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森
-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国际规则
- 如何接受国际商务规则具有复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伦理学的视野中分析了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认为采纳和实施适度的国际规则是人们在更为广泛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中维持相互依赖关系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对国际商务规则的认可不但有...
- 李茂森
- 关键词:道德进步
- 文献传递
- “以德治国”的意义及其在行政伦理中包含的基本道德价值
- 2001年
- “以德治国”的意义在于要求全社会重视道德价值观念 ,依靠德才兼备的人员管理各种公共事务。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在当前很多人把“依法治国”简单地理解为“以法律治国”或“以刑罚治国”的情况下 ,更应该重视“以德治国”。因为在以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 ,司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和社会公正的决定性环节 ,所以本文拟结合司法行政方面的问题 ,重新揭示“以德治国”在行政伦理建设中所体现的基本价值要求。
- 李茂森
- 关键词:依法治国伦理制度行政伦理道德价值行政人员道德素质
- 对待全球化的伦理态度
- 本文试图以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中方法论来阐明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策略,认为我国的市场积极的成功发展必须以健全的道德体制为基础,一种道德观念无论具有多大的普遍性,其道德实践活动都会受到具体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 李茂森
- 关键词:民族精神经济全球化道德建设
- 文献传递
- 罗国杰道德修养论的基点
- 2016年
- 道德修养论是罗国杰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起点,即重视自我反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追求奉献社会和国家的理想人格。罗国杰道德修养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良道德传统,致力于引导人们在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宏图大业中,知行合一,充分发挥个人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能动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 李茂森
- 关键词:道德修养自我反省理想人格
-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国际规则——《国际商务伦理》教学札记
- 如何接受国际商务规则具有复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伦理学的视野中分析了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认为采纳和实施适度的国际规则是人们在更为广泛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中维持相互依赖关系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对国际商务规则的认可不但有...
- 李茂森
- 关键词:道德进步民族文化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
- 文献传递
-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和伦理学被引量:2
- 2004年
- 和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一般被认为是他的“风土”思想和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本文在这个观点上进一步认为 ,和哲郎一生的学术努力是为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弘扬日本文化和日本思想 ,这有助于理解和伦理学中一些存在着争议的观点 ,如“风土”思想中的自然决定论倾向、逆日本脱亚入欧的主流弘扬日本民族文化、逆世界民主和平的潮流强调“国民道德”和“尊皇思想”等。
- 李茂森
- 关键词:风土伦理学
- 实现道德自律的根据和条件
- 李茂森
- 关键词:伦理学
- 论见义勇为立法被引量:2
- 2000年
- 李茂森
- 关键词:见义勇为道德观念社会文明
- 电梯里的公德启示录
- 2008年
- 电梯是现代社会中一块不大的公共生活区域。这一特殊场所的道德问题对我国当前社会公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公德强则社会强,公德衰则民众哀,许多消极的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公德缺失的代价,解决这些问题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
- 李茂森
- 关键词:电梯公德正义功利道德建设
- “思无邪”的伦理学推论被引量:1
- 2019年
- "思无邪"超越了"诗三百"的文学语境,是孔子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出的价值命题,是儒家道德哲学和政治思想的一个起点。以"思无邪"贯穿其中的道德修养不能是空洞的反思,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促进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儒家礼乐思想的初衷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福祉,"立于礼"规定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礼法规则,"成于乐"意味着社会共同体的幸福生活条件和人们安居乐业的状态。从"思无邪"到"成于乐"的道德发展规律,不仅说明了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说明了社会治理状况和社会文明对于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 李茂森
- 关键词:思无邪成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