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柏勇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10年生粗皮桉优良种源家系选择分析——BLUP法
- 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林1.5年生和10年生树高、胸径生长性状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采用最佳无偏线性估算法(BLUP)估算历年性状育种值,再对历年育种值进行最小方差聚类分析(WARD),在种源、家系两个层次分...
- 廖柏勇莫晓勇陈文平刘丽婷武海霞
- 关键词:育种技术种源家系
-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借鉴以往楝属文献报道的SSR引物,筛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苦楝SSR引物,为苦楝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利用该体系以8个不同种源的苦楝基因组DNA为模板,从135对候选SSR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结果]苦楝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1.0μL 50 ng·μL^(-1)模板DNA,1.2μL 100μmol·L^(-1)引物,1.0μL 10 mmol·L^(-1)d NTPs,0.8μL 25 mmol·L^(-1)Mg^(2+),0.15μL 5 U·μL^(-1)Taq酶,1.5μL 10×Buffer,补dd H2O至15μL;最终筛选出15对具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苦楝SSR-PCR反应体系,并成功筛选出15对适用于苦楝的SSR引物。
- 王芳廖柏勇李培刘明骞李俊成吴琳瑛林玮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SSR-PCR引物筛选
- 苦楝种源果核和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苦楝(Meliaazedarach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集中于我国18~38°N,100~122°E。在海拔21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及溪谷、田地的边缘和道路两旁都能见到苦楝。苦楝也广泛分布于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不丹、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群岛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拉。
- 廖柏勇陈丽君王芳何霞刘明骞陈涵斌任颖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种源聚类分析
- 粗皮桉实生种子园遗传评估及早期选择研究
- 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 F.V.Muell)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树种,因树皮厚、抗逆性强、木材密度表现良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引种适生地区。随着我国桉树人工林受到...
- 廖柏勇
- 关键词:粗皮桉实生种子园
- 20种桉树及杂交种的花粉形态分析及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6
- 2012年
- 以20个桉树树种和杂交子代的花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花粉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桉树花粉微观形态具有高度一致性,都属于小孢粉(10~25μm)。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属于三环孔沟类型。萌发沟细长,沟缘不整齐,直达两极汇合形成合沟或者副合沟,沟膜多为颗粒状纹饰。花粉外壁光滑或者具有纹饰。(2)桉树不同树种在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器官及外壁纹饰的细微特征上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可作为桉树种间鉴别的重要手段。(3)花粉微观形态可作为分析亲本与杂交子代关系的指标之一,为杂交品种的鉴定与表现型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 武海霞刘丽婷廖柏勇莫晓勇
- 关键词:桉树花粉显微结构
- 苦楝不同种源叶片性状变异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对苦楝10个种源的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6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16.48%~41.26%,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明显;叶面积和叶柄长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70%以上,其他4个叶片性状也超过45%,说明苦楝叶片生长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对各种源建立叶面积方程,除广东兴宁种源外,其他种源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说明模拟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偏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性状与纬度、海拔、年均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年均日照均相关;株高与叶长/叶宽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叶长/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叶片的6个性状可将10个不同苦楝种源聚为2类。
- 陈丽君刘明骞廖柏勇丁美美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种源叶片性状
- 苦楝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应用SRAP技术对苦楝Melia azedarach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鉴定等开展研究,对苦楝SRAP-PCR体系中的模板DNA、dNTPs、Mg^2+、引物和TaqDNA聚合酶5个组分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合苦楝的SRAP-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分别设置8个浓度梯度水平,确定浓度范围后进行L16(4^5)正交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打分,确定优化体系.【结果和结论】SRAP对苦楝DNA浓度的要求不高,有一个较宽的浓度适宜范围;dNTPs在0.1~0.2mmol·L^-1范围内,能扩增出条带基本相同的清晰谱带;Mg^2+为2.0mmol·L^-1左右时扩增条带较清晰且数量多;引物介于0.48~0.64μmol·L^-1均能扩增出带型基本保持一致且清晰的谱带;TaqDNA聚合酶在0.50~2.00U范围内可以得到清晰的带型.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的得分,确定优化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30ng、dNTPs0.125mmol·L^-1、Mg^2+ 2.25mmol·L^-1、引物0.48μmol·L^-1、TaqDNA聚合酶0.75U,反应总体积25μL.
- 陈丽君刘明骞廖柏勇邓小梅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SRAP-PCR正交试验设计
- 赤桉优良家系选择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以8年生赤桉种源试验林的141个家系为材料,进行3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并根据各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具有同样的规律:胸径遗传力>树高遗传力>单株材积遗传力。由遗传相关系数来看,以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赤桉优树选择比其他性状更具指导意义。以表现水平法和T检验,2个不同参照标准,选择出103、106、108号等13个优良家系,其中前3名家系单株平均材积分别达0.1120m3、0.0944m3和0.0936m3。
- 林桦廖柏勇莫晓勇
- 关键词:赤桉种源家系
- 高抗性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与生态栽培技术
- 莫晓勇梁理勇谢正生彭仕尧刘丽婷裴文军杨小红陈文平林元震邓玉森林桦李尚均廖柏勇简明武海霞
- 该成果属于林业科学技术领域,森林培育学科。“高抗性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与生态栽培技术”是针对中国华南地区桉树栽培品种单一、高抗性品种缺乏、桉树人工林系统稳定性低,易受台风、病虫害等灾害的侵袭,并缺乏与之配套的高效生态栽培技...
- 关键词:
-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选育生态栽培
- 苦楝地理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模式植物,分布广泛,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本研究围绕苦楝种源地理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分布等问题,开展了苦楝的种源果核、种子性...
- 廖柏勇
- 关键词:苦楝地理变异生长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