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腾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罗马家庭法的弱伦理性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亨利·梅因试图以他的精辟论断概括古代法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他的学说仍显笼统。所谓“身份”并不能严格限定罗马法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恰恰相反,罗马法下的家庭在人身关系上存在着偏向性,而在财产关系上又颇有个体主义倾向。在家庭中,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人身关系,因此罗马法具有弱伦理性的特点。正是弱伦理性的罗马法使得欧洲的古代法在早期就能走上纯粹规则主义的道路。这也反映出欧洲古代法的发展是以社会基本单位———家庭———伦理关系的淡化为起点的,而法律仅在最基本需求的层面服从道德的命令。
- 卞修全朱腾
- 关键词:婚姻家庭伦理罗马法
- 荀子礼治思想的重新审视被引量:13
- 2005年
- 卞修全朱腾
- 关键词:荀子礼治思想社会功能
- 论汉代法律文化中的和谐观
- 2008年
- 目次一、引论:法律文化与传统和谐观二、作为一种反思的汉代法律文化三、作为一种建构的汉代法律文化四、小结一、引论:法律文化与传统和谐观近年来,'和谐'一词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并日益渗入各研究领域。当然,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也不能例外。然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追溯传统法律文化之和谐观的方式。
- 朱腾
- 关键词:法律文化
- 法文化比较从哪里开始——评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 2006年
- 人类信任法律之后,就再难摆脱对法律既爱又恨的情结。法律形成并维护秩序,但又会滞后于现实;它追求正义,但又容易为强权所利用;它崇尚公正,但又不得不折服于效率的要求。尽管如此,社会从来都不能彻底逃脱法律的约束。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感慨:'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做了法律的臣仆。'非常明显,价值渴求迫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诉诸法律。虽然自由仅仅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但这已经证明法律是人类的必需。
- 朱腾
- 关键词:法律强权德治
- 论西塞罗的至善主义法律观
- 2010年
- 西塞罗是希腊哲学在罗马的传播者,但他对希腊哲学的理解却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翻译。虽然他倡导斯多葛学派的德性主张,认为理性与美德乃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但真正的智者不应以孤寂的沉思和宁静的生活来完成美德,他必须投身于国家的事业以实现灵魂的不朽。借此,西塞罗提出了至善主义法律观,使希腊哲学走向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理想的国家成为一个永恒的共和国,应然的法则被概括为理性的自然法。西塞罗的陈述表明了他的宏愿,即通过对人世的关照追寻至善和造就高尚。
- 朱腾
- 关键词:至善混合政体自然法
-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另一种解读:问题与回答
- 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上,董仲舒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董仲舒的法律思想是认识中华法系的精神内涵的捷径。就学界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一般的论述方法是将董仲舒的法律思想视为秦汉之际法律思想转变的第三个步骤。在传统解释框架下,这...
- 朱腾
- 关键词:合法性道统政统天道观
- 文献传递
- 论荀子之礼的功能和目标被引量:1
- 2008年
-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生活环境较之孔孟的时代更具功利色彩。一方面,战国争霸的形势转入鏖战,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曙光又已隐隐出现。在这样一个时刻,儒家学者面临着一种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则决定了儒学的发展和动向。然而,儒家在经历了理想化发展历程后,至战国后期已经陷入窘境,这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朱腾
- 关键词:荀子礼论儒家思想王道政治
- 天道观的兴起与商周法律思想的转变
- 2009年
-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初始,也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起点。儒家学者在论及时政时,总是以所谓三代作为评价标准,那么三代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儒者的言论是否伴有对三代的某种扭曲呢?可见,对三代法律思想的认识涉及到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沿革与改变的探讨。
- 朱腾
- 关键词:法律思想史史料儒者
- 论《论语》中“仁”的法律意义
- 2007年
- 《论语》是儒家的原创性经典,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儒家学者的修身制定了一种可以遵循的范式,而且在于为儒家的政治提供形而上的根据。从这一角度立论,对《论语》所提倡的“仁”的意义也许就应当作多层次的思考。它不以德行的提升为唯一鹄的,其理想更进至儒家王道政治的实现。恰当地说,《论语》的法律思想建基于“仁”的需求之上。当然,笔者的论述只能是为研究《论语》提供一种法律的视角,而这种研究也不可能是终极的,或许探讨本身就是意义之所在。
- 朱腾
- 关键词:《论语》法律意义王道政治法律思想原创性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