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树状DNA原位杂交技术在子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DNA分型检测和细胞学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史庭燕单祥年施燕峰赵苏瑛单云峰
- 关键词:子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DNA
- 小麂、赤麂、黑麂mtDNA序列变异性及反映的进化关系被引量:10
- 2004年
- 利用已测定的鹿科麂亚科动物小麂、赤麂、黑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统计它们各自连接在一起的 1 3个蛋白编码基因、2 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 1个控制区序列的碱基长度和组成 ,计算rRNA基因遗传距离 ,估算分歧时间 ,比较蛋白编码基因的碱基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 ,基于连接在一起的 1 3个氨基酸序列 ,以羊为外群 ,通过邻位相连法和最大简约性法构建进化树 ,探讨小麂、赤麂、黑麂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小麂是较原始的物种 ,赤麂和黑麂较为近缘 。
- 单祥年施燕峰张海军徐春宏李健郑爱玲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关系
- 黑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20
- 2004年
-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黑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初步分析了其基因组特点并定位了各基因的位置 .结果显示 :黑麂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 1 6 35 7bp ,可编码 2 2种tRNA、2种rRNA、1 3种蛋白质 ,碱基组成及基因位置与小麂、赤麂和其它哺乳类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相似 ;模拟电子酶切图谱与先前的报道基本一致 ;基于细胞色素b的全基因序列 ,分别以最大简约法、N J法、最大似然数法与其它 1 4种鹿类动物的相应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 ,构建出相似的系统进化树 :初步确定了麂亚科动物在鹿科中处于与鹿亚科、北美鹿亚科并列的进化地位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以黑麂、赤麂、小麂的线粒体编码RNA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 ,分析了三者的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 :黑麂和赤麂亲缘关系较近 ,是较新的物种 。
- 张海军李健施燕峰张晓梅徐春宏单祥年
- 关键词:黑麂线粒体基因组
- 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被引量:18
- 2004年
- 通过建立麂属动物小麂线粒体DNA文库、鸟枪法测序 ,获得了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基因组成、蛋白质的编码序列、tRNA基因等结构作了详细分析 ,这也是国内有关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首次报道。与其他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研究发现 :全长为 16 35 4bp的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同样编码 13种蛋白质、2种rRNA和 2 2种tRNA ,除了用于调控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的D Loop区以外 ,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长度、位置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 。
- 张晓梅单祥年施燕峰张海军李健郑爱玲
- 关键词:小麂线粒体基因组
-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探讨鲸偶蹄类七种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8
- 2003年
- 利用作者已测定的赤麂 (Muntiacusmuntjak)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和从GenBank检索到的鲸偶蹄类有代表性的长须鲸、河马、奶牛、绵羊、猪、羊驼 6种动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按顺序分别连接各自的 13个蛋白编码基因、 13个氨基酸序列、 2个rRNA基因和 2 2个tRNA基因成一个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 ,用DNASTAR软件统计碱基长度和组成 ;分析奶牛、绵羊和赤麂两两之间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差异 ;用MEGA计算 7种动物 12S和 16SrRNA基因的遗传距离 ;基于连接在一起的 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用NJ法构建系统关系树。结果显示 :①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的绵羊和同亚目鹿科的赤麂先聚为一亚支 ,然后与该亚目牛科的奶牛并为一支 ;猪形亚目猪科的猪和胼足亚目驼科的羊驼并为一支 ;鲸目须鲸亚目须鲸科的长须鲸和偶蹄目猪形亚目河马科的河马并为一支。②赤麂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更近。③推测赤麂与绵羊和奶牛的分歧时间分别约在 14 7和 16 0百万年前。
- 施燕峰单祥年李健张海军郑爱玲
- 关键词:赤麂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 小鼠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同源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检测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人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ARL-1)与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同源性和遗传距离,从进化的角度讨论小鼠ARL-1同源蛋白与人ARL-1的亲缘关系。方法 利用OenBank和Swiss-Prot数据库,采用Clustal X 1.8软件分析人ARL-1与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同源性,利用Mega 2.0软件分析人ARL-1与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遗传距离,推测其进化关系;采用westernblot方法,运用抗ARL-1多克隆抗体分析小鼠多种组织ARL-1同源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人ARL-1分别与小鼠中国仓鼠卵巢还原酶(CHO-Re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蛋白(FR-1)、鼠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rARLP)、小鼠输精管蛋白(MVDP)、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LeAR)、δ4-3-5β酮甾类还原酶(5β-Red)、鼠醛酮还原酶蛋白C(RaK-c)、3α-18-羟甾类脱氢酶(3α-HSD)有83%、82%、81%、79%70%、51%、50%、45%的同源性。人ARL-1与小鼠CHO-Red的遗传距离最短(18.0%,P=0.023),其次是FR-1(19.1%,P=0.023)和rARLP(19.9%,P=0.025)。从进化树来看,人ARL-1与小鼠FR-1、rARLP、CHO-Red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MVDP与LeAR。采用western blot在小鼠输精管,睾丸、膀胱、子宫检测到ARL-1同源蛋白。 结论 人ARL-1与小鼠CHO-Red、FR-1、rARLP、MVDP有较高的同源性、较?
- 金俊飞易力刘琍袁榴娣施燕峰谢维
- 关键词:小鼠同源蛋白基因表达
- 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进化研究
- 提取赤麂细胞株总DNA,参照我们实验室已测定的同属动物小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测序、拼接,获得赤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赤麂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 354 bp,并将其22个t...
- 施燕峰
- 关键词:赤麂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分析
- 文献传递
- 应用树状DNA杂交(DDH)对生殖道尖锐湿疣中HPV DNA的分型检测被引量:5
- 2004年
- 从手术切除的 5 0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 ,以及 1 5例正常人血清中 ,提取基因组DNA ,同时用树状DNA杂交 (dendrimerDNAhybridizalion ,DDH)技术和PCR进行HPVDNA的分型检测。结果 5 0例尖锐湿疣中 ,以DDH方法检测 ,感染HPV6型者 2 0例 ,感染 1 1型者 2 4例 ,6 / 1 1型混合感染者 3例 ,阴性 3例 ,总检测率达 94 % ;以PCR方法检测 ,HPV6型感染者 2 1例 ,1 1型感染者 2 4例 ,6 / 1 1型混合感染者 3例 ,阴性 2例 ,总检测率为 96 %。1 5例正常人血清中 ,以DDH方法检测 ,HP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 0 % ;以PCR检测 ,假阳性率为 6 .6 7%。还以HPV阳性标本对DDH方法做了敏感度的测定 ,结果阳性病例DNA检测最低浓度为 97.2 8pg/ml。研究表明 ,DDH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且成本较低 ,操作安全简便 。
- 史庭燕赵秀丽施燕峰单祥年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 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序列和结构被引量:12
- 2003年
- 提取赤麂细胞株总DNA ,参照我们实验室已测定的同属动物小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 ,PCR扩增、测序、拼接 ,获得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 16 35 4bp。定位了 2 2个tRNA基因、 2个rRNA基因、 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 1个D loop区。赤麂与小麂及其它哺乳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相同 。
- 施燕峰单祥年李健张晓梅张海军
- 关键词:赤麂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 树状DNA杂交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树状DNA杂交 (DDH)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 (HE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逆转录巢式PCR法 (RT nPCR)检测筛选HEV阳性标本 ,逆转录产物进行DDH。研究DDH技术检测HEV病毒的敏感性和通用性。结果 2 5份HEV阳性标本的逆转录产物DDH检测均显阳性 ,HEV 5个不同基因型和亚型逆转录产物DDH检测也呈阳性。结论 RT
- 单祥年施燕峰孟继鸿程险峰单云峰史庭燕郑爱玲
- 关键词:DDHHEV戊型肝炎病毒阳性标本DNA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