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兴奎

作品数:57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9篇马铃薯
  • 9篇原生质
  • 9篇原生质体
  • 9篇质体
  • 8篇培苗
  • 8篇组培
  • 8篇组培苗
  • 6篇叶肉
  • 6篇移栽
  • 6篇杂种
  • 5篇育种
  • 5篇试管薯
  • 5篇体细胞杂种
  • 5篇脱毒
  • 5篇种薯
  • 5篇抗性
  • 4篇栽培
  • 4篇农业
  • 4篇农业设施
  • 4篇青枯

机构

  • 56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宜昌市农业技...
  • 1篇国家蔬菜改良...
  • 1篇襄阳市农业科...

作者

  • 57篇蔡兴奎
  • 26篇柳俊
  • 17篇谢从华
  • 11篇宋波涛
  • 9篇聂碧华
  • 6篇段宏兵
  • 6篇徐涛
  • 5篇段红兵
  • 4篇田振东
  • 4篇杨锐
  • 4篇韩忠奎
  • 2篇李凤云
  • 2篇盛万民
  • 2篇周宇波
  • 2篇陈亮
  • 2篇樊荣
  • 2篇陈野
  • 2篇郭鲜蒲
  • 2篇徐胜勇
  • 2篇杨文杰

传媒

  • 8篇中国马铃薯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长江蔬菜
  • 2篇2016年中...
  • 1篇蔬菜
  • 1篇种子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瓜菜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地区马铃薯宽垄双行种植方式探究
2024年
深沟高垄单行栽培是目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的主要模式,然而一次性达到规定的垄高对起垄机械要求过高,常需二次起垄,因此为寻找适宜的机械栽培模式,在江汉平原的5个地区采用宽垄双行的栽培模式,垄距分别设计为1.0、1.1和1.2 m,垄上双行距设计为0.15、0.18、0.21 m,以期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垄宽,进而减少二次起垄。结果表明,垄宽为1.1 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17.41 kg·667 m^(-2),垄上双行距为0.15 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40.30 kg·667 m^(-2);综合比较发现,栽培模式D(1.1 m×0.23 m×0.15 m)表现较好,且相比于传统单垄单行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栽培模式D相比于人工单垄单行每667 m2增效16.92%,相比于机械单垄单行每667 m2增效55.90%。研究结果在规范江汉平原一带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标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促进湖北省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王清伟姜洪新方治国史明会梁红艳吴国文刘祎蔡兴奎
关键词: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
中国马铃薯资源发掘、创新与利用研究现状
马铃薯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面积近600万公顷,年产量约9000万吨,居世界首位.中国农业部预计今后20年间,我国需增产500亿千克粮食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马铃薯的贡献率将达到5...
蔡兴奎陈琳刘婷靳姣姣邹莹宋波涛柳俊谢从华
马铃薯新品种华薯1号
宋波涛谢从华柳俊宋铮聂碧华田振东蔡兴奎谢婷婷陈惠兰温海霞
马铃薯是世界和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粮、菜、饲和工业原料兼用,营养丰富,适种区域广,增产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可比经济效益高。近年来该省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2011年已达到470多万亩。2000年以来,面...
关键词: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选育粮食作物
马铃薯二年制脱毒种薯体系建设及其关键技术改良被引量:6
2006年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利用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因繁殖周期长,病毒再侵染风险高,使种薯质量很难保证。本研究以品种脱毒和试管薯生产为基础,以微型薯生产和标准种薯生产为扩繁环节,建成了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该体系将种薯生产在田间多年繁殖改进为只需一年繁殖,从而降低了病毒再侵染机率,保证了脱毒种薯质量。
柳俊聂碧华蔡兴奎陈亮谢从华
关键词:马铃薯
马铃薯体细胞杂种的青枯病抗性鉴定被引量:5
2005年
本试验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的双单倍体系81-15与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的原生质体融合株系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其目的是对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抗青枯病种质的有效性及抗性鉴定技术进行评价,获得抗病育种材料。结果表明:在鉴定的18个体细胞融合株系中,抗性分离表现为从感病(S)到抗病(R),多数表现为中感(MS)到中抗(MR)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显示:田间病圃鉴定的病情指数(DI)和人工接种鉴定病级(DS)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DI=-0.39+4 DS,r2=0.921),双侧翼SCAR标记SCA07446和SCA12980鉴定同时具有两个标记特异带的株系均为前两种鉴定表现为中感(MS)以上的材料。综合分析同时利用3种方法鉴定的结果:CHT-3、CHT-5、CHT-6、CHT-10、CHT-15等5个株系为抗病材料,证明体细胞融合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抗性的有效途径。
李映蔡兴奎李林章谢从华
关键词:马铃薯体细胞杂种青枯病抗性鉴定
一种马铃薯梯形沟开沟起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梯形沟开沟起垄装置,包括齿轮箱、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斜固定座、直连接套和一根十字万向轴,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转动连接有球轴承,所述球轴承上固定套接有链轮,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连...
段宏兵韩明兴邓天锦孙海军蔡兴奎董汝宁任志康胡灿
细胞工程育种在马铃薯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马铃薯野生种具有丰富的抗性资源,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这些抗性的有效途径,目前,采用PEG和电融合技术均获得了马铃薯体细胞杂种,并从这些杂种中已鉴定出抗病毒病、晚疫病和青枯病的株系,丰富了马铃薯育种资源。马铃薯细胞工程育种的...
蔡兴奎柳俊谢从华
关键词:细胞工程马铃薯抗病育种
一种PEG<Sub>4000</Sub>介导的马铃薯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细胞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EG<Sub>4000</Sub>介导的马铃薯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将制备好的马铃薯原生质体与40v/v%浓度的PEG<Sub>4000</Sub>溶液、连接有...
蔡兴奎韩忠奎柳俊谢从华
文献传递
一种马铃薯组培苗的移栽设备及其移栽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组培苗的移栽设备及其移栽方法。所述马铃薯组培苗移栽设备包括填土模块、扦插模块、切苗模块、覆土模块、浇水模块等五个模块,末端执行器以及末端执行器位置调整系统。所述填土模块、...
段红兵徐涛蒋建霞蔡兴奎杨锐姚飞虎严福勇
文献传递
一种马铃薯组培苗的移栽设备及其移栽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组培苗的移栽设备及其移栽方法。所述马铃薯组培苗移栽设备包括填土模块、扦插模块、切苗模块、覆土模块、浇水模块等五个模块,末端执行器以及末端执行器位置调整系统。所述填土模块、...
段宏兵徐涛蒋建霞蔡兴奎杨锐姚飞虎严福勇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