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户宅院径流利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农户宅院径流利用实地试验研究表明,修建水泥水窖并水泥处理院面为最佳宅院集水技术组合。这种技术可使组合集水效率比自然院面、屋檐下铺水泥面的集水效率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入窖径流含沙量也显著下降。按试验所得水窖尺寸公式建造水窖,可较传统方法节约投入23%,可集存宅院全年径流的68.5%。利用宅院水窖发展庭院经济,可显著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 刘和斌年永录何宝林
- 关键词:水窖黄土高原
- 马铃薯丰产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初报
- 1989年
- 为了探讨马铃薯栽培因子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非参试栽培因子处于较优水平时,亩施氮、五氧化二磷及种植株数与马铃薯产量间的数学模型,1988年笔者在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进行了试验研究。
- 刘和斌马天恩
-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数学模型
- 甘肃省高寒阴湿区春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 2000年
- 1997~ 1 999年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的康乐县八松乡采用扣小拱棚、普通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春小麦的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作物的苗期 ;该区降水可基本满足春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小 ;覆盖黑色地膜除草率为 95 .0 %左右 。
- 刘和斌
- 关键词: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温效应除草效果
- 半干旱山区庭院径流拦蓄利用技术初探被引量:3
- 1995年
- 1992~1993年在半干旱区的定西高泉村对农户庭院降水径流集蓄和利用技术进行了探讨。经对有关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拦蓄庭院径流对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经济具有明显的效果,以水泥处理院内集流面和薄壁水泥窖集水为最佳的技术组合,利用积蓄的窖水对小麦、果树、大棚蔬菜进行补灌,均可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 年永录刘和斌
- 关键词:庭院径流半干旱山区
- 甘肃省高寒阴湿区农业综合发展试验示范
- 吕纪泽刘和斌邱瑞林郭永杰
- 该项目通过筛选、组配,示范推广了适于高寒阴湿区农业综合发展的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粮油作物良种、暖棚养畜、塑料大棚、病虫害防治、果园改造、结构调整等八项先进实用技术,带动辐射八松乡、康乐县农业综合发展,示范村粮食单产从2...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寒阴湿区农业综合发展
- 我省高寒阴区农业综合发展对策被引量:1
- 1999年
- 甘肃省高寒阴湿农业区是指分布在境内太子山、岷山山系中的高位山地,东起关山,西至马御山麓,中插华家岭的长约1200km的新月形狭长山区。根据“七五”、“八五”期间的综合考察和研究结果,该区是我省自然资源的相对富集区、喜凉作物的丰产区和农业投入的高效区,...
- 刘和斌
- 关键词:高寒阴湿区农业
- 旱坡地聚流沟种植技术效应研究初报被引量:7
- 1998年
- 在旱坡地以糜子为指示作物采用聚流沟种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可减少33.8%,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3.23~3.56个百分点,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40.29%。秸秆覆盖栽培可使产沙量下降59.32%,径流含沙率下降54.87%,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3.15%。
- 刘和斌
- 关键词:旱坡地
- 高泉小流域的植被建设和生长量郁闭度分析
- 1996年
- 植被建设是旱地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人工调控和改善的重要研究内容。1991年以来,定西试验区在'七五'工作基础上,以小型工程措施最佳对位配置,适地、适树。
- 刘和斌何宝林
- 关键词:植被生长量郁闭度
- 高寒阴湿区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效应研究
- 1992年
- 为了探索发挥我省高寒阴湿地区土壤基础肥力较好,水分较多的优势,研究克服在温度较低条件下主要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及其在本区的效应和实用价值,为农业生产提供丰产栽培技术组合,1989~1990年在康乐县八松乡开展了主要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效应的研究工作。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康乐县八松乡,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4.9℃,≥0℃积温2461.7℃,≥10℃积温1469.9℃,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650毫米。试验地土壤为黑土,而且平整肥力均匀。历年春小麦试验前茬为蚕豆,蚕豆、马铃薯试验前茬为小麦。
- 吕纪泽刘和斌王敏生
- 关键词:高寒阴湿区作物丰产栽培
- 梯田土壤水肥的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 1994年
- 梯田土壤水肥的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刘和斌,年永录(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修建梯田是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改造坡地低产田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从1986年起,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每年新修梯田400亩左右,到1993年,共修建梯田2997亩,...
- 刘和斌年永录
- 关键词:梯田土壤水肥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