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晴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熊》的文体特征探析——视点转换和语域变异的语言特征
- 2005年
- 在短篇小说《熊》中,美国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通过叙事过程中的视点转换来摆脱单重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并运用语域变异的手段充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出独特的文体风格。
- 陈晴
- 关键词:文体分析视点转换语域变异语言特征
- 用文学文体分析法赏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审美效果
- 2005年
- 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和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旨在阐释语言形式与美学效果或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文体分析主要是探讨和说明如何通过语言的特定选择来产生和加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背景氛围(settingandatmosphere)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本文中,笔者将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赏析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和说明作者特定选择的语言表达形式与背景氛围的作用和美学价值关系密切,并对揭示作品主题意义,提高作品表现力和审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陈晴
-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文体分析审美效果
- 《干热的九月》中“陌生化”技巧的审美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福克纳的《干热的九月》是作者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简练的作品中运用了"陌生化"技巧,使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愉悦。本文拟从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方面解析"陌生化"技巧在《干热的九月》中的运用及其审美意义。
- 陈晴
- 关键词:福克纳审美意义
- 语言形式的运用与作品主题的展示——福克纳的“冗长句”赏析
- 2005年
- 语言表达形式与作品主题的展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冗长句是美国文学巨匠福克纳文体的最主要特色之一。为展示不同主题意义的需要,出现在他不同作品中的冗长句的语言形式各具特色,在长度、标符、词语及语句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不仅加深了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作品的美学效果。
- 陈晴
- 关键词:语言形式文体分析
- 文体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2007年
-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法注重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而在恰当运用语言教学上显得薄弱。本文主要探讨文体分析在词汇、句式结构和语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文体学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
- 陈晴
- 关键词:文体分析大学英语教学适切性
- 浅析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 2008年
- 大量研究表明语言焦虑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消极影响,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讨论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减少语言焦虑的建议,以期取得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 林雪陈晴
- 关键词:语言焦虑消极影响英语学习