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伦
-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被引量:18
- 1995年
- 1991~1994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43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及抗源进行了抗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中抗和低抗的品种(系)分别占参试材料的13.1%、12.9%和28.1%,其中冀麦23、24和25号、遗4179、4154、4188、郑太育一号等18个品种(系)对吸浆虫连续几年表现出稳定的抗性。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孙京瑞丁红建倪汉祥陈巨莲王兴运李素娟王经伦
-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抗性鉴定
- 大豆品种(系)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1985~1989年用118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筛选研究,并选出高抗材料7个。并对其成虫趋性,抗生性,耐害性等进行了测定。
- 王经伦张玉亭李素娟
- 关键词:大豆豆秆黑潜蝇抗性
- 麦岩螨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初报
- 1992年
- 以田间调查计算出测定聚集度指标,用C_A值、1Wao模型M=α+βx及Taylor模型S^2=ax^b检验结果表明,麦岩螨的成若螨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型。
- 王兴运王经伦李素娟孙建伟
- 关键词:小麦麦岩螨空间分布型
- 大豆品种(系)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在1985—1990年,对584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抗蝇性研究。经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4个抗性较好的品种,以豫豆2号抗性最好。并测定了大豆品种(系)对豆秆黑潜蝇的扰生性、耐害性。分析了17种氨基酸与抗性的关系;对大豆不同品种主茎进行切片检查发现,髓部直径与主茎直径比值(X_1)、木质部厚度与主茎直径比值(X_2)与侵入虫量(Y)关系密切。其多元回归方程为:log■=1.3499+0.1694X_1-2.
- 王经伦王兴运张玉亭李素娟孙建伟
- 关键词:害虫豆秆黑潜蝇大豆
-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8
- 1993年
-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量上升速度、高峰值和主要危害期维持较高数值的时间不同。后期麦蚜种群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郑州地区早期以麦长管蚜为主,后期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虫优势种群变化不同,不同种蚜虫对品种及在麦株上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瓢虫在抗蚜性强的品种上的上升时间,晚于抗性弱的,
- 孙建伟王经伦李素娟王兴运
- 关键词:小麦抗虫性蚜虫种群动态
- 氮肥对麦蚜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1992年
-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更和小麦施用氮肥量的增加,麦蚜发生日趋严重,各地对该虫的种群动态及防治方面研究较多,但麦田追施氮肥对麦蚜生长发育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该项目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李素娟王经伦王志民王兴运孙建伟
- 关键词:小麦麦蚜种群密度氮肥
- 不同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种群消长的影响被引量:5
- 1995年
- 李素娟王兴运王经伦王志民
- 关键词:麦蚜小麦禾谷缢管蚜种群消长
- 麦长腿蜘蛛种群动态及药剂防治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郑州地区麦长腿蜘蛛在干旱麦田种群动态规律性较强,可划分为点片侵入、低温抑制、回升、突增、突衰5个特征期;用lwao模型M*=α+βX和Taylor模型S2=axb判断,种群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以4.5%乙敌粉防效最好。),表明呈聚集分布。2.2.2用Taylor幂指数法则S2=ax,从表1数据得S2=1.58x1.79(r=0.9593),a=1.58>lb=1.79>1,表明呈聚分布。2.2.3用CA值判断当CA=0随机分布,CA<0均匀分布,CA>0聚集分布,从表1看,CA值均大于0,呈聚集分布,用以上3种法则判断,3月下旬至4月中旬,麦长腿蜘蛛在田间呈聚集分布。2.3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24小时及5天防治效果比较,以4.5%乙敌粉撒毒土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5%、97.58%。其次是双甲脒与速灭杀丁混配,防效达90%以上,但从成本看后者是前者的1/3,从总效益看还是后者合算。
- 王兴运王经伦李素娟
- 关键词:种群动态小麦
- 大豆食心虫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 1990年
-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主要害虫。近十年来,该虫在河南省大发生频次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1984年我们在周口市郊区于大豆食心虫产卵盛期,对好、中、差的三类大豆田,进行了大豆食心虫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
- 王经伦王竹梅
-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空间分布型
- 河南省发现危害大豆绿豆根瘤的新害虫被引量:1
- 1990年
- 大豆根瘤蝇最早是郑州郊区和中牟县农民群众发现的。1980年中牟县的一位农民反映大豆根瘤被一种害虫吃掉,危害严重。经我们调查,发现危害根瘤的是一种蛆。中国农科院问锦曾先生鉴定,一种叫图斑邹蝇(Rivellia depicta Hennig),另一种叫端斑邹蝇(Rivelliaapicalis Hendel)。两种根瘤蝇均属扁口蝇科,邹蝇属,以幼虫(蝇蛆)危害根瘤。 1980—1983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多次调查,明确该虫对大豆、绿豆危害较重。特别是大豆,危害严重地块,大豆根瘤一半以上被吃掉。
- 王经伦张玉亭李素娟
- 关键词:大豆绿豆害虫根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