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保东

作品数:52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博士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肿瘤
  • 10篇手术
  • 9篇肠癌
  • 8篇术后
  • 8篇切除
  • 7篇树突
  • 7篇切除术
  • 7篇胃癌
  • 6篇蛋白
  • 6篇直肠
  • 6篇树突状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外科
  • 5篇直肠癌
  • 5篇免疫
  • 4篇低分子
  • 3篇胸腺
  • 3篇胸腺肽
  • 3篇胸腺肽Α

机构

  • 3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3篇河南省肿瘤医...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郑州大学
  • 3篇河南第一荣康...
  • 3篇新乡市第一人...
  • 3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延安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52篇李保东
  • 13篇蔡建辉
  • 9篇谢绍建
  • 9篇付泽娴
  • 8篇孟繁杰
  • 6篇陈小贺
  • 6篇狄柯坪
  • 6篇韩广森
  • 5篇薛平
  • 5篇张红亚
  • 5篇马云龙
  • 4篇张健
  • 4篇李智
  • 4篇孟文格
  • 4篇李桢
  • 4篇庄競
  • 3篇王金榜
  • 3篇刘永刚
  • 3篇李桂馨
  • 3篇闫庆辉

传媒

  • 5篇白求恩军医学...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24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96例行TME老年直肠癌患者,分析目前该科老年患者TME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年龄>70岁、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5.0 cm;镜下吻合钉匣数目≥3个是老年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5.0 cm;镜下吻合钉匣数目≥3个是老年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李丹李丹庄競周浩刘永刚程科王金榜李保东程科韩广森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韩广森任莹坤徐勇超孙亚冬李智王刚成张健万相斌赵玉洲李保东张薛磊
关键词:骶前静脉丛出血止血手术
腹腔镜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切除体会5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例食管下段平滑肌瘤行腹腔镜下食管游离,肌层切开剥除肿瘤。结果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肿瘤切缘阴性。手术时间84~147 min,平均109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2~3 d排气进食,术后7~10 d出院。未发生出血、食管瘘等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常青党建锋吴惠泽袁龙李保东
关键词:腹腔镜食管平滑肌瘤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张中兴李保东
关键词:肠道营养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复发直肠癌临床观察
2008年
回顾性分析60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治疗的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60例LRRC中,52例得到根治性切除,6例行姑息性切除,2例行单纯剖腹探查,1例患者在围术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全组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68.7%、29.2%、25%。认为TPE治疗复发性直肠癌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韩广森张健李智李保东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复发预后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I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及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注射液联用),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CI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未发现出血等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潘登李保东薛朴师桂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H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SH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SHI并发MODS组病死率52.2%(24/46),高于未并发MODS组的34.7%(119/343)(P<0.05)。②GCS 3~5分组MODS发生率为19.8%(25/126),高于GCS 6~8分组的8.0%(21/263)(x^2=11.49,P<0.01);年龄≥60岁组MODS发生率18.4%(20/109),高于年龄<60岁组的9.3%(26/280)(P<0.05)。③MODS累及脏器分别为肺脏32例(69.6%)和心脏14例(30.4%);肺部感染率(67.4%)明显高于泌尿系(19.6%)和颅内感染(6.5%)(P<0.01)。④在MODS中,GCS 3~5分组肺部感染率80%(20/25)高于GCS 6~8分组的52.4%(11/21)(P<0.05)。结论SHI并发MODS与GCS评分、肺部感染和年龄有密切关系,最常累及肺脏。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颅内压,控制肺部感染,加强对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治疗可降低MODS发生。
李钢李保东阚敏宸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贲门癌经上腹正中8路手术方式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上腹正中经路在贲门癌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自2000-01~2007-06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121例贲门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切除食管长约5cm,行近端胃切除78例,全胃切除43例,无1例切缘阳性,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99例患者6个月~2年不等,失访22例;有胸痛、烧心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90例,发生率为91%。结论上腹正中经路手术切除贲门癌,损伤小,并发症少,尤其是适合于心、肺功能不全不宜开胸的贲门癌患者。
韩广森李保东张健李智
关键词:贲门癌手术切口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中枢性低钠血症(CH)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9例颅咽管瘤术后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13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6例。CH多发生于术后3~11d,治愈18例,死亡1例。结论颅咽管瘤术后CH的发生率较高,以CSWS多见。CSWS给予补充血容量及持续输入钠盐,SIADH则应限盐、限水及利尿,2者处理方法不同。
李钢余新光李保东
关键词:颅咽管瘤中枢性低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胸腺肽α1对人源化免疫重建裸鼠结肠癌生长的抑制效应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Ta1)联合结肠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LyDCs)对人源化免疫重建裸鼠结肠癌的免疫治疗效应。方法常规DCs负载结肠癌细胞裂解物制备LyDCs疫苗,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α1体外刺激前、后的LyDCs表型。HT-29结肠癌裸鼠模型成瘤后,经尾静脉注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6×10~6个/只,2d后,FCM检测裸鼠外周血人源性CD4^+、CD8^+ T细胞;将人源化免疫重建裸鼠分为3组,分别用LyDCs+Tα1、LyDCs和生理盐水皮下免疫注射治疗;治疗后7 d,体外观察各组裸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及IFN-γ、IL-4分泌水平,实验结束时,观察LyDCs联合Tα1对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LyDCs的表型HLA-DR、CD80、CD86、CD83较刺激前明显上调;免疫重建裸鼠均检测到人源性CD4^+、CD8^+T细胞;LyDCs+Tα1组裸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与LyD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DCs+ Tα1组T细胞的IFN-γ分泌水平与LyD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HT-29细胞58 d后,LyDCs+Tα1组、LyDCs组抑瘤率分别为60.41%、37.20%,两组之间抑瘤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抑瘤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分别(P<0.01)。结论Tα1能增强LyDCs诱导的CD4^+Th1细胞反应和CTLs杀伤效应,对DCs疫苗的抗癌免疫治疗功效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马云龙郑铮郭华李保东谢绍建李桂馨刘津刘三光闫庆辉薛平蔡建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胸腺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