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维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理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云南方言程度副词“非”的用法分析及其探源被引量:2
- 2007年
-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 茅维
- 关键词:云南方言用法分析
- 移就辞格在《天使的花房》中的审美效果分析
- 2012年
- 吴然先生散文集《天使的花房》是其代表作之一,散文集中大量运用移就辞格,使作品语言新奇多变,妙趣横生;移就辞格在《天使的花房》中凸显出了抒情美、形象美、弹性美、新奇美四个方面的审美效果。
- 茅维
- 关键词:移就辞格审美效果
- 儒家德治思想简述
- 2002年
- 我们要理解和把握“以德治国”思想的深刻内涵,就要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了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由孔子、孟子、荀子等到儒学家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的德治思想,是一个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的思想体系。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正在实施的“以德治国”方略有着积极的意义。
- 茅维
- 关键词:儒家德治思想道德传统以民为本社会秩序
- 从“有V(过)”现象看云南方言语法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云南方言中,疑问句常采用“有没有”的提问方式,这一提问方式与现代汉语疑问句中的是非问“V没V”在形式上看起来十分相似,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云南方言语法的影响,回答问题时常出现“有V(过)”的不规范现象。本文通过对云南方言语法的调查,对“有V(过)”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 茅维
- 关键词:方言对外汉语教学
- 彝族青年作家纳张元作品的生态精神
- 2007年
-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的匮乏、枯竭,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使整个地球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许多有识之士正通过不同的方式力图拯救地球,拯救自然,拯救人类,当代作家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到拯救地球的行动中.……
- 茅维
- 关键词:青年作家人类中心说
- 西藏“流亡政府”的国际生存空间策略
- 2014年
- 作为一个没有获得任何国家正式承认的非政治实体的流亡势力,从1959年流亡印度以来,西藏"流亡政府"为争取国际生存空间,就处心积虑地以各种手段积极活动,显示其国际存在。制定针对"藏独"势力对策的一个必要前提是,要充分认识"藏独"分裂势力的各种国际生存策略。
- 曾晓阳茅维
- 《忘言书》的童趣表达
- 2017年
- 《忘言书》在语言表达上清新脱俗,敏感细腻,想象丰富,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悠远率真的童话世界。从语言审美的角度对《忘言书》中比拟、比喻等修辞文本模式运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点评,揭示该作品想象奇异,物我难分;联想丰富,以形传神;色彩斑斓,诗情画意,充满童趣的文学审美价值。
- 茅维
- 关键词:童心童趣语言审美
- 云南方言“形+掉”用法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在云南方言中“形+掉”的用法普遍存在,但在普通话中却很难找到类似的用法;“形+掉+了”、“形+补+掉+了”等在普通话中从不使用的结构形式在云南方言中成为一种习惯用法,其意义、功能与普通话中“了”特别是“了1”基本一致;此外,“形+掉”的否定形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与普通话又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方言和共同语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相互联系,互有影响,同时也各有特色的。
- 茅维
- 关键词:云南方言
-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研究的意义、价值和构想被引量:3
- 2015年
- 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研究的前期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后,针对云南省的特有状况,提出以云南省为研究立足点,适当扩展到有关省份,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揭示出所蕴含的价值,为国家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民族地区中小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
- 周锦国茅维
-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
- 吴然《天使的花房》中反复辞格的运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吴然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云南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散文集《天使的花房》中大量运用了反复辞格,通过分析吴然先生使用"反复"这一在散文中不太常见的辞格的原因:为了激活接受者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以及帮助读者再建文本图景,进而归纳出《天使的花房》中使用反复辞格所体现的"突出审美意象、抒发强烈感情,增强音乐性、加强节奏感,构成回环美,凸现整体性"的修辞效果。
- 茅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