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 血管生成素-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作用判断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判断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146例CHF患者,禁食12h后空腹抽取血样,行Ang2检测,并随访1年,死亡(d)和心脏移植(HT)的患者共计25例(17%)作为事件组,其他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结果:两组患者下列标志物血清浓度明显升高,Ang2[Log Ang2:(8.97±0.52)vs.(8.45±0.69),P=0.0004],髓过氧化物酶(MPO)[Log MPO:(5±1.1)vs.(4.2±1.3),P=0.005)]及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Log pro-BNP:(8.70±0.9)vs.(7.45±1.3),P<0.00001]。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pro-BNP和Ang2是1年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0.78,敏感性为68%和特异性为82%,截点值为5109ng/L,95%CI:0.70~0.85,P<0.001,Ang2的AUC=0.73(敏感性为84%和特异性为61%,预测终点值为5 175ng/L,95%CI:0.65~0.80,P<0.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pro-BNP是1年死亡或心脏移的唯一预测因子。结论:在我们的CHF患者系列中,Ang2和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的短期预后的最佳预测因子,而只有pro-BNP可以独立预测心源性死亡或心脏移植。
- 陈英刘凯黄涛吴佳力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心力衰竭慢性预后
- 炎症因子TNF-α、IL-6、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268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7的水平,采集临床资料,同时完善颈部血管彩超及冠状动脉CTA,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RA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NF-α、IL-6、IL-17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7、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均有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均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此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
- 陈英张文玲黄涛苏屿吴佳力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 NIPT-plus筛查染色体MMS的应用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在筛查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MMS)上的应用。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3860例孕妇及2022年10例室间质评样本的NIPT和NIPT-plus检测结果,其中24例孕妇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产前诊断。结果24例孕妇及10例质评样本NIPT-plus游离DNA浓度明显高于NIPT,总测序数据量提高了1.39~1.58倍,有效测序数据量提高了1.20~1.35倍;24例孕妇样本NIPT-plus提示1例18-三体,1例21-三体,2例MMS,NIPT提示1例18-三体,1例21-三体;10例质评样本NIPT-plus提示9例MMS且9号样本同时存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s),NIPT仅提示1例SCAs。结论在本院系统检测范围内NIPT-plus能有效应用于MMS的筛查,减少出生缺陷。
- 陈英童晓青余学高黄浩黄彬陈培松
- 关键词:灵敏度
- 参加2011~2013年卫生部临检中心性腺激素室间质评回顾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对该科3年以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内分泌室间质评(EQA)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在规定时间内采用贝克曼 D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内分泌 EQA 标本,并上报结果。结果2011~2013年度共完成180个质评测试,其中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OG)、泌乳素(PRL)、睾酮(TESTO)合格率分别为90.0%、100.0%、96.7%、90.0%、100.0%、100.0%。性腺激素检测累积性能解释均为成功,PROG 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结论日常检验工作中应以室内质控(IQC)为基础,及时开展 EQA 的回顾性分析,提高本实验室检验质量,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吴佳力郑莹莹苏屿陈英
- 关键词:性激素室间质评室内质控
-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合格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压、共患疾病、多重用药、认知功能和营养状态、基本和功能性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及一些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约27.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非校准模型中,25羟维生素D与体位性性低血压发生密切相关(OR=0.24;95%CI=0.12-0.73;P=0.004),而BADL、IADL也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陈英张文玲符生苗黄涛符惠群苏屿吴佳力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严重度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严重度评估中的的价值。方法选择7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依次分为4组,分别测定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LVEF、NT-proBNP及6min步行距离。观察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与心衰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等级中具有差异性,并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增加;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6min步行距离及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可能作为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陈英刘凯符生苗黄涛
-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 液-质联用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中他林洛尔的浓度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他林洛尔的浓度。方法 空白血浆加他林洛尔和内标,用乙腈直接沉淀,然后用质谱进行检测。色谱柱为Cosmosil C18 (2.0mm×150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1甲酸胺水溶液(含0.05%甲酸)(60:40,v/v),流速为0.2mL·min^-1,进样量为20μL,采用正离子方式扫描,他林洛尔的监测离子为m/z:364.3→308.1,内标普萘洛尔的监测离子为m/z:260.1→184.2。结果 他林洛尔的线性范围为1.00~522.40ng·mL^-1,r^2=0.999,最小检出浓度为1.00ng·mL^-1,绝对回收率在80%左右,相对回收率在80%~115%,日内、日间RSD均〈15%。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适用于他林洛尔血药浓度检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 王亦男谭志荣陈尧郭栋韩仰陶共由陈豪陈英肖昌琼张敏周宏灏
- 关键词:液-质联用他林洛尔血药浓度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与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的关系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病人血浆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K1)与躯体症状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血浆β-ARK1,心衰躯体感知量表(HFSPS)测量躯体症状,广义线性建模用于量化β-ARK1和HFSP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心力衰竭病人,年龄为(53.8±12.9)岁,男性占74.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占81.9%;校正了其他物理症状预测因子后,β-ARK1与HFSPS评分显著相关(β=0.23±0.19,P=0.024)。结论较高的血浆β-ARK1作为慢性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标志物,与心力衰竭更严重的躯体症状相关。
- 刘凯陈英
- 关键词:心力衰竭躯体症状
- 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老年记忆减退病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495例年龄60岁以上记忆丧失或减退的病人,第一次入院血压测量均在安静病房休息10min后卧位检测,随后病人站起,并在相同的手臂再次测量一次血压,并使用同一个水银血压计,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分为OH组与非OH组。采用经过验证的神经心理测试:认知效率项目组合表(CEP)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入组对象共分4组,阿尔茨海默病(A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正常对照组。结果 495例受试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为14%(69/495)。体位性低血压在VaD病人中发病率为22%,阿尔茨海默病中为15%,轻度认知障碍中12%,对照组中也有4%的发病率(P<0.01)。年龄、教育程度、坐位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量经校正后发现与体位性低血压密切相关(OR=0.24;95%CI=0.12~0.73;P=0.007)。OH组与非OH组CEP积分[(50±24)分vs(56±22)分,P<0.05)],VaD组和AD组在站位时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均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9±16.0)mmHg vs(-0.7±14.0)mmHg,P=0.02]和[(-5.5±14.0)mmHg vs(-0.7±14.0)mmHg,P=0.01)],相比较而言,站立后舒张压的下降与痴呆无明显相关性(OR=0.98;95%CI=0.93~1.03;P=0.427)。结论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刘凯陈英韩坤元林道勇周晓莉江帆仝珊
-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