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明洋

作品数:35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美金刚
  • 13篇丰富环境
  • 11篇急性
  • 8篇学习记忆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学习记忆能力
  • 6篇突触
  • 6篇小鼠
  • 6篇记忆能力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急性脑梗死
  • 5篇苯酞
  • 5篇NNOS表达
  • 4篇丁苯
  • 4篇丁苯酞
  • 4篇血管
  • 4篇卒中
  • 4篇急性脑梗死患...

机构

  • 3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35篇杜明洋
  • 18篇曹辉
  • 16篇王小姗
  • 12篇邱峰
  • 11篇姜海波
  • 8篇张尧
  • 6篇蓝文雅
  • 4篇华平
  • 3篇吴越
  • 2篇于翠玉
  • 2篇刘卫国
  • 2篇闫磊
  • 1篇杜娟
  • 1篇孙文
  • 1篇杨勇
  • 1篇肖国栋
  • 1篇刘犇
  • 1篇孙琦
  • 1篇李敏
  • 1篇管青山

传媒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研究与战...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动脉测压装置在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评估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狭窄近端动脉压力及外周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评估该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者50例和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过程为将导引导管送至治疗血管的狭窄近端,连接实时动脉测压装置测量动脉压力,同时测量相应上肢平均外周血压,同样方法记录支架植入术后近端平均动脉血压及上肢平均外周血压,比较支架前后狭窄近端压力差均值变化并评估影响因素,同时评估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前术后近端压力差获取率100%,且患者术前术后狭窄近端平均动脉压力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组重度狭窄患者治疗前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中度狭窄患者(P<0.05);椎动脉组中仅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平均外周血压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颈动脉组动脉压力差值明显高于椎动脉组患者(P<0.05)。对于颈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力差为(18.03±17.28)mmHg(1 mmHg=0.133 kPa),压力差变化与外周血压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448,P>0.05),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27,P<0.001)。对于椎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力差为(10.25±16.75)mmHg,与外周血压呈现正相关(r=0.664,P<0.05),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43,P<0.005)。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动脉压力差值相关性分析也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狭窄近端术前术后的动脉压力差呈正相关(r=0.693,P<0.005)。采用动脉测压装置在监测过程中无斑块脱落,未出现血管夹层及栓塞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可安全有效监测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及术后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动脉支架植入可有效降低狭窄近端的动脉压力,对于早期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刘艳艳曹辉刘犇杜明洋张尧蓝文雅姜海波许丽丽马志邱峰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颈动脉椎动脉
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后成功再通的决策树预测模型
2023年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有症状颈内动脉闭塞(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SICAO)血管内再通治疗后成功再通的预测因素,利用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建立决策树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在中国8家综合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非急性期SICAO患者,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通过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重要变量,基于CART算法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混淆矩阵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最终纳入非急性期SICAO患者511例,按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357例)和验证集(154例),血管内再通治疗后成功再通率分别为58.8%和5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6)。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的6个系数不为零变量构建CART决策树模型,最终决策树纳入5个变量,共5层,包含9条分类规则。闭塞节段数较少、近端残腔为锥形、ASITN/SIR侧支分级1~2级、缺血性事件为缺血性卒中以及最近事件至血管内再通治疗时间为1~30 d是成功再通的预测指标。ROC分析显示,决策树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810(95%置信区间0.764~0.857),模型预测成功再通的最佳截断值为0.71;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763(95%置信区间0.687~0.839),准确度为70.1%,精密度为81.4%,敏感性为63.3%,特异性79.7%。两组中Hosmer-Lemeshow检验均P>0.05。结论基于缺血性事件类型、最近事件至血管内再通治疗时间、近端残腔形态、闭塞节段数和ASITN/SIR侧支分级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有效预测非急性期SICAO血管内再通治疗后成功再通。
霍淑娴侯超施璇殷勤黄显军孙文肖国栋杨勇陈红兵李敏杜明洋韩云飞樊小兵刘新峰叶瑞东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内动脉慢性病决策树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与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平衡能力与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较健康同龄人显著增多,其原因主要为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外周神经功能病变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体位平衡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邱峰吴越曹辉华平张尧杜明洋姜海波
关键词:帕金森病外周神经病变维生素B12
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影响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进展组16例,非进展组40例。进展组年龄[(74.31±12.04)岁]高于非进展组[(67.18±8.15)岁](P<0.05),既往有冠心病史和糖尿病史的比例较非进展组更高(均P<0.05)。在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进展组的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是脑梗死合并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4,95%CI:1.002~1.173,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09~0.941,P<0.001)。结论脑梗死合并COVID-19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更容易发生于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凝血和炎症指标异常的患者中,C反应蛋白增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马志姜海波蓝文雅许丽丽杜明洋曹辉邱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D-二聚体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后延迟性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FI)定义为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24 h后有4分以上的改善;或对于NIHSS评分≤4分的患者,血管再通24 h后NIHSS评分降至0或1分。DFI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DF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347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平均年龄65岁,男性占比62%,中位NIHSS16分。在347例患者中,185例(53.3%)患者发生EFI。与非EFI组患者相比,EFI组患者年龄(P=0.028)和基线NIHSS评分(P=0.007)更低,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1)以及肺部感染(P=0.002)的发生率更低。在162例非EFI患者中,36例(22.2%)患者出现DFI。与非DFI组患者相比,DFI组患者年龄(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P<0.001)更低,房颤(P=0.008)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3)发生比例更低,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更高(P=0.03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CI=0.89~0.98]、基线NIHSS评分(OR=0.88,95%CI 0.81~0.96)、侧支循环(OR=8.33,95%CI 2.41~28.82)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OR=0.20,95%CI 0.04~0.93)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患者发生EFI,而在非EFI患者中也有超过20%的患者发生DFI。年龄、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对于DFI发生至关重要。需关注以上因素以加强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的管理。
蓝文雅杜娟邱峰姜海波杜明洋许丽丽曹辉
关键词:血管再通
酸美金刚联合丰富环境对早老小鼠探索焦虑行为及PSY、n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联合丰富环境对早老小鼠(SAMP8)探索焦虑行为的影响,及突触囊泡蛋白(PSY)、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表达。方法选用6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标准环境组(SE)、丰富环境组(EE)、美金...
杜明洋曹辉王小姗
文献传递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小姗杜明洋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对新发急性脑梗死(ACI)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影响,探讨其在干预早期认知功能损害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80例新入院的新发A...
杜明洋王小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MSE丁苯酞
文献传递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取栓治疗附一例报道
目的探索静脉窦取栓术在严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药物疗效差的患者,在介入下行solitaire AB6-20支架取栓术结果即刻主诉头痛减轻,复视好转,复查造影示上矢状窦、右侧横窦显影较术前明显好转,脑静脉瘀滞...
姜海波杜明洋曹辉
文献传递
美金刚联合丰富环境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美金刚结合丰富环境对早老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突触囊泡蛋白(PS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方法将38只6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4组:标准环境组(n=8对照组)、丰富环境...
王小姗杜明洋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