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斌
作品数:
10
被引量:2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杜靖远
平顶山煤业责任有限公司一矿职工...
黄建华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罗怀灿
平顶山煤业责任有限公司一矿职工...
朱通伯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刘基仁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1篇
机械工程
主题
3篇
B超
3篇
波诊断
3篇
超声
3篇
超声波诊断
1篇
早期诊断价值
1篇
治疗椎间盘突...
1篇
溶核术
1篇
突出症
1篇
臀中肌
1篇
椎间盘
1篇
椎间盘突出
1篇
椎间盘突出症
1篇
腱鞘
1篇
腱鞘囊肿
1篇
髋关节
1篇
髋关节脱位
1篇
髋臼
1篇
髋臼指数
1篇
脱位
1篇
外固定
机构
6篇
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6篇
康斌
6篇
杜靖远
3篇
罗怀灿
3篇
黄建华
2篇
邵增务
2篇
朱通伯
2篇
郑启新
2篇
刘基仁
1篇
夏南平
1篇
杨述华
1篇
刘国辉
1篇
陈汝轻
1篇
李进
1篇
王洪
1篇
彭胜钢
传媒
2篇
同济医科大学...
2篇
中华骨科杂志
1篇
中国现代医学...
1篇
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2篇
1997
1篇
1996
2篇
1994
1篇
1992
共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脊柱结核寒性脓肿的B超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34例脊柱结核患者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X线摄片能显示椎体骨质病变情况,对寒性脓肿的诊断敏感性较低;B超对寒性脓肿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对骨质病变的诊断敏感性较低。X线摄片结合B超探查能对脊柱结核患者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B超能确定寒性脓肿的部位、大小和数量,对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价值。
康斌
朱通伯
杜靖远
刘基仁
黄建华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寒性脓肿
超声波诊断
膝部囊肿的B超诊断
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报告70例膝部囊肿的B超检查结果,69例B超表现为无回声液性暗区,1例为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其中40例为腘窝囊肿,16例为膝部腱鞘囊肿,10例为半月板囊肿,4例为髌前滑囊炎。所有病例均经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表明:B超能准确诊断膝部囊肿,并能进行囊肿定位和随访。
康斌
杜靖远
黄建华
罗怀灿
陈汝轻
关键词:
GUO窝囊肿
腱鞘囊肿
超声波诊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B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介绍新生儿髋关节的超声解剖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B超早期诊断方法。1083名新生儿两侧艘关节B超检查,发现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1例。在髋关节冠状面声像图上分别测量新生儿髋关节的a角、a角、髋臼指数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其正常值分别为:65.10±5.10°、40.27°±16.14°、24.75°±4.29°、64.66±5.63%(平均值±标准差)。研究结果表明:B超能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操作简单、经济、无痛、无放射性损害。
康斌
朱通伯
杜靖远
刘基仁
黄建华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超声波诊断
髋臼指数
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1
1996年
作者报告采用胶原酶注射即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4年以来共治疗100例.注射采用局部麻醉并在电视X线机控制下进行.术后观察1~2天出院,并继续卧床一周.优良率达90%.尤其是术后下背及下肢痛迅速好转,显然较手术恢复得快而好.本组亦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因而,作者认为,化学溶核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
杨述华
杜靖远
罗怀灿
李连太
康斌
李进
刘国辉
彭胜钢
夏南平
关键词:
胶原酶
化学溶核术
椎间盘突出
儿童臀中肌挛缩症
被引量:13
1997年
该文报告了62例儿童臀中肌挛缩症及其手术治疗结果。该组病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17岁,均有臀部反复肌注史。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变不同,可将该症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病变为臀大肌和臀中肌均有纤维化及率缩;Ⅱ型病变仅为臀中肌的纤维化及挛缩。在两种类型病例中有36例出现骨盆倾斜及下肢假性不等长。手术方式是彻底切断松解纤维化及挛缩的肌肉及臀筋膜,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该组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郑启新
杜靖远
邵增务
康斌
关键词:
臀中肌
挛缩症
儿童
纵轴可调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1997年
本文报告了纵轴可调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该外固定器主要包括连接杆、固定夹及骨针,可组合成单平面单边形和双边形等结构。连接杆可施行加压、牵伸或中和力,固定夹有双针道并可多维方向转动。从1993年10月至1995年9月,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各类下肢骨折82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42周,无骨不连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这表明,该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及稳定性,且使用安全,方便及灵活。
郑启新
杜靖远
罗怀灿
康斌
王洪
邵增务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