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旭东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膀胱
  • 2篇手术
  • 2篇输尿管
  • 2篇输尿管结石
  • 2篇尿管
  • 2篇前列腺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结石
  • 2篇膀胱癌
  • 2篇膀胱切除
  • 2篇膀胱切除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PSA水...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输尿管结石并...

机构

  • 6篇沈阳医学院沈...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晏旭东
  • 1篇何群
  • 1篇郭应禄
  • 1篇席志军
  • 1篇申克辉
  • 1篇张可帅
  • 1篇虞巍
  • 1篇徐彪
  • 1篇毕海波
  • 1篇刘向征
  • 1篇谭琳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盆腔以及腹膜后淋巴结扩大清扫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进行淋巴结扩大清扫的32个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行淋巴扩大清扫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分级、分期、淋巴结情况等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2例术前活检(或者经尿道电切术,trans ure-thral resection)病理诊断为膀胱浸润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在随访中,肿瘤进展6例(18.8%,6/32),死亡4例(12.5%,4/32),总体生存率为87.5%(28/32)。32例病例中,17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88.7±12.1)%(20/23)、(81.8±17.0)%(14/16)。从病理分级上看,G2级6例,G3级26例,其中死亡病例均为G3级,G3级3年生存率为74.6±23.9%(7/11)(肿瘤分级的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从病理分期分析,T1、T2分期没有随访期内的死亡事件,T3期17个月生存率为(60.0±42.9)%(3/5),T4期8个月生存率为(87.5±22.9)%(7/8)(肿瘤分期的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32例中淋巴结阳性9例(28.1%,9/32),阴性23例(71.9%,23/32),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2.8个。淋巴结阳性患者17个月生存率(50.0±44.6)%(3/5),淋巴结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92.3±14.5)%(12/13)(淋巴结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淋巴结密度小于20%患者3年生存率(88.8±15.4)%(12/14),大于20%患者8个月生存率(66.7±53.3)%(2/3)(淋巴结密度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结论: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扩大清扫可以有效改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肿瘤分期、淋巴结状况及淋巴结密度与预后生存密切相关。
刘向征申克辉晏旭东虞巍郭应禄何群席志军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
改良式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2月因浸润性膀胱癌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采用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白天排尿控制良好率为95.6%,夜间排尿控制良好率为88.2%,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主控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晏旭东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比对分析
2012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本组治疗的9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1.4)d、术后感染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PSA值≤4μg/L的患者比例为21.57%,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晏旭东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前列腺癌
保留膀胱术式治疗膀胱癌56例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保留膀胱术式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肌酐组(保留膀胱术式组)56例和对照组(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组)5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肌酐组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比例为1.79%,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出现性功能障碍的比例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存活率为69.64%,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方式结合术后化疗+膀胱灌洗的方法治疗T2N0M0及T3N0M0期膀胱癌患者,能够显著的降低术后尿失禁、吻合口狭窄、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不降低术后患者的远期存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不愿行膀胱切除手术的膀胱癌患者,可以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晏旭东
关键词:膀胱癌手术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钬激光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恢复快。
晏旭东
关键词:钬激光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临床疗效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前列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14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入院后行血清PSA水平检测的等相关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确诊有无合并前列腺炎,根据患者有无前列腺炎症分为2组,A组(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组)83例,B组(未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组)61例;然后将83例A组患者根据PSA水平进行分组,C组(PSA<4μg/L患者组)32例,D组(PSA>4μg/L患者组)51例。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与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中PSA水平(8.9±4.1)μg/L,膀胱残余尿量(87.7±76.1)mL,前列腺体积(97.4±27.4)mL,明显高于B组;年龄(57.3±5.6)岁,明显低于B组。C组中重度基质炎症者构成比为31%,明显低于D组;中重度腺周炎症构成比为53%、中重度腺体炎症构成比为22%,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水平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PSA升高水平与患者年龄、增大的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有关;PSA水平越高,前列腺基质炎程度越重。
晏旭东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炎
输尿管结石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发生的病原菌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12月在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医院感染的20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分离,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76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5%,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的检出率;分析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0.0%,与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仅2株,耐药率为4.0%,与其他抗生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均P<0.05。结论泌尿外科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种细菌均对亚胺培南有较低的耐药率。
晏旭东谭琳张可帅徐彪毕海波
关键词:泌尿外科输尿管结石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