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凌云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腧穴配伍规律的多角度探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从文献分析、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多个角度探析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文献,并与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腧穴配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肠易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便秘,三者在文献分析、传统和现代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腧穴配伍方案呈现显著的一致。结论:从文献分析、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多个角度分析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的腧穴配伍规律,有助于发现现有方案的不足并及时作出改进和优化。
- 张树森赵妍鲁凌云张微罗芳丽李瑛
-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国内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选穴规律被引量:12
- 2014年
-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选穴规律。通过电脑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1978—2013年国内临床针灸治疗此病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分析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11篇,针灸处方254条,选用腧穴130个,腧穴使用总频次2193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下肢部及背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33.0%(723/2193)和23.8%(521/2193);阴、阳经使用率分别约为51.8%(1136/2193)和44.0%(965/2193);特定穴占88.7%(1946/2193)。认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循经取穴为基础,多种配穴方式相结合;阴、阳经并重;重视特定穴使用。
- 鲁凌云周思远刘婷秦尔奇任玉兰李瑛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腧穴
-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8—2016年)、万方数据库(2008—2016年)、Pub Med(2008—2016年),检索词为"肠易激综合征"及"针灸治疗",检索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腧穴、归经、干预措施、辨证特点。结果:纳入的53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常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中脘、太冲、大肠俞等穴位;针灸方法最常用的是针刺疗法,亦常配合艾灸;常用特定穴为背俞穴、五输穴、募穴等;辨证治疗较少,其中常用分型为脾肾阳虚、肝脾不和、脾胃虚弱等。结论: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足阳明胃经以及特定穴位,辨证分型治疗较少,常用操作方法为针刺配合灸法。
- 段多喜周思远郑倩华鲁凌云陈颖李瑛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灸
- 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毫针、内管和透明的外管,内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外管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外管外壁设有刻度,内管的内径大于毫针的外径,内管和外管的长度均小于毫针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可度量和控...
- 李瑛鲁凌云周思远郑倩华魏韬
- 脏腑病和经络病敏化穴位/点的分布特征探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脏腑病和经络病敏化穴位的分布特征,总结脏腑病与经络病的穴位敏化点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脏腑病敏化穴位主要分布在特定穴及其周围,经络病敏化穴位主要表现为循经分布和病变局部分布两种形式。脏腑病和经络病的敏化穴位分布符合疾病病因病机,对临床敏化穴位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分布特征缺乏特异性,对临床针对性诊疗的引导存在局限性。
- 侯廷惠鲁凌云罗亚男封秀梅杨羚李瑛
- 关键词:特定穴
- 骨质增生象形“索桥锚碇”并提出治疗新方向——防治结合,筋骨同治
- 2013年
- 骨质增生为常见病、多发病。现代治疗以"治骨"为主,笔者通过取类比象,从理论上分析骨质增生不仅是骨质的退行性改变,更是"筋质的退行性改变",是筋伤的一种并发症,从而提出"防治结合,筋骨同治"的治疗新方向。
- 谢天谢麦棉鲁凌云房晓玲
- 关键词:骨质增生取类比象
- 近10年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临床研究述评被引量:6
- 2016年
- 睡眠障碍是我国围绝经期妇女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针灸治疗安全、疗效明确,本文通过整理近10年间针灸治疗此病的文献,总结介绍现阶段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针灸疗法研究现状,并强调针灸治疗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重要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此病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疗效。
- 师维郑倩华鲁凌云黄活石罗芳丽王欣月李瑛
-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障碍针灸治疗
- 三期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
- 周围性面瘫,也称作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周围性面瘫一般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在不同时期病理表现不同,病情轻重也不同,治疗上也应明确区分.然而,少有文章...
- 高桃张树森张微郑倩华鲁凌云李瑛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 近十年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国内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为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回顾分析我国2004年—2013年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对上述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290篇,分别发表在128种期刊上,其中,临床研究文献173篇;治疗方法以毫针针刺为主;治疗方案多采用综合疗法;最常使用腧穴为三阴交、肾俞、关元等。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临床研究为主,缺乏作用机制研究及针灸处方、治疗模式、治疗过程等的标准化研究。
- 鲁凌云秦尔奇谢天李瑛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疗法文献计量学
-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分子机制研究综述被引量:20
- 2016年
-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文章从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血管舒缩因子学说、自由基学说等方面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关机制进行述评,并认为今后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作用机制。
- 秦尔奇鲁凌云贾必燕田珍李瑛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