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苗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吻鮈属(Rhinogobio)鱼类物种分化的研究
- 吻鮈属/(Rhinogobio/)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鮈亚科/(Gobioninae/),为中国的特有属;包括有吻鮈/(R.typus Bleeker/)、圆筒吻...
- 孙玉苗
- 关键词:物种分化系统发育渐渗杂交
- 文献传递
- 中国明对虾两种C型凝集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C型凝集素作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参与了宿主对病原的识别过程并进而启动宿主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克隆得到2种新型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
- 孙玉苗李富花相建海
-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凝集素
- 脊尾白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耐受群体重要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爆发已给虾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寻找能够指示虾类群体抗白斑病能力的指标对虾类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为实验材料,以人工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攻毒后稳定存活的脊尾白虾作为WSSV耐受群体(命名为Rm),以注射PBS的虾作为对照群体(命名为Vm),分析比较了Rm群体和Vm群体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以探讨筛选对虾抗病免疫指标的可行性。Rm群体的ACP和AKP活性均显著低于Vm群体(P<0.05),而两群体在SOD活性上无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检验WSSV耐受群体是否比未经历过病毒感染的虾具有更高的抗WSSV的能力,作者以实验室养殖过程中经过WSSV自然感染后存活的脊尾白虾作为抗性群体(命名为Rn),以未经历过WSSV感染的脊尾白虾作为普通群体(Vn),进行WSSV人工注射攻毒,观察它们在WSSV感染后的存活率,结果显示Rn群体攻毒后存活率为33.2%,显著高于Vn群体的存活率15.1%(P<0.05),说明ACP和AKP有可能作为虾类抗WSSV能力的评价指标。
- 冯宁宁孙玉苗温荣张成松李富花
- 重组WSSV囊膜蛋白VP281和VP31的抗菌功能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解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两种囊膜蛋白VP281和VP31的功能,本实验对二者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利用一种组成型分泌原核表达质粒pBTA1为表达载体,构建了组成型分泌WSSV囊膜蛋白rVP281、rVP28以及rVP28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rEGFP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DH5α,分别命名为DhpVP281、DhpVP28和DhpVP28-EGFP。3种重组菌在LB固体培养基上生长12 h的菌落直径分别为(164.84±28.44)、(560.47±46.04)和(548.21±58.54)μm,生长19 h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36.31±47.56)、(1 136.90±110.88)和(1 083.33±109.83)μm,生长24 h的菌落直径分别为(594.19±57.17)、(1 251.19±188.86)和(1 264.29±172.78)μm;显示在所有培养时间,DhpVP281的菌落均显著小于DhpVP28或DhpVP28-EGFP的菌落(P<0.05),推测rVP281的表达可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以pBTA1为表达载体,未能成功构建组成型分泌rVP31的重组DH5α。为了解其原因,使用pET-30a(+)为表达载体,构建了表达rVP31包涵体的重组菌株BL21(DE3)pLysS。将rVP31蛋白纯化并复性后,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到rVP31蛋白对溶壁微球菌具有抗菌作用。在动物病毒中发现具有抗菌作用的囊膜蛋白,可以增加有关WSSV的病毒学方面的知识。
- 孙玉苗李富花相建海
- 关键词: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抗菌活性
-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Akt/PKB基因在病原刺激下的表达和功能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在对中国明对虾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克隆获得了其Akt/PKB基因(FcAkt)的开放阅读框(ORF)的cDNA序列,分析了对虾FcAkt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FcAkt基因在鳗弧菌、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注射后的转录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FcAkt基因的ORF全长为1536bp,编码51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8.9kDa,理论等电点pI为5.60。同源比对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化分析发现FcAkt与地蟹、果蝇、埃及伊蚊、家蚕等节肢动物的蛋白激酶B(Akt/PKB)亲缘关系较近。FcAkt的转录表达在不同细菌或WSSV刺激后具有明显的变化,提示对虾FcAkt基因可能在对虾的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迟艳红李诗豪王冬冬孙玉苗李富花相建海
-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AKTPKB
- 桃花水母的核糖体RNA基因ITS区序列分析及物种鉴定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获得了青岛野外采集到的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核糖体RNA基因ITS区序列。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在青岛采集到的桃花水母与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的ITS区序列相似度最高,同源性在93%以上;同时,在系统发育树中也与索氏桃花水母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青岛采集到的桃花水母为索氏桃花水母,这也是青岛地区桃花水母的新记录。
- 迟艳红陈华增杨翠华孙玉苗齐继光刘光兴王玮
- 关键词:基因克隆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三种重要囊膜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在病害防控中的作用
- 由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的白斑综合症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东亚爆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危害虾产业最严重的传染性病毒病。迄今没有有效的策略防控该病毒。病毒囊膜蛋白在与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
- 孙玉苗
- 关键词:VP28脊尾白虾
- 文献传递
- 威海海域文昌鱼的形态特征与分类学地位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2002年3月,威海海域发现文昌鱼。研究观察了威海海域文昌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与 Branchiostomabelcheri 和 Branchiostoma japonicum 做了相应比较,初步探讨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威海海域文昌鱼在体长与体高的比值(平均10.78±0.69)、肌节总数(平均67.12±0.87)、腹孔前肌节数(平均38.83±0.53)、腹孔~肛门肌节数(平均17.61±0.78)、肛门后肌节数(平均10.67±0.80)、背鳍室数目(平均308.55±15.65)、腹鳍室数目(平均57.26±5.07)、左侧生殖腺数目(平均25.69±2.24)和右侧生殖腺数目(平均28.20±2.03)等主要形态特征上与青岛海域的 B.japonicum 尤为接近。威海海域4月份性腺发育状况也与 B j.aponicum相符而不同于 B.belcheri。为威海海域文昌鱼为 B.japonicum。为威海海域文昌鱼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文昌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必要依据。
- 孙玉苗祝茜
- 关键词:文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