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外用酮洛芬凝胶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中国武警总医院收治的4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冲击波组和酮洛芬组,每组各20例。通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治疗后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及Verhaar疗效评价系统评分,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冲击波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酮洛芬组(P<0.05)。治疗结束后即刻对患者进行评价,冲击波组患者Verhaar疗效评价系统评分优良率可达85%,明显高于酮洛芬组(40%);治疗后2个月,酮洛芬组患者Verhaar疗效评价系统评分优良率有所下降(30%),冲击波组略有升高(90%)。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外用酮洛芬凝胶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近期疗效均较好,但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外用酮洛芬凝胶,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女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08至2014-12收集到的65例女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糖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1~2粒(0.314~0.628 g)/次,连续服用8周。冲击波组给予冲击频率为7 Hz,能量1~2 bar的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个部位冲击2000下,1次/周,8次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疗程后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膝关节功能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及测量50 m快速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体外冲击波组患者疼痛缓解,平均VAS疼痛评分(3.2±2.4)较治疗前(6.8±2.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WOMAC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50 m快速走平均时间(37.0±6.3)s较治疗前(39.9±7.7)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WOMAC指数,50 m快速走时间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口服氨基葡萄糖,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无不良反应,能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可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选择。
目的对国内外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四大国际公认数据库,查询有关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确定检索时间截点为2015年9月。通过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严格按照预先制订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合适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38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纳入本次评价。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92,95%CI(1.94,4.39),Z=5.13(P<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D=-13.10,95%CI(-37.89,11.70),Z=1.03(P=0.30)]。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短时间内止痛效果和功能改善明显,但长期疗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