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熊抗辉

熊抗辉

作品数:33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神经元
  • 7篇阳性
  • 7篇阳性神经元
  • 7篇三叉神经
  • 6篇投射神经元
  • 5篇三叉神经脊束...
  • 5篇神经节
  • 5篇免疫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细胞
  • 4篇下丘
  • 4篇下丘脑
  • 4篇孤束核
  • 3篇蛋白
  • 3篇延髓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内脏
  • 3篇内脏神经

机构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作者

  • 33篇熊抗辉
  • 11篇李金莲
  • 11篇张文斌
  • 6篇饶志仁
  • 5篇李继硕
  • 5篇王百忍
  • 4篇张宇飞
  • 4篇董元祥
  • 3篇李惠民
  • 3篇施际武
  • 3篇张富兴
  • 3篇马文领
  • 2篇林爱华
  • 2篇董玉琳
  • 2篇郭峰
  • 2篇庞有旺
  • 2篇赵经纬
  • 2篇邹昌旭
  • 1篇陈军
  • 1篇晋光荣

传媒

  • 8篇解剖学报
  • 8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神经科学通报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专业人体解剖学并轨教学的探索与体会被引量:7
2004年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更好地整合人力资源,节省教学器材,减少重复教学班次,优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采取将授课学时相等的几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合班授大课,并分班实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教好合班学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熊抗辉王殿仕李金莲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医学教育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被引量:8
1998年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呈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μ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支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来源的内脏、躯体感觉传入信息相互影响。
张文斌熊抗辉王百忍李惠民李继硕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VSPNTS
抗人大肠癌HCAb嵌合抗体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抗人大肠癌HCAb人-鼠嵌合抗体。方法从分泌鼠源单抗CAb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扩增可变区基因,测序鉴定后连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dihydrofolatereductase-deficientChinesehamsterovary,CHO-dhfr-)细胞进行表达。经G418及氨甲喋呤(MTX)梯度加压筛选进行嵌合抗体的高效表达,并用夹心ELISA方法测定嵌合抗体表达产量。结果采用RT-PCR、夹心ELISA等实验证实了所表达的抗人大肠癌HCAb嵌合抗体的人源性。培养上清中的抗体产量可达20mg/L。结论成功的实现了抗人大肠癌HCAb人-鼠嵌合抗体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其进一步在大肠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熊抗辉邹昌旭张文斌
关键词:大肠癌嵌合抗体真核表达
大鼠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DNPI和VGLuT1是最近从哺乳类动物脑内克隆出的两种新的脑内特殊的Na依赖的无机磷酸转运体,它们均属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了DNPI和VGLuT1样阳性神经元...
熊抗辉李金莲
关键词:阳性神经元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
文献传递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D28K样阳性神经元在人胎儿和新生儿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
2004年
目的 :观察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D2 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 :( 1 )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 ;( 2 )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 :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 2 4~ 2 7w至出生时 ,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 ,但随年龄增长 ,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熊抗辉林爱华李金莲
关键词:胎儿免疫细胞化学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含5-TH能终末和咬肌神经传入与投射神经元的联系
除三叉神经中脑核外,咬肌神经的传入纤维还向中枢投射入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V)。向后者投射的纤维可能主要与传递面口部深结构躯体的伤害性传入信息有关。另外,脑内下行性调制系统也有纤维向INV投射,而五羟色胺(5-TH)又...
张文斌熊抗辉马文领张宇飞
关键词:投射神经元
文献传递
大鼠腰髓内Calbindin D-28K样、SP受体样及Fos阳性神经元向臂旁外侧核的投射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鼠腰髓向臂旁外侧核 (LPB)投射的CalbindinD 2 8K(CB)样阳性神经元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受体 (SPR)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与CB、SPR或Fo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标方法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  1 将TMR注入一侧LPB后 ,大量的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腰髓背角Ⅰ层、外侧脊核 (LSN)和中央管周围灰质 (X层 )。Ⅱ层内也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TMR逆标神经元。 2 CB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 ,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的CB样阳性细胞呈密集分布。 3 SP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腰髓背角Ⅰ层、LSN和X层。Ⅱ层内也可见少量的SPR阳性神经元。 4 5 %福尔马林注入大鼠同侧足底后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Ⅴ~Ⅶ的外侧部。 5 TMR CB SPR和TMR CB Fos三标神经元均主要分布于背角Ⅰ层 ,Ⅱ层内也有少量的三标神经元。其中位于Ⅰ、Ⅱ内的TMR CB SPR三标神经元数分别各占TMR、CB和SPR单标神经元数的 10 3%、9 8%和 14 6 % ,而TMR CB Fos三标神经元数分别各占TMR、CB和Fos单标神经元数的 11 8%、10 6 %和 15 8%。 结论 腰髓背角Ⅰ、Ⅱ层内 ,传递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LPB投射的部分CB样阳性神?
李金莲张富兴熊抗辉
关键词:CALBINDINSP受体C-FOS
大鼠躯体和内脏神经初级传入在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汇聚的研究
2002年
张文斌熊抗辉
关键词:躯体内脏神经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汇聚
大鼠孤束核内5-HT和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联系—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内源性5-HT终末、Ⅸ、Ⅹ脑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在孤束核内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分别向臀旁外侧核微量注射四甲基罗丹明,Ⅸ、Ⅹ脑神经干内微量注射生物素化葡聚糖胺,以免疫荧光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5-HT、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和孤束核内的四甲基罗丹明逆行标记神经元。结果发现,大量罗丹明逆行标记细胞(红色)主要位于注射侧孤束核的内侧、小细胞亚核及连合核。同部位也同时观察到5-HT能阳性终末(蓝色)和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绿色)。两种终末的终扣和膨体紧靠逆行标记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或与其重叠,这些可能是突触连接部位的接触点。本文结果提示:中枢内的下行性5-HT纤维可能直接作用于孤束核内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且通过与内脏神经传入终末在此处的汇聚,而产生新的神经效应。
张文斌熊抗辉王春梅党小荣
关键词:5-HT孤束核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对大鼠腰段背根神经节内VGluT1阳性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中性红复染的方法分别观察了正常大鼠和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后存活不同时间组大鼠腰4(L4)节段的背根神经节(DRG)内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1)正常大鼠L4节段的DRG内可观察到VGluT1样阳性产物呈点状或斑状分布于胞浆内,有大约71、5%的DRG细胞表达VGluT1样免疫阳性,其中以大型(〉40μm)和中等大小(20~40μm)的神经元为主(分别占整个VGluT1样阳性细胞总数的30.7%和65.9%);(2)坐骨神经结扎后第1、2d,在结扎同侧L4节段的DRG内未检测到VGluT1样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明显变化;但自术后第4d开始,VGluT1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随术后存活时问的延长逐渐减少。结扎1-4周大鼠DRG内VGluT1样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同一个动物的手术侧与对照侧相比有明显减少(P〈0、01);而结扎1-4周大鼠的手术侧DRG内VGluT1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明显低于结扎1~3d大鼠的手术侧(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DRG内合成VGluT1样阳性物质的神经元主要是大、中型细胞,DRG细胞可通过轴浆流将VGLIuT1向周围突运输,故外周神经的损伤很易影响到DRG神经元内VGluT1的合成。
屈金良李金莲熊抗辉刘涛庞有旺
关键词:免疫细胞化学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