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古映莹

古映莹

作品数:100 被引量:72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理学
  • 24篇化学工程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电气工程
  • 13篇冶金工程
  • 6篇矿业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水热
  • 17篇热法
  • 16篇水热法
  • 16篇纳米
  • 14篇铁氧体
  • 10篇锌铁氧体
  • 10篇共沉淀
  • 9篇锰锌铁氧体
  • 9篇粉体
  • 8篇共沉淀法
  • 7篇纳米粉
  • 7篇沉淀法
  • 6篇水热法制备
  • 6篇离子
  • 5篇水热制备
  • 5篇纳米晶
  • 4篇添加剂
  • 4篇热稳定
  • 4篇无机
  • 4篇锰锌铁氧体纳...

机构

  • 84篇中南大学
  • 14篇中南工业大学
  • 3篇广西科技大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湖南理工学院
  • 2篇长沙矿冶研究...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1篇贵阳铝镁设计...
  • 1篇长沙矿山研究...
  • 1篇嘉兴学院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湖南建材高等...
  • 1篇郑州轻金属研...
  • 1篇湖南省食品质...

作者

  • 99篇古映莹
  • 19篇黄可龙
  • 11篇杨天足
  • 10篇桑商斌
  • 10篇刘雪颖
  • 9篇杜作娟
  • 9篇舒万艮
  • 8篇秦利平
  • 8篇钟世安
  • 7篇李丹
  • 5篇胡启明
  • 5篇周建良
  • 5篇王开毅
  • 5篇刘又年
  • 5篇宋丰轩
  • 4篇谭小平
  • 4篇冯圣生
  • 4篇江名喜
  • 4篇庄树新
  • 4篇王曼娟

传媒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稀土
  • 5篇中南工业大学...
  • 5篇磁性材料及器...
  • 4篇黄金
  • 4篇稀有金属
  • 4篇矿产综合利用
  • 4篇化工文摘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材料导报
  • 3篇冶金分析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精细化工中间...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有色金属
  • 2篇湖南有色金属
  • 2篇Transa...
  • 2篇2005中国...
  • 1篇现代化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1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醇锑类热稳定剂及其合成新工艺
硫醇锑类热稳定剂及其合成新工艺,其特征是:巯基羧酸酯锑以巯基羧酸、脂肪醇、三氧化二锑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直接合成。以本发明的新工艺合成的这两类硫醇锑,其产率高,可用作透明硬脂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稳定剂,其热稳定性能与有机锡热...
舒万艮瞿龙黄可龙刘又年古映莹
文献传递
溶剂热-煅烧法合成纳米ITO粉体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采用溶剂热-煅烧法制备纳米铟锡复合氧化物(ITO)。以In(4N)、SnCl4.5H2O为起始原料,通过XRD、SEM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分析,考察了溶剂热反应中溶剂对ITO粉体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4-丁二醇为溶剂,KBr为矿化剂(浓度0.5mol/L)在260℃下醇热6h,得到结晶性良好的羟基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的混合物。溶剂热产物在550℃下煅烧2h得到纳米ITO粉体,醇热-煅烧产物的吸波性能良好。
古映莹秦利平吴会永冯圣生彭穗宋丰轩庄树新
关键词:水热煅烧微波吸收
单硬脂酸稀土及双硬脂酸稀土的合成被引量:29
1995年
本文研究了单硬脂酸稀土和双硬脂酸稀土的合成方法,并对产品的熔点、红外光谱、稀土含量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测试。
杨占红舒万艮古映莹刘又年
关键词:稀土硬脂酸PVC热稳定剂
一种La、Zn共掺杂铁酸铋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a、Zn共掺杂铁酸铋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化学分子式为:Bi<Sub>1‑</Sub><Sub>x</Sub>La<Sub>x</Sub>Fe<Sub>1‑y</Sub>Zn<Sub>y</Sub>...
古映莹姜致言
文献传递
水热法制备PZT压电陶瓷粉体被引量:27
1999年
本文报道了水热法制备 P Z T 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结果, 给出了 P Z T 粉体的结晶性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钾添加量之间的关系, 用 X R D、 S E M 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实验结果, 表明所得到的 P Z T粉体为四方晶相钙钛矿结构, 粒子粒径为06 ~21μm ,
古映莹戴恩斌黄可龙
关键词:水热合成压电陶瓷锆钛酸铅
Lead electrodeposition from alkaline solutions containing xylitol
2011年
The electrodeposition of lead in alkaline solutions containing xylitol (1, 2, 3, 4, 5-pentahydroxypentane) was studied. The lead electrodeposition and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xylitol in alkaline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pparen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were obtain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Initial stages of lead electrocrystalliz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chronoamperometry. Voltammograms of a AISI 316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in xylitol solution exhibit no current in the potential range of-1.3 V to 0.75 V (vs Hg/HgO), implying that xylitol is stable to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pparen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were calculated to be 35.15 kJ/mol, 1.56 and 9.65x10^-5 A/m^2. Analysis of the chronoamperometric responses implies three-dimensional growth of nuclei, with the type of nucleation depending on overpotential.
古映莹周琼华杨天足刘伟张杜超
关键词:LEADXYLITOLELECTRODEPOSITIONNUCLEATIONCHRONOAMPEROMETRY
尖晶石型超微铁氧体粉末合成方法进展被引量:26
2002年
综述了近年来在尖晶石型铁氧体超微粉体合成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机械化学合成法、水热法、低温燃烧合成法、溶胶-凝胶法、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微乳液法、喷雾干燥法及喷雾热分解法等。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谭小平古映莹
关键词:尖晶石型粉末超微粉体磁性材料
催化裂化油浆的过滤分离研究及利用被引量:18
2007年
介绍了催化剂裂化油浆中固体颗粒的4种分离方法:自然沉降法、过滤分离法、静电分离法和离心分离法。对油浆过滤分离特点、原理、工业应用情况及流程进行了阐述。过滤后的油浆可作为炭黑针状焦、碳素纤维材料、增塑剂等产品的原料,最后对催化裂化油浆过滤技术进行了展望。
唐课文刘磊古映莹刘永兵
关键词:油浆催化裂化碳黑增塑剂
物质分离中的两类记忆型物质被引量:2
2002年
综述了两类记忆型物质———分子烙印聚合物和离子记忆无机离子交换剂的合成、性质及其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由于它们具有特殊的结构 。
邓永达古映莹桑商斌
关键词:分子烙印无机离子交换剂
ZnO:Sb^(3+)纳米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2011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六方纤锌矿结构的Sb3+掺杂ZnO纳米荧光粉,并系统研究了不同Sb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借助于XRD、SEM、荧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Sb3+样品的粒度小于未掺杂样品的粒度,当Sb3+掺杂浓度小于3%时,ZnO:Sb3+样品均具有纯相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掺入Sb3+时会引起ZnO晶体发光强度的改变,当Sb3+掺杂浓度为2%、600℃煅烧4 h时,纳米粉具有较强的发射强度,两个主峰中心位置分别在450nm和510nm附近。
古映莹李陆柯胡肖华卢周广
关键词:ZNO纳米荧光粉共沉淀法光致发光性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