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丽丽

作品数:48 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血清
  • 8篇内膜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7篇子宫
  • 7篇子宫内膜
  • 7篇内膜癌
  • 7篇甲状腺
  • 7篇宫内膜癌
  • 6篇蛋白
  • 6篇亚临床
  • 6篇子宫内膜癌
  • 6篇甲状腺功能
  • 5篇抵抗素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甲状腺功能减...
  • 5篇肝炎
  • 4篇亚临床甲状腺

机构

  • 45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唐山市第二医...
  • 2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 1篇定州市人民医...
  • 1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45篇代丽丽
  • 16篇耿玉兰
  • 12篇孙静娜
  • 7篇魏从真
  • 7篇赵帅
  • 6篇张征
  • 6篇武艳
  • 5篇朱淑敏
  • 5篇王旭
  • 4篇赵小洁
  • 4篇葛静
  • 4篇刘晶
  • 4篇陈然
  • 3篇李增宁
  • 3篇康琼英
  • 3篇张红真
  • 3篇李亚威
  • 3篇王国欣
  • 3篇张卫国
  • 3篇房桂英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5篇山东医药
  • 4篇广东医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家庄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对4 625例妇女盆底功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石家庄地区某社区5 000例妇女开展问卷调查,调查PFD相关知识,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发放问卷5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 62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2 673例(57.9%)表示对PFD有所了解,其中822例(17.8%)从报道、电视等途径了解,854例(18.5%)从医院了解,906例(19.6%)通过宣传教育等了解,91例(2.0%)通过就诊了解。4 625例中,1 133例患有PFD,患病率为24.5%。阴道分娩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病率(15.0%)显著高于剖宫产(6.0%)和未生育女性(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次多、便秘、阴道分娩、高龄、便秘及产程延长是影响PF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女性PFD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有必要提高妇女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尽早诊断治疗。
杜亚飞房桂英陈然代丽丽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
LncRNA C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意义以及雷公藤甲素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LncRNA-CC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C57BL/6小鼠接种子宫内膜癌瘤HEC-1A细胞制备荷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雷公藤甲素组(25μg/kg)、中剂量雷公藤甲素组(50μg/kg)和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100μg/kg)。给药15 d后取小鼠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肿瘤组织LncRNA CCAT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肿瘤组织血管丰富,细胞生长密集,排列不规则;低、中、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小鼠肿瘤组织内血管减少,结构破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坏死。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小鼠肿瘤组织质量均明显减轻(P<0.05),抑瘤率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肿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LncRNA CCAT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雷公藤甲素可通过降低LncRNA-CCAT1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荷子宫内膜癌小鼠移植瘤生长起抑制作用。
李林魏旭静代丽丽路素双刘晶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雷公藤甲素细胞凋亡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宫产分娩的单胎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对照组则于新生儿娩出10 s内进行断脐处理,其他相关措施及产妇出院指导与观察组一致,比较2组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72 h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3例占3.75%,胆红素水平(18.19±1.90)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7.02±1.58)mol/L,血红蛋白水平(153.33±15.16)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2±0.38)分,5 min Apgar评分为(10.00±0.00)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15例占18.75%,胆红素水平(10.26±2.55)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5.88±1.68)mol/L,血红蛋白水平(147.21±12.37)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0±0.69)分,5 min Apgar评分为(9.99±0.34)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5.00%(4/80)。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不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利于新生儿预后;临床产科工作中剖宫产建议选择晚断脐,以减少早断脐造成的不良影响。
谷玉红黄丽霞张彦敏宋菲菲张红真滑芳代丽丽
关键词:剖宫产母儿预后产后出血新生儿湿肺症
牙周脓肿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意义
目的:检测牙周脓肿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探讨 HCMV和牙周脓肿的关系。方法:使用诊刮器刮取38例牙周脓肿患者脓肿部位和健康部位的龈下样本,使用PCR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结果:脓肿部位HCM...
耿玉兰李增宁骆彬卢洁代丽丽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牙周脓肿PCR
文献传递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的生理作用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大脑中淀粉样斑块(淀粉样前体蛋白的β样剪切)和神经纤维缠结(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近年来,为了深入探讨AD患者记忆和认知缺陷的发病机理,许多研究者试图寻找与AD病理发展相关的早期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脑衰反应调节蛋白(CRMP)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成人和婴幼儿大脑中的蛋白,而且伴随着AD的病理发展,CRMP2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磷酸化.现就CRMP2的生理作用与AD的关系综述如下.
代丽丽刘华月霍秀娥朱淑敏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酪氨酸蛋白激酶
miR-195靶向AEG-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miR-195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将miR-195模拟物(mimics)转染至HEC-1A细胞为miR-195组,转染阴性对照和未转染的HEC-1A细胞分别为NC组和Blank组。qPCR检测各组HEC-1A细胞中miR-195的表达水平,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blot检测AEG-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95和HEC-1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Blank组和NC组比,miR-195组HEC-1A细胞中miR-19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OD值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AEG-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AEG-1-Wt组中miR-195组HEC-1A细胞的相对荧光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5),AEG-1-Mut组中miR-195组HEC-1A细胞的相对荧光活性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5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HEC-1A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与靶向调控AEG-1的表达有关。
赵小萌岳奇芳李园王华肖彩兰代丽丽王旭靳艳霞
关键词:AEG-1增殖凋亡迁移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arks,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649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其HBV-M。结果 246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100.0%,与HBeAg阴性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antigen,HBsAg)阳性标本和HBsAg阴性标本,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M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李亚威张征孙静娜赵小洁赵帅代丽丽
关键词:DNA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牙周脓肿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检测牙周脓肿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探讨HCMV和牙周脓肿的关系。方法使用诊刮器取38例牙周脓肿患者脓肿部位和健康部位的龈下样本,使用PCR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结果脓肿部位HCMV阳性感染率为65.7%,健康对照部位为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在牙周脓肿部位的感染率明显增高,与牙周脓肿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耿玉兰李增宁骆彬卢洁代丽丽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牙周脓肿PCR
PTEN/ILK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
2022年
目的探讨PTEN/ILK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检测PTEN和ILK表达;分析PTEN和ILK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查询随访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3年预后生存期;分别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Ishikawa和HEC-1B中过表达PTEN表达,敲减ILK;CCK-8检测RL95-2、Ishikawa和HEC-1B增殖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过表达PTEN细胞中检测ILK变化,敲减ILK细胞中检测PTEN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TEN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阳性面积显著低于正常组织;ILK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阳性面积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TEN缺失和ILK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是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EN缺失和ILK高表达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过表达PTEN后RL95-2、Ishikawa和HEC-1B增殖能力明显降低,敲减ILK后RL95-2、Ishikawa和HEC-1B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ILK表达随着PTEN过表达而减少;而敲减ILK对PTEN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PTEN通过调控ILK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
代丽丽葛静王景刘晶王旭陈然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子宫内膜癌增殖
四种断脐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断脐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1-12月分娩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四组:早断脐组,晚断脐1组、晚断脐2组、晚断脐3组,每组各100例,比较断脐时机对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妇血红蛋白值、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72 h血红蛋白值、新生儿胆红素峰值的影响。结果早断脐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值、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胆红素峰值与晚断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晚断脐组之间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值、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胆红素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生后72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高于早断脐组(P<0.05);三种晚断脐组之间新生儿生后72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晚断脐方法均增加了新生儿生后72 h血红蛋白值,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是有益的,未显示晚断脐对产妇有不良影响,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胎盘娩出后断脐,以防止过早断脐可能潜在的不良影响。
谷玉红宋菲菲黄丽霞张彦敏代丽丽滑芳李义飞
关键词:产后出血新生儿贫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