。
- 王文军李耿王麓山刘利乐全必春钟炯彪
- 关键词:腰骶椎肿瘤前路脊柱重建
- 内窥镜辅助下脊柱颈胸段前路手术的解剖学及初步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将内窥镜技术应用于脊柱颈胸段的前路手术中,研究入路技术并提供解剖学依据,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的疗效。
方法:
1.取6具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进行模拟手术:(1)切口。胸骨柄上方横形切口...
- 钟炯彪
- 关键词:内窥镜手术
- 文献传递
-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测试被引量:34
- 2006年
- 【目的】研制一套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械,并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分析其临床应用可行性以及与经皮椎体成形(PVP)技术联合的临床意义。【方法】自制实验不稳定性骨折模型,把实验分成正常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固定组(C组)、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固定联合PVP技术组(D组),分别按顺序测试四组的三维稳定性,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三维稳定性明显优于B组(P<0.001),C组三维稳定性明显优于A组(P<0.001),C组与D组三维稳定性差异无显著性(P>0.5)。但是轴向压缩实验D组优于C组(P<0.001)。【结论】骨折模型B组是不稳定性骨折模型,满足实验的要求,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能为不稳定性骨折脊柱提供良好的三维稳定,具有临床可行性。
- 刘洪王文军宋西正王麓山赵卫东钟炯彪
- 关键词:外固定器脊柱骨折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