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宏森

作品数:59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化学工程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金刚石
  • 20篇刚石
  • 11篇教学
  • 8篇课程
  • 7篇超硬
  • 7篇超硬材料
  • 6篇结合剂
  • 5篇硬材料
  • 4篇磨具
  • 4篇金属结合剂
  • 4篇锯片
  • 4篇教学改革
  • 4篇合金
  • 4篇粉末
  • 3篇等离子
  • 3篇使用性能
  • 3篇碳化铬
  • 3篇碳化硅
  • 3篇氩气
  • 3篇磨块

机构

  • 48篇河南工业大学
  • 9篇郑州工业高等...
  • 3篇四川大学
  • 2篇桂林矿产地质...
  • 2篇郑州铁路职业...
  • 2篇中原工学院
  • 2篇郑州磨料磨具...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纺织工学...
  • 1篇郑州磨料磨具...
  • 1篇河南黄河旋风...

作者

  • 57篇左宏森
  • 10篇关春龙
  • 9篇王春华
  • 9篇王秦生
  • 9篇赵志伟
  • 7篇邹文俊
  • 7篇任瑛
  • 5篇栗正新
  • 5篇郑红娟
  • 5篇李颖
  • 4篇马秋花
  • 4篇王顺
  • 3篇何伟春
  • 3篇魏凤春
  • 3篇李彦涛
  • 3篇张琳琪
  • 3篇侯永改
  • 3篇刘颖
  • 3篇程巧换
  • 2篇宋诚

传媒

  • 7篇金刚石与磨料...
  • 6篇超硬材料工程
  • 6篇2004年中...
  • 5篇山东化工
  • 4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无机盐工业
  • 2篇功能材料
  • 1篇福建轻纺
  • 1篇中国陶瓷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安徽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河南化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磨料磨具通讯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新材料产业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科技财富
  • 1篇郑州工业高等...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目标驱动机制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19年
《专业英语》课程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熟练运用本专业术语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动向,并可以进一步进行学术交流。本文就我校目前学生层次与发展提出课程为本科毕业论文服务和研究生深造学习服务的两个基本目标,探讨了在此目标驱动机制下的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进一步满足学生听、说、写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语言与文字交流能力;教学手段以当前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主,增加学生小组团队自主学习过程;同时进一步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体系多元化。通过对2015级与2016级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反应了学生对上述教学改革内容的满意度较好,证实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张琳琪左宏森程巧换任瑛赵红雨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学习成果(OBE)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改革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讲授过程中存在老师作为主体贯穿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一问题,基于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先进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Outcome-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提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背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新型工科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关春龙卢新坡任瑛徐三魁魏凤春王顺左宏森赵志伟
关键词: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改革
正交实验方法在园子红陶瓷颜料生产工艺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报道了利用正交实验对园子红陶瓷颜料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影响园子红呈色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贝壳粉/锡液的摩尔比,其次是红矾钾的加入量,矿化剂的加入量和熔融石英/锡液的摩尔比影响最小。(2)利用极差分析、因素水平与综合评分效能曲线分析,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贝壳粉/锡液摩尔比在1.5~2.0之间,熔融石英/锡液摩尔比为1.0左右,红矾钾加入量为2%左右,矿化剂为4%~5%的铬酸铅和硼砂。(3)采用两次煅烧工艺合成比一次合成色料的性能有明显提高。
左宏森田晓正王改民李芳荆运杰耿矿发
关键词:正交实验陶瓷颜料
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材料结构表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2020年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材料结构表征”是学校一流课程。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师资队伍强大,教学内容模块化,考核机制多样化等特点。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紧扣培养目标,重在应用,兼顾理论,对材料结构表征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旨在将此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任瑛马秋花王仁杰陈倩倩程巧换韩平左宏森
关键词:教学改革
纳米碳化钒对超细WC基硬质合金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条件下,纳米碳化钒(V8C7)对超细WC基硬质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WC基硬质合金主要由WC和Co3C两相组成,相对于未烧结的硬质合金材料,WC的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纳米碳化钒可以有效抑制超细WC基硬质合金中WC晶粒的长大,并且随着纳米碳化钒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强,添加比表面积为63.36m2/g的纳米V8C7后,硬质合金中大部分WC的晶粒尺寸<0.5μm;纳米碳化钒对超细WC基硬质合金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随着纳米碳化钒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添加比表面积为63.36m2/g的纳米V8C7后,超细WC基硬质合金具有较高的性能(相对密度99.7%,洛氏硬度93.4,断裂韧性12.7MPa.m1/2)。
赵志伟刘颖宋伟强邹文俊左宏森李彦涛
关键词:硬质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
钻探用均质和结构型PCD/WC-Co复合材料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聚晶金刚石(PCD)问世以来,岩石钻探是其主要应用领域;八十年代起,在石油钻探中,PCD增强型复合片已经成功地用于制造三棱钻头。制造PCD增强型复合片的一个关键技术是使用性质介于PCD和WC-Co之间...
李颖左宏森
关键词:材料性质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纳米级碳化铬粉末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纳米级碳化铬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kg纳米氧化铬中添加0.30~0.45kg碳质还原剂,并加入1300~2900ml的酒精或丙酮作为球磨介质,经球磨、干燥后得混合料,将混合料置于反应炉中,在氩...
赵志伟郑红娟牛进平毛淑芳邹文俊左宏森
文献传递
硬质材料在金刚石工具胎体中的作用被引量:17
2005年
本文通过采用热压工艺和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在铜基和铁基结合剂系统中,WC、SiC、W和Fe等四种硬质相及其粒度变化对金刚石工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系统中不同硬质材料对胎体性能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而随热压条件的变化硬质材料的上述表现规律也存在显著的不同,并发现WC颗粒的粒度减小有利于基体硬度与强度的提高。
左宏森徐坚王春华
关键词:硬质材料金刚石碳化硅碳化钨胎体
造孔剂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磨具中具有适量的孔隙可在磨削过程中起到排屑、冷却和促使磨具自锐的作用。由于金属结合剂磨具的烧结密度高,对金刚石的把持力较高,所以在磨削过程中磨具的自锐性较差。本文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在相同的试验工艺条件下,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造孔剂NaC l、K3PO4和CO(NH2)2,详细对比和分析了造孔剂种类与用量对金属结合剂抗折强度与硬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造孔剂的粉末形状、造孔剂与金属结合剂的密度差都对结合剂的力学性能有直接的影响。造孔剂原料形状越规则,试样中孔的形状就越规则,对试样强度和硬度下降的影响越小;造孔剂含量越多,因孔含量随之增加,强度与硬度都会下降;NaC l较好的颗粒形状对称性以及在热压过程中不易变形的特性保证了试样中较好的孔形和对称性,它对结合剂力学性能影响明显优于造孔剂K3PO4和CO(NH2)2。
左宏森关春龙
关键词:造孔剂金刚石磨具NACL
表面掺杂增强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计算研究
2024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材料模拟程序CASTEP模块,研究B、N、Si掺杂对金刚石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N、Si的掺杂可以改变金刚石表面的电子状态,其中硼原子会与碳原子形成强的键合作用,而硅和氮原子则形成弱的键合作用。并以B、N、Si封端金刚石作为增强体,分析掺杂金刚石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金刚石进行表面掺氮和掺硅可以提高金刚石/铜界面的结合强度,其中掺氮的效果最好。电子态密度表明,掺杂金刚石表面第一层原子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状态分布对电子-声子耦合有利。
李跃杨雪峰韩金江孟汝浩左宏森左宏森栗正新
关键词:态密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