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鸣旺

陈鸣旺

作品数:25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直肠
  • 4篇直肠脱垂
  • 4篇脱垂
  • 4篇疗效
  • 4篇便秘
  • 4篇STARR
  • 3篇肛瘘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痔上黏膜
  • 2篇生物反馈
  • 2篇术后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中医药疗法
  • 2篇吻合器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结直肠

机构

  • 19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湘南学院附属...

作者

  • 19篇陈鸣旺
  • 12篇罗宏标
  • 11篇唐清珠
  • 5篇顾成义
  • 4篇张盛甫
  • 4篇唐世佳
  • 3篇宋顺心
  • 2篇王爱华
  • 2篇刘海光
  • 2篇罗育连
  • 2篇廖莎
  • 1篇罗吉孔
  • 1篇曾灵峰
  • 1篇钟湘红
  • 1篇李秀春

传媒

  • 6篇湖南中医杂志
  • 4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放射性肠炎36例被引量:4
2009年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腔肿瘤尤其是妇科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伴有粘液便或血便,肠粘膜充血、水肿,进而形成溃疡及合并出血,甚至肠穿孔形成瘘,以直肠多见。据文献报道,放疗后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可达13.3%。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用黄连素片治疗的3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唐清珠陈鸣旺顾成义王爱华
关键词:肠炎放疗并发症中医药疗法参苓白术散
滋阴健脾润肠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51例总结
2009年
目的:探讨滋阴健睥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患青口服滋阴健脾润肠方,对照组口服福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79.59%,两组比较,P〈0.05。结论:滋阴健脾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唐世佳陈鸣旺顾成义
关键词:便秘老年人中医药疗法
中药汤剂序贯换药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序贯换药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手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平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早、中、后3期中药汤剂纱条序贯换药,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新纱条换药,直到创面愈合。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在术后第3、7、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平均(30.80±6.74)d,治疗组平均(26.70±8.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21天治疗组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序贯换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以加速创面愈合,其疗效优于康复新液。
罗宏标陈鸣旺廖莎
关键词:创面愈合中药汤剂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技术在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4例肛肠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分为FTS组(n=110)和传统手术组(n=11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肛门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肛门疼痛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第1、3天应激反应指标CRP、空腹血糖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FTS应用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宋顺心唐清珠钟湘红陈鸣旺罗宏标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肛肠手术围手术期
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治疗低位单纯肛瘘的疗效评价
2018年
目的研究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单纯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低位单纯肛瘘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LIFT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痊愈率、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半年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等。结果痊愈率和术后半年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及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肛瘘的疗效满意、安全,伤口恢复快,能保护肛管功能。
陈鸣旺高舒影罗宏标唐清珠
关键词:肛管测压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STARR术治疗盆底松弛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盆底松弛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STARR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排便频率、时间、方式、肛门坠胀、便感等症状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频率、时间、方式、肛门坠胀、便感分级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的更显著(P<0.05)。结论 STARR术治疗盆底松弛型ODS疗效满意。
唐清珠陈鸣旺罗宏标宋顺心张盛甫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生物反馈
PPH结合断桥缝合术一次性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PPH结合断桥缝合术一次性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PPH结合断桥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赘皮残留率、患者满意度、术后2年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结合断桥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值得应用。
陈鸣旺高舒影唐清珠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PPH外剥内扎
腹腔镜腹侧网状直肠固定术治疗女性直肠脱垂的术后功能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考察腹腔镜腹侧网状直肠固定术(LVMR)对女性直肠脱垂的相关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女性直肠脱垂患者47例,采用LVMR进行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及评分,包括Wexner大便失禁评分问卷、Longo ODS问卷及BBUSQ-22问卷,同时考察随访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整体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Longo ODS总分较术前降低(P<0.05),仅使用灌肠剂和栓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BUSQ-22总分较术前降低(P<0.05),但个别评分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3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LVMR治疗女性直肠脱垂可获得满意的术后功能,具体表现为大便失禁、阻塞性排便及肠道和膀胱功能等改善显著。
陈鸣旺高舒影罗宏标唐清珠
关键词:直肠脱垂女性术后功能
STARR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自拟平溃散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D-二聚体、PL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平溃散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二聚体、PLT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平溃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D-二聚体与PLT水平。
唐清珠陈鸣旺罗宏标宋顺心罗吉孔刘海光张盛甫罗育连罗育春徐园园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STARR补中益气汤
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45例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陈鸣旺高舒影罗宏标
关键词:八髎穴长强穴肛管直肠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