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洪涛

作品数:73 被引量:1,00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营养盐
  • 9篇沉积物
  • 7篇黄河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海域
  • 5篇营养
  • 5篇水库
  • 5篇中营养
  • 4篇三峡水库
  • 4篇湿沉降
  • 4篇通量
  • 4篇黄河口
  • 4篇
  • 4篇表层沉积物
  • 4篇大气湿沉降
  • 3篇悬浮颗粒物
  • 3篇溶解态
  • 3篇溶解氧
  • 3篇入海

机构

  • 44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山东黄河三角...
  • 2篇教育部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山东出入境检...

作者

  • 50篇陈洪涛
  • 22篇于志刚
  • 22篇姚庆祯
  • 16篇米铁柱
  • 8篇张经
  • 7篇姚鹏
  • 5篇冉祥滨
  • 5篇刘素美
  • 4篇张欣泉
  • 4篇刘月良
  • 3篇李玲玲
  • 3篇简慧敏
  • 3篇邓春梅
  • 3篇巩瑶
  • 3篇杜俊涛
  • 3篇何会军
  • 3篇于志刚
  • 2篇尹红珍
  • 2篇单凯
  • 2篇张国森

传媒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环境科学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科学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 1篇第六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头过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头过滤装置,它包括主管、固定和支撑主管的支架,主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并装有开关阀,在主管上连接有多组抽滤支管,支管上靠近主管的一端上设有开关阀,靠近开口端设有放气阀。本发明的优点是一次可进行多组抽滤...
于志刚陈洪涛米铁柱
黄河下游溶解态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入海通量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根据在2010-04—2011-03期间在黄河利津站进行的观测结果,分析了黄河下游营养盐的月际变化,估算了黄河营养盐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溶解无机氮(DI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和氨氮(NH_4^+-N)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0.4~361.3、177.1~332.5、0.74~13.81和2.27~26.44μmol/L,平均浓度为277.5、269.3、4.90和5.26μmol/L;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27~0.138和92.5~146.0μmol/L,平均浓度分别为0.094和118.1μmol/L。DIN的浓度表现为枯水期含量高、丰水期含量低,而磷酸盐的变化与其相反;硝酸盐是黄河下游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溶解无机氮的入海通量主要由NO_3^--N贡献;磷酸盐浓度与径流量显著正相关;丰水期黄河向渤海输送的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是全年输送通量的主要贡献者,营养盐通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径流量。
谷文艳陈洪涛姚庆祯张晓琳
关键词:黄河营养盐月际变化通量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典型库湾溶解态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为研究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库湾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2007年4月在三峡水库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及其毗邻干流开展了现场调查,测定了溶解态重金属铜、铅、铁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2007年4月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其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铅最高,铜、铁次之,镉最低。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具有较为一致的分布规律;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铜的平均浓度相差较大,香溪河库湾、大宁河库湾平均浓度均低于与其毗邻干流;两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铅的平均浓度略低于其毗邻干流的,但差别不大;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铁、镉的平均浓度基本一致。两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的平均浓度相差不大。与蓄水前和135m蓄水后的历史数据相比较,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干流和香溪河库湾溶解态铜、铅和镉的浓度都呈升高趋势,也显著高于长江干流其他水域,表明水库蓄水对区域痕量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一定影响。
赵军于志刚陈洪涛冉祥滨姚庆祯米铁柱
关键词:三峡水库重金属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09年
利用2007年4月对长江口海域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整体分布趋势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明显受水文状况影响。在长江口海域,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氮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氮、颗粒态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的行为是保守的,其行为主要受咸淡水混合过程控制;磷酸盐、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亚硝酸盐、氨氮和溶解有机氮的行为是非保守的。
李玲玲于志刚姚庆祯陈洪涛米铁柱巩瑶
关键词:长江口营养盐
三峡水库小江库湾水体混合过程中营养盐的行为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为研究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盐的行为,2007年4月在小江库湾开展了现场调查,分层测定了水体中各形态营养盐、叶绿素a以及常量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干流和支流库湾总氮、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溶解无机氮、磷,干、支流氮、磷营养盐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库湾内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浓度相对较高。干、支流水体的混合是控制库湾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小。
冉祥滨陈洪涛姚庆祯巩瑶米铁柱李玲玲于志刚
关键词:三峡水库营养盐
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氧被引量:32
2005年
在2002年6月对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查区域内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发现在小清河河口内存在低氧区。结合盐度、COD、营养盐的分析数据,查明了小清河河口内形成低氧区的主要原因是小清河径流带来的大量有机污染物所致。
孟春霞邓春梅姚鹏张欣泉米铁柱陈洪涛于志刚
关键词:低氧区溶解氧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被引量:71
1999年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刘素美张经于志刚陈洪涛姚庆祯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海湾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2015年12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进行了定点样品采集,对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形态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溶解氧在表层具有最大值,在1000 m左右出现极小值,而在8700 m深度具有较高溶解氧值(5.79 mg·L^-1),这可能与富氧水团的存在有关。硝酸盐表层含量较低,在1000和5367 m处出现双峰值。在表层水体中,溶解有机氮、磷是溶解总氮、溶解总磷的主要存在形式,表层以深,溶解无机氮、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磷酸盐表层含量最低,在1000 m处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硅酸盐在表层含量较低,在约4000 m处有最大值161.65μmol·L^-1,在4000 m以深,硅酸盐仍维持较高浓度。结果表明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溶解氧、pH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大洋环流、海沟形态以及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李亚男陈洪涛谷文艳王国善矫恒晨祝陈坚
关键词:溶解氧营养盐
小清河口的叶绿素a及理化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统计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根据2002年6月对小清河口及毗邻海域进行的一次大面调查资料,对叶绿素a、营养盐、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没有明显的层化现象,各参数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各环境参数在河口内外的分布情况具有显著差异。河口内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低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和高叶绿素a,河口外则与此相反。在河口外,硝酸盐由于受到黄河水输入的影响而比河口内浓度更高,这使得河口外磷限制情况加剧而硅限制情况减轻。除亚硝酸盐外,各参数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河口内丰富的营养盐使得浮游藻类过度繁殖,水体叶绿素a含量平均达到8.0 mg/m3,而河口外叶绿素a含量只有1.5 mg/m3。溶解氧在河口外海域平均值为3.5 mg/L,而在河口内却低于2.0 mg/L,处于低氧状态,河口内最上游的站位表层达到了无氧状态,是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双重污染促使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高元鹏姚鹏米铁柱陈洪涛张欣泉于志刚
关键词:叶绿素A溶解氧营养盐缺氧
中国东部边缘海冬季硅酸盐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2007年1~2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南黄海、东海)冬季硅酸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岸海域硅酸盐的高值区位于受长江冲淡水影响的区域;东海的硅酸盐浓度高于南黄海。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水是影响东海和南黄海硅酸盐分布的主要因素。黑潮中层水是东海陆架区硅酸盐的主要来源。
巩瑶陈洪涛姚庆祯米铁柱于志刚
关键词:南黄海硅酸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