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新林

作品数:21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腐败
  • 10篇反腐
  • 7篇反腐败
  • 6篇犯罪
  • 4篇监察
  • 4篇腐败犯罪
  • 3篇追赃
  • 3篇法律
  • 3篇反腐败斗争
  • 2篇动因
  • 2篇政治
  • 2篇追逃
  • 2篇现实动因
  • 2篇监察权
  • 2篇国家监察
  • 2篇法律治理
  • 2篇法治
  • 2篇反腐倡廉
  • 2篇高校
  • 2篇高校腐败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市中级人...
  • 1篇江苏省如皋市...

作者

  • 21篇彭新林
  • 1篇刘宪权
  • 1篇薛军
  • 1篇王哲
  • 1篇王磊
  • 1篇李梦龙

传媒

  • 3篇学术界
  • 3篇廉政瞭望
  • 3篇刑法论丛
  • 2篇法学杂志
  • 1篇检察风云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民司法
  • 1篇紫光阁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党风
  • 1篇四川党的建设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历史借鉴与现实动因被引量:17
2019年
中华优秀传统监察文化、监察制度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当下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历史经验有内在的联系,蕴涵古代优秀监察文化、监察制度的元素。汲取监察历史经验的智慧和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深刻的现实动因,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是基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不力等实际情况,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直至夺取压倒性胜利、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而推动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在新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彭新林
关键词:监察权
我国反腐境外追赃问题要论被引量:2
2017年
当前,腐败资产转移境外现象相当突出,已成为新时期腐败犯罪发展变化的一个新动向,也是我国刑事司法面临的一大难题。加强反腐境外追赃工作,是我国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资产追回机制,为腐败资产追回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而宽广的法律基础,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我国积极建立健全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综合运用直接追回、间接追回等多种途径,追回了大量腐败资产,形成了多元化的境外追赃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境外追赃工作,应实现追赃与追逃并重,完善"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确立承认、执行外国刑事罚没裁决的制度,建立务实合理的资产分享机制,探索组建一支境外追赃专门队伍。
彭新林
关键词:反腐败资产追回
十年来,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渐成体系被引量:2
2022年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既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反腐、制度反腐,一体推进反腐败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建设,出台和修订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反腐败法规制度,并将其成功地运用到反腐败实践中,推动我国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彭新林
关键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法规制度建设制度反腐历史性变革依法反腐历史性成就
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研究
本论文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共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是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概述。   本部分主要探讨“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的基础性问题。酌定量刑情节不仅包括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的情节,也涵括反映犯罪...
彭新林
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024年
202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其中"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对腐败发生机理、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和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揭示了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反腐败基本规律,丰富了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内涵.
彭新林
关键词:党的建设反腐败
美国腐败:一个犯罪学分析视角
2018年
政治腐败和警察腐败是观察美国社会腐败生成机理及防治策略的重要视角。政治腐败的本质在于攫取权力和资源,其根植于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美国警察腐败行为的形态包括权力寻租、收受回扣、索贿(勒索)、摆平案件、乘机偷盗和保护非法活动等形式,从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视角看,结构性契机、'沉默蓝墙'的存在以及警察组织管控不足是警察腐败的重要原因。虽然美中两国在经济发展、政治结构和法律体系方面明显不同,但也有共同的腐败形成因素(影响因素)。降低社会对腐败的容忍程度(底线)、改变长期流传的关于腐败的叙述(话语)体系、开展积极主动的反腐执法活动和建立健全合规体系等,对于更加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都具有积极意义。
亨利·庞特彭新林胡文怡(译)
关键词:政治腐败警察腐败结构优化预防措施
从400余份裁判文书看高校腐败犯罪特点被引量:2
2021年
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高校腐败案件看,高校腐败现象呈现多发、易发态势。仅今年1月至10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通报的来自高校系统的中管干部有2人,省管干部有18人,平均一个月有2名高校系统中管或省管干部落马。据权威报道披露,自2017年监察体制改革至2021年7月,北京市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高校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共涉及357人,而且存量不少、增量仍有发生。"象牙塔"内的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彭新林
关键词:裁判文书高校腐败腐败案件犯罪特点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系统
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动因与方略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实践中腐败的手法、形态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出现“借鸡生蛋”型腐败、“影子公司”型腐败、“影子股东”型腐败、“代理人”型腐败、“隐晦站台”型腐败、“逃逸式”辞职型腐败、政商“旋转门”型腐败、虚假交易型腐败、高利转贷型腐败、委托理财型腐败、期权型腐败、收受虚拟货币型腐败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形式,并呈高发、多发态势,带来了发现问题线索难、准确定性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精准取证难、全额追赃挽损难等现实难题,成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重要挑战。
彭新林
关键词:隐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虚拟货币
我国腐败犯罪刑法立法完善建议被引量:10
2021年
腐败犯罪刑法立法完善直接关系到腐败犯罪刑事规制的力度和效果。新时期我国腐败犯罪刑法立法完善有强劲的动力机制,应遵循科学的完善思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合理借鉴域外经验,以立法现代化为旨归,在腐败犯罪构成要件完善、腐败犯罪刑罚配置改进两方面重点发力。要拓宽《刑法》中贿赂犯罪的对象范围,将商业贿赂犯罪整体纳入《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之中,完善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设置;对贪污罪、受贿罪实行"贪贿分立"的法定刑配置模式,扩大罚金刑在腐败犯罪中的适用范围,并对腐败犯罪配置资格刑;应进一步严格贪污罪、受贿罪适用死刑的条件,力争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取消贪污罪、受贿罪的死刑。
彭新林
关键词:腐败犯罪刑事治理
腐败犯罪法律治理:内涵、思路与路径被引量:1
2020年
腐败犯罪治理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和依靠法治反腐,着力推进腐败犯罪法律治理,实现腐败犯罪法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腐败犯罪法律治理长效机制,既是有效治理腐败犯罪的根本途径,也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战略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制度性缺陷补阙、社会关系整合、治理秩序形塑等方面的"理性宰制"机能,建立一套通过腐败犯罪法律治理体系及其有效实施以合理组织对腐败犯罪反应的治理机制。腐败犯罪法律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排斥其他治理范式的功能补足。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借鉴域外有益经验,以构建长效机制为依归,贯彻动态治理的要求,找准腐败犯罪法律治理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努力在刑事立法、监察执法、司法反腐、国际追逃追赃等层面重点发力,凝聚起推进腐败犯罪法律治理的磅礴力量。
彭新林
关键词:腐败犯罪法律治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