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涛 作品数:83 被引量:155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青年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更多>>
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M_(S) 5.5地震总结 被引量:1 2023年 系统梳理2020年1月2日云南宁蒗M_(S) 5.5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地震高频、地震空区等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200 km范围内存在多项地球物理异常,主要为钻孔应变、地电场方位角、地电阻率、水位等中短期异常。对宁蒗M_(S) 5.5地震序列进行分析,可知主震震源机制显示宁蒗地震的断层类型以正断层为主;余震活动丰富,存在分段特征,宁蒗地震序列中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相差0.9,主震释放能量占序列的93.53%,因此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为突出,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相对丰富,异常均分布在滇西北及周边地区,对宁蒗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冯晓博 解孟雨 张小涛 苑争一 姚丽 郭菲 田雷关键词:地震活动异常 中国CSEP检验中心的软件系统建设 2025年 为提升地震预测方法评价的标准化和应用的规范化,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尝试把CSEP(Col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移植到中国,建立中国CSEP检验中心。自主研发了加卸载响应比(LURR)、地壳振动、态矢量和地震综合概率预测模块;引进了国外的图像信息(PI)、相对强度(RI)、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预测模型并完成模块研发;遴选出Molchan检验、R值评分、N值检验和ROC检验等国际认可的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方法,以集成方式搭建运行平台。作为开放性检验中心,通过不断纳入新的算法,着力提升地震预测能力、推进地震预测实践,将地震预报业务中常用的地震发生率指数、小震调制比、b值等预测方法纳入到中心运行。中心的软件系统既能够完成回顾性预测检验,又能够实现前瞻性预测分析,可为现有预测方法提供运行环境和技术支持。 余怀忠 于晨 张小涛 苑争一 钟骏 解孟雨 李泽平 张靖雪关键词:开放性 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总结 被引量:1 2021年 系统梳理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石渠5.6级地震震中区域属于历史弱震区,震前出现前兆震群,也是其前震活动;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8项异常,其中形变5项,电磁3项,且电磁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在W_(q)值异常。石渠5.6级地震发生在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带上,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该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主震前存在明显的前震活动,余震较为丰富,序列活动呈阶段性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历史弱震区,可以通过分析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和地震活跃时段的b值,为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可利用地震序列参数h值和b值,对震后余震水平进行有效评估。 解孟雨 马亚伟 张小涛 于晨 岳冲 姚丽 姚琪 黎明晓 薛艳关键词:前震 地震活动异常 多方法联合分析未来地震发生趋势 被引量:8 2012年 综合多种前兆方法分析地震活动规律,研究目标地区未来地震发生的趋势。首先采用图像信息法(PI)进行扫描,从长期尺度上找出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异常的地区,并结合相关的活动断裂分布及区域地震活动确定未来地震的发震危险区;然后采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态矢量(SV)、矩张量加速释放(AMR)等中短期前兆方法分析这些区域的地震发生可能,并对地震发生的相关信息做进一步估算;在空间上实现向地震危险区域的逐渐逼近,时间上实现从长期预测到中短期预测的自然过渡。作为回顾性震例研究,我们对近3年来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强震(ML>6.5)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算法而言,将不同前兆方法适当组合结合能够更为明确地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信息和约束。 余怀忠 程佳 张小涛 刘杰 李纲 张永仙关键词:地震趋势 图像信息 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前兆 2022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5 2023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图1).1.1全球7级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 马亚伟 臧阳 韩颜颜 解孟雨 邓世广 王月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 杨文关键词:震情 图像信息法对青藏块体7级地震的预测检验及未来7级地震危险区研究 图像信息方法(Pattern Informatics,简称PI)是基于统计物理学的一种地震预测新方法,该方法能够识别某一段时段内某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是否显著偏离自己的历史和周边大区域的平均状态,并认为那些显著偏离了自己... 张永仙 夏彩韵 张小涛 吴永加2021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10 2022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5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8.1级地震(图1)。1.1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频次增加、强度增强2021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为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8.1级地震。全球7级以上地震强度较高,频次较2019年和2020年显著上升(臧阳等,2020;解孟雨等,2021),接近全球7级以上地震年均20次的活动水平。 马亚伟 韩颜颜 臧阳 解孟雨 邓世广 王月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 杨文关键词:震情 强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地震预测的技术领域,包括:在获取到目标地理区域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地震数据之后,通过对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计算目标网格区域在参考时间段内的发震概率,从而根据所有网格... 张小涛 余怀忠 于晨2019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1 2020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图1),最大为5月26日秘鲁北部7.8级地震。2019年全球地震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臧阳 韩颜颜 马亚伟 邓世广 王月 解孟雨 杨文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关键词:震情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总结 2021年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发生在滇西北地区维西—乔后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是一次走滑型破裂事件,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漾濞地震序列主震发生前3天震中附近有4级地震活动,主震后余震较为丰富,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系统总结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发现,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丛集活跃、地震条带、Benioff应变比、地震发生率指数等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楚雄垂直摆NS向、弥渡水管NS向、楚雄基线等趋势性异常,以及龙陵水氡、水温和流量、洱源水温、红格地电阻率等短期异常。上述异常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滇西至滇西北地区,对漾濞地震的发生具有指示意义。 张小涛 苑争一 姚丽 田雷 薛艳 杨文 姜祥华 史海霞 解孟雨 邓世广关键词: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