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经廷

作品数:91 被引量:478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专利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5篇小麦
  • 30篇玉米
  • 25篇冬小麦
  • 23篇夏玉米
  • 16篇灌溉
  • 15篇土壤
  • 15篇作物
  • 10篇氮营养
  • 8篇氮素
  • 8篇肥料
  • 7篇植株
  • 6篇秸秆
  • 6篇还田
  • 5篇玉米产量
  • 5篇水分
  • 5篇土壤硝态氮
  • 5篇夏玉米产量
  • 5篇硝态氮
  • 5篇轮作
  • 5篇秸秆粉碎

机构

  • 80篇河北省农林科...
  • 1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石家庄市种子...

作者

  • 91篇张经廷
  • 70篇贾秀领
  • 67篇吕丽华
  • 55篇董志强
  • 49篇张丽华
  • 43篇姚艳荣
  • 30篇李谦
  • 26篇梁双波
  • 20篇籍俊杰
  • 18篇崔永增
  • 15篇申海平
  • 14篇张峰
  • 11篇周顺利
  • 9篇马贞玉
  • 7篇金欣欣
  • 5篇周丽丽
  • 4篇王志敏
  • 3篇李磊
  • 3篇李旭辉
  • 3篇梁效贵

传媒

  • 12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同位素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 1篇2012年全...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5
  • 6篇2024
  • 1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测定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率及其养分释放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率及其养分释放率的方法,属于物质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用原位还田代替了尼龙网袋法,用烘干碾压“二次筛分法”代替原有“清水冲洗法”,能真实、准确测定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率及其养分释放率...
张经廷吕丽华张丽华姚艳荣董志强贾秀领
一种能够实时监控降水量的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实时监控降水量的测量装置,属于水利检测领域。该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收集降水的盛水桶、用于监测盛水桶内水位的监测系统及控制器;通过盛水桶接收降水,监测系统监测水位变化,液位传感器检测水位,测量降水量,将...
董志强李谦吕丽华张丽华籍俊杰姚艳荣张经廷郑孟静金欣欣贾秀领梁双波
一种有机肥料对作物氮营养贡献率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肥料对作物氮营养贡献率的测定方法,属于农田营养循环技术领域。所述测定方法的步骤包括:利用<Sup>15</Sup>N标记有机肥料,测定有机肥料的<Sup>15</Sup>N丰度,将<Sup>15</S...
张经廷贾秀领宋粮吕丽华张丽华宋炜董志强
夏玉米微喷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试验研究表明,夏玉米生长期需水量为400 mm左右,而生育期的降水是276 mm,一般需要少量灌溉,尤其是苗期降水较少,一般需要补灌出苗水。并且玉米生长的7、8、9月虽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一些关键生育时期(抽雄吐丝期)如遇干旱,仍会影响植株抽雄、授粉和籽粒灌浆,造成减产。另外玉米生育期较长、生物量较大,所需养分较高,传统的施肥方式易造成后期脱肥,使植株早衰而影响产量提高。
吕丽华董志强张经廷贾秀领
关键词:微喷灌溉夏玉米年降水量降水时空分布玉米生长生育时期
一种促进密植夏玉米气生根生长发育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密植夏玉米气生根生长发育的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将株行距优化、改善农田耕层土壤理化特性、关键时期化控及前氮后移的施肥策略等相结合实现诱导密植夏玉米气生根的生长发育效果。且经试验验证...
翟立超张丽华赵颖佳张经廷郑孟静崔永增吕丽华姚海坡姚艳荣董志强
冬小麦-夏玉米限水节氮稳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贾秀领张经廷吕丽华梁双波董志强杨世丽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马贞玉姚海坡张凤路郭丽籍俊杰崔永增李谦张全国张峰马瑞昆
依据连续9年的冬小麦-夏玉米上下茬一体化水肥耦合定位试验研究,确定了土壤氮素平衡是本区域小麦玉米施氮量的约束因素,明确了河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稳定实现亩产1150-1400公斤且能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施氮量阈值及适宜施...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氮肥
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被引量:42
2013年
为探明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进行了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除籽粒外各器官的氮素积累进程都呈单峰曲线,茎鞘在吐丝期达到峰值,而叶片、苞叶和穗轴则到吐丝后12d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籽粒和整株的氮素积累随生育进程持续增加,成熟期最高。与其他器官相比,叶片对氮素供给更敏感,氮胁迫使叶片氮素积累高峰提前,促进氮素提前向外转运,导致其率先衰老。施氮能提高各器官在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但不改变氮素积累变化趋势。总体上,施氮量180kg Nhm-2可满足夏玉米对氮素的需求,获得较高的产量。以各器官氮素积累最大值与成熟期的差值计算,各处理再转运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鞘>穗轴>苞叶,各器官再转运氮素对籽粒贡献率之和平均为53.3%,其中苞叶和穗轴占12.3%,也是籽粒中氮素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经廷刘云鹏李旭辉梁效贵周丽丽周顺利
关键词:夏玉米器官氮肥水平
不同套种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讨不同冬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下小麦产量的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冬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SPAD值、冠层温度和最大LAI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大垄宽幅垄上覆膜(T1)、大垄宽幅未覆膜(T2)、小垄宽幅未覆膜(T3)、15 cm等行距(T4,对照)。结果表明,T1处理较对照减少了小麦灌浆后期旗叶光合速率,T2、T3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灌浆后期旗叶的光合速率;T1、T2、T3处理小麦孕穗期旗叶SPAD值均高于对照,而开花期和灌浆中期旗叶SPAD值均低于对照;3种套种模式小麦开花前冠层温度显著高于对照,而最大LAI低于对照,其中T1、T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2017-2018年冬小麦产量变化为:T2
董志强郑孟静吕丽华张经廷申海平姚艳荣张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冬小麦套种花生光合速率
一种定量土壤有效氮对作物氮营养贡献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物生产养分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定量土壤有效氮对作物氮营养贡献率的方法。所述定量土壤有效氮对作物氮营养贡献率的方法包括:a、创造土壤有效氮含量有差异的两种土壤;b、测定不施氮区域和施氮区域作物根区土壤有效...
张经廷贾秀领姚海坡郑孟静吕丽华张丽华董志强姚艳荣
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概述被引量:86
2018年
秸秆还田作为作物秸秆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田秸秆的快速腐解对改善土壤耕层质量,促进物质循环和培肥地力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同时探讨了秸秆初始碳氮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氮素供给、外施腐熟剂以及秸秆还田后的土壤环境等因素对秸秆腐解过程和秸秆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最后对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还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展望,旨在为作物生产制定科学系统的秸秆还田方案、加速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经廷张丽华吕丽华董志强姚艳荣金欣欣姚海坡贾秀领
关键词: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养分释放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