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莲
- 作品数:2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 廖雪莲蒋慧蒋莎义李艳华
- 基于甲胎蛋白的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诊断可行性分析(附80例肝占位病例)
- 目的 肝母细胞瘤常需先予化疗使肿瘤缩小而行手术完整切除,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初诊时不宜手术切除的患儿,往往由于肿瘤巨大、转移广泛和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较大。肝母细胞瘤血清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而良性肝占位...
- 廖雪莲蒋莎义蒋慧杨静薇邵静波刘江斌吕志宝吴于淳王雪莉
-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占位肝母细胞瘤儿童
- 59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近期疗效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59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7月1日至2013年6年30月诊断的59例NB患儿,根据年龄及分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根据分组采用...
- 邵静波蒋慧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廖雪莲
- 关键词:近期疗效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基于甲胎蛋白临床诊断肝母细胞瘤行新辅助化疗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和肝脏影像学的临床诊断行经验性新辅助化学治疗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80例原发肝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母细胞瘤50例和非肝母细胞瘤30例。分析血清AFP对临床诊断儿童原发肝占位为肝母细胞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化疗前是否有病理证据将5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分为经验性化疗组和有病理化疗组,比较两组最终病理结果、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血清AFP异常升高诊断儿童原发肝占位为肝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10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0.97,P<0.001)。肝母细胞瘤经验性化疗组和有病理化疗组3年OS分别为88.3%和90.7%,EFS分别为74.8%和81.3%;经Log-rank检验,OS和E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化疗前有无病理证据对PRETEX分期Ⅲ、Ⅳ期肝母细胞瘤3年OS和EFS影响无统计学意义(HR=4.68,95%CI:0.55~39.91;HR=2.34,95%CI:0.53~10.28)。结论根据血清AFP明显升高,可鉴别儿童肝母细胞瘤与其他儿童原发肝占位性疾病。基于血清AFP升高临床诊断肝母细胞瘤可指导手术耐受差的患儿术前新辅助化疗,降低手术风险。
- 廖雪莲蒋莎义杨静薇邵静波刘江斌吕志宝吴于淳王雪莉
- 关键词:血清甲胎蛋白肝占位肝母细胞瘤儿童
- 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2例分析)
- 2021年
- 目的总结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横纹肌肉瘤(RMS)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道RM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RMS患儿中,原发于盆腔者5例、膀胱者3例、阴道者2例、肛门者1例、附睾者1例,临床表现为局部包块者7例、排尿困难者2例、腹痛者2例、便血者1例。患儿均进行了原发部位的增强MRI或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原发瘤灶及常见转移部位。12例RMS患儿均行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均为胚胎型。12例RMS患儿中,3例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2例为腹膜种植,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6例患儿直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规律化疗及放疗,均完全缓解;4例患儿先行化疗再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规律化疗及放疗,3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死亡;2例仅行活检术,后规律化疗及放疗,均部分缓解。结论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是儿童RMS常见的发病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增强MRI或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原发瘤灶及转移部位,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多为胚胎型;RMS患儿的治疗需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联合诊治。
- 焦瑒瑒蒋莎义黄灿杨静薇廖雪莲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儿童横纹肌肉瘤盆腔泌尿生殖道
- G-6-PD缺乏症合并肠源性青紫抢救1例分析
- 2011年
- 对G-6-PD缺乏症合并肠源性青紫抢救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岁。因口唇发绀、面色苍黄20 h入院,入院前曾食用蚕豆和泡菜。查体:T 37℃,R 30次/min,BP 90/60 mm Hg,HR 130次/min,神清,面色苍黄,口唇及甲床发绀,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无殊,神经系统阴性。
- 廖雪莲
- 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临床意义
- 目的 应用FCM 技术动态监测B 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探讨其在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初发B 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1例作为研究对象.
- 李红蒋慧夏敏邵静波杨静薇陆正华张娜廖雪莲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病例报告
- <正>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造血前体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多发生在老年人,在儿童罕见,常以皮肤病损...
- 付盼叶启东廖雪莲杜欣蒋莎义
- 关键词:皮肤肿块病例报告
- 文献传递
- 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临床意义
- 目的:应用FCM技术动态监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探讨其在临床治疗的意义.
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发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6例...
- 李红蒋慧夏敏邵静波杨静薇陆正华张娜廖雪莲
- 关键词: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
- 文献传递
- 儿童横纹肌肉瘤分层化学治疗疗效及生存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的分层化学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单中心治疗的34例RM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分层治疗组的疗效,并对诸临床因素与生存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34例患儿接受手术、化疗,其中30例接受放疗。临床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对应于相应强度的化疗方案。本分组与国际横纹肌肉瘤研究组(the Intergroup Rhabdomyosarcoma Study Group, IRSG)分组标准相比略有差异,即部分IRSG低危组患儿划归至中危治疗组。低危组3例,完全缓解;中危组21例,1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高危组10例,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最终4例死亡。各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是100%、78%和35%。手术后存在肉眼残留与无肉眼残留患儿5年OS分别为25%、90%(P<0.05)。诊断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患儿5年OS为35%、82%(P<0.05)。结论本研究的低危组有很好预后,适用于低强度化疗方案;将部分IRSG低危组患儿调整至中危组提高化疗强度有较好的长期生存率;高危组需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及手术是否完整切除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李艳华杨静薇廖雪莲蒋莎义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儿童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